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学习目标: 五方法五注意一个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 不展。有一天。来了一位老人,问他:“年轻人,干嘛不 高兴?”青年回答:“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总是这么穷? ”“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这从何说起?”青年问。老人 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假如我今天折断你的一根手指 ,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我今天斩断 你的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不干!”假如让你变 成八十岁的老翁,给你一百万元,你干不干?”“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元,你干不干?”“不 干!”“这就对了,你身上的钱已经超过一千万了,你还 不高兴吗?”老人笑吟吟地走了,留下青年在思考。 你看了之后有什么感想,请把它写出来。青年不满足是一种动力老人做人要有满足感每个人身上的财富都是无价的换一种方式思考就会发现另一种境界v06年各地高考题型回顾v命题作文:上海、北京、天津、辽宁 、江苏、湖南v话题作文:福建、浙江、重庆、江西 、广东、安徽、四川v材料作文:全国卷 、全国卷 、 山东、湖北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写作过 程中材料的作用以及所写文章对材料的处理上面。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 只是写作的引子,是 写作的由头。它对作文的主旨没有限制作用,所写 作文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即可。话题作文更注重张 扬学生的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 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 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 是你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 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尤其是写议论文时,对所给的材料还要 “非用不可”。材料作文一旦脱离了材料或偏离较大,就是严重的跑题。它新在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写法五忌:v1、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v2、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 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 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 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v3、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 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v4、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 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 ,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 而具有现实性。v5、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 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 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 就不知“这”为何云。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老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 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 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 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 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 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 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 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2006全国I)1、找材料中的对象及相应内容: 乌鸦 乌鸦学老鹰抓小羊羡 慕被牧羊人抓住 对象 内容牧羊人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 什么的鸟 ”孩子 “它也很可爱啊!” 立意知人难,知己更难 正确认识自己要确定好人生的位置人贵有自己之明 要大胆地尝试,勇敢 地追求。方法小结:这则材料中心事件乌鸦学老鹰抓小 羊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 原因机械地模仿 、照搬,而不 考虑自身的条 件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立意: 1、正确认识自己 。人要有自知之明2、要考虑自身的条件,确定好人生的位置 。考考你:为什么小孩会这样说呢?小结方法:2、因果推导分析法 即由结果去推导原因,分析实质。给材料作 文所给的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 展的结果。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 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v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 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 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 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v以果溯因法。v (原因) 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 井里捞鱼v(结果)两条大鲤鱼 三条鲫鱼,几只米虾, 空白v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 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3、 找关键句关键词关键句,一般是些评价议论性的总结观 点的句子,其多在材料的末尾.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立意: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v例、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球是哪 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v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 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 ,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 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 问题吗?v例3、鞋匠的好奇v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 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 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 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 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 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 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 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 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v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v 这段材料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 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 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 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 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 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 旨:v 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4、辨证关系法v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 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 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 )、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 (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 ,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材料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 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 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 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 :“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 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 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 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请以此材料来立意v构思提示v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 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 别人的长处”;v教授: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 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v 青蛙: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 ,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v其他动物的议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教授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 世事无绝对 3 理论联系实际青蛙1 善于质疑 2 敢于挑战权威其它动物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 2 不要小看他人v5、联系实际法v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往往通过一些数据、 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 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 义。v例1、(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 亲吻。(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 去多少健康。v 分析: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我们 很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 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总结材料的分析方法:2 因果推导分析法 3 找关键句或关键词1 找对象与相应的内容4、辨证关系法5、联系实际法v课堂练习: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它的食物是蜗牛。 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就把头缩进硬壳里,很多天敌 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 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那东西细得像头发, 很尖利。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 打,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甚至觉得被敲 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是向它 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直到失去 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 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v提示:从蜗牛角度:1、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2 、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 从萤火虫角度: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课后作业:清末封疆大使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 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总怕工匠 偷工减料,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 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 心,就说: 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在长 沙城造了不知多少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 但屋主易人却是经常的事。左宗棠听了,不 觉满面羞愧,叹息而去。1.应该给子孙留下些什么2.前车之鉴,后事之师3.教育儿孙自立自强4.“造屋”不如“树人”再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