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旅游策划方案:策划成都旅游策划方案:策划成都 2010 年 05 月 06 日 l 妙解成都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的进行,西部城市处于前浪推后浪的历史浪 潮中,西部中心城市成都也开始以全新的领导班子、全新的姿态挺立在两大浪潮潮头。此 次,应成都市房管局之邀,对文殊院片区旧城改造城市经营项目进行整体策划。 当天,成都市房管理局的主任和尺度公司的曾总和刘总前来机场迎接我们。 晚饭当然是吃四川火锅,看到来的两个年青人,几位久经世面的老总不禁有些不以为 然,自顾自地摆起了龙门阵。成都文人满天下,不会摆龙门阵就难打凤凰山!那好,我也 和你们来点酸的!于是我找了个适当的机会和他们谈起我所理解的成都: “道教为什么在青城山产生?道教原名叫五斗米教,是东汉黄军巾起义时用的组织思 想武器,是充满斗争性的东西,为什么来到成都平原一下就变得超凡出世了呢?” “因为道教始祖张天师到青城山来创立道教时,刚一接触到这块乐土,就受到成都平 原天府之国、水旱从人的优渥水土的陶冶,也开始抛弃原来尖锐的东西,开始沾染了公子 气,变得成都化起来。就此让道教变成了世界上最享受的宗教。为什么这样说呢?从以下 几点大家就可以看出来: “一是道教男女同修,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二是有音乐课,道教的洞经音乐很有名,唐代皇帝姓李,将道家鼻祖老子即李耳奉 为宗祖,所以对道教给予全国推广。唐玄宗李隆基喜好文艺,将道家的洞经音乐引进宫廷 发展成鼎鼎有名的唐乐,就此成了宫廷音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起唐乐有飘飘欲仙的感 觉。李隆基也由此成为梨园祖师。这种音乐后来被云南大理国国王皮罗阁带回云南,在云 南流传开来由丽江的宣科将之包装成了名动世界的纳西古乐。” “三是,道教功课最少,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三大教相比,其经书典籍、繁文 缛节是最少的,这就免除了修行者许多学习的苦恼,创造了 一步登天的机会;” “第四,道士酒肉不忌,尤其青城山道士可以酿酒、腌肉、做道菜。青城乳酒我也喝 过,味道挺好;” “第五,道士还可以带发修行,六根不净,仍可得道升天。” “综上所述,可归结为一方水土一方人,是少不出川的成都平原优越的生活环境 造就了道教的现状。” “另外,成都这个地方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出来,叫五讲四美,何解?五讲就是讲 吃、讲穿、讲玩、讲理、讲学。” “讲吃是指成都小吃天下闻名,从一大早开始喝早茶,到中午吃小炒到晚上吃小吃 听川剧。一天到晚都有得吃。” “讲穿,成都妹子最能穿,露背装,小肚兜,什么都敢穿,成都人在穿上是最开 放的,绝对引领全国服装潮流。 “讲玩,四川这个地方是蜀犬吠日,我不讲大家都明白,因为四川地处盆地,气候潮 湿,一年到头太阳很少出来几次,所以一有太阳出来就会听见狗叫,少见多怪嘛!所以四 川有首民歌这样唱道太阳出来喽,喜洋洋喽,这种对太阳的感情是四川人独有的一种 自然情结。话说回来,成都人一旦遇到太阳出来的日子,不管什么事,开会也好,公干也 好一律到郊外去,好好晒晒太阳。另外,成都个人收入不算高,但成都人的私车拥有量堪 称是全国最高的。为什么?家家都买了汽车好出去玩罢了!你看看成都的郊外,一到周末所 有的农家乐门口全部停满汽车,顺着长街排成一条车龙,场面极为壮观。别的城市是忙得 车水马龙,我把成都叫做闲得车水马龙,这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非常耐人寻味,这 就是讲玩,谁也玩不过成都。” “讲理呢,四川当地有一句谚语叫重庆娃儿砣子硬,成都妹儿嘴巴狡,成都人吵 架半天也打不起来,重庆人两句话不对头立即开打。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成都人爱讲道理, 君子动口不动手,有理慢慢说嘛!” “最后一个是讲学,成都人再怎么休闲,孩子的教育可从来没松闲过。毕竟中国最早 的官学石室就是设在成都的。加上成都历史上作为偏安王朝,饱受中原文化陶冶,对文化 和学问看得很重。中国历史上的诗仙、诗圣不也出现在四川吗(李白出生江油,杜甫长居 成都)。别看一个不起眼的成都街头的小店里,也常常在菜名、店名上玩文字游戏。足见 千年古都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功底。” “谈到“四美”就简单得多了,美酒、美人、美食、美景。一目了然不需多讲。” 这一席话出口,大家开始对我们刮目相看,在大街上走不小心踩着一个人十个有九个 是文化人的成都,大家对历史掌故已是烂熟于胸,谁料到我这一创造性的发挥马上让他们 感到耳目一新,几位老总用地道的四川话评价我:“你眼光真毒!” l 从历史看城市 后来,谈到成都未来城市发展走向时,我给他们讲了这么一个观点: “世界上很多事物之间是充满巧妙联系的。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城市经营,我 们会发现一些有趣的观点。比如,中国近代这 150 年的发展,是一个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 的过程。经历了从器物制度文化生活这么四个发展阶段。从林则徐、魏 源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了中国近代史变革。” “首先向西文学习器物上的东西,就是学习制造,学习生产现代物理器物,当然 是以武器为主了。于是洋务运动兴起了,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纷纷在全国各地设 厂开矿,奠定了物质层面反封建革命的基础。” “到了 1895 年甲午战争败给了日本人,才发现学习器物解决不了落后问题。于是开 始向西方学习民主政体制度,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清末新政轰轰烈烈搞了起来,最后革 命被袁世凯出卖,戊戌六君子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于是又发现制度改革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又转向了向西方学习文化。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前赴后继开展,共产主义运动如火如荼,是时革命的车轮已滚过百年。加上中国 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总算打倒土豪和列强,中华民族站起来了。” “站是站起来了,接下来问题又出现了,文革十年加上 69 年自然灾害,天灾人祸, 中国怎么富起来?站起来别趴下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以三中全会为契机在邓公率领下 中国大地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西方的商品经济,而且无庸置疑的是我们 也学会了西方的生活方式,牛仔裤、西服、变形金刚、麦当劳、肯德基、TOWNHOUSE、别 墅全进来了,一场以生活为主题的学习使我们终于富裕起来,并且懂得让人民用消费 来拉动内需了。这就是中国近现代史器物制度文化生活的四个发展阶 段。” “那么从新中国建立后城市经营和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器物阶段,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城市以东北和上海为首,都是以重 工业、制造业为主,这种城市发展格局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解体而式微。” “第二阶段是制度,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让一部份人先富起 来的政策,以深圳、广州、海南、温州为首的沿海城市尝到了制度倾斜的好处,广东人 文化底子薄、敢干、实干的优势发挥了出来,成为世界加工工厂。两把剪刀闹革命:一是 全中国的资源都进到广东,加工后又高价卖到全中国;二是把国外的东西采样过来,仿制 加工后低价销往全国。通过这两个价格剪刀差,华南地区及东南沿海城市首先发展起来, 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形成了珠三角城市群。” “第三阶段是文化,进入 21 世纪,以北京为首的京津经济区和以上海为首的长三角 经济区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流。因为,在社会转型期,广东人不守规则的特点,正好 乱世出英雄。但在社会经济改革经过阵痛混乱走向合理有序时,集体行动力和文化底蕴就 显示出强大的作用来。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全国整合能力和上海经过工业文明洗礼过的产 业大军就显示出作用来了。所以,现阶段中国经济及城市发展的重心就转移到京津地区和 长三角了。但这仅是第三阶段。” “到了第四阶段,将会出现以生活为主题的城市大发展。这一时期,哪个城市更 适宜生活居住,更适宜休闲经济和体验旅游,哪个城市就将驾驭时代发展的潮流跑在前头。 从这个角度来看,成都领先于农业文明时代,落后于工业文明时代,在中国腹地偏安一隅, 却又作为东西南北纵横交通的枢纽扮演着迎来送往的角色。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千 里奔流的江水冲决十万大山到达都江堰后,却被顺化为灌溉万亩良田的水渠水网,也因此 成就了成都人与生俱来的休闲情结。成都这种化育山水的浓郁的自然人文底蕴和生活情趣, 必将在城市发展的生活时代独占鳌头。” 胸怀历历千秋史,笔下滔滔赴百川。 妙解成都,思辨历史 惊艳一枪! l 望闻问切 经过两天摸索,对项目有了初步了解:文殊院是中国十大禅寺,位于成都城北,寺名 为康熙所题。寺中有玄奘头骨一片为镇寺之宝。占地 40 亩,周围是旧城改造的民房。市 政府对项目的寄望是按照城市名片的标准来打造的。 在对项目进行考察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文殊院作为中西部闻名遐迩的 禅寺,其香火极旺,但在寺院内更有一大景观让人感慨:上千个竹椅遍地排开,人声鼎沸,茶叶飘香,原来此地竟是成都最大的露天茶室所在。香火与茶水共存,我把这个现象总结 为“佛法无边,水火相容”。 同期成都旧城改造还有以川西文化为主的宽窄巷子、城中心的大慈寺和武侯祠大街等 项目同期进行,其势如火如荼不容小视。所以我们必须占在城市的制高点来审视项目,对 成都文化与历史的梳理势在必行。 成都作为中国西部中枢城市,其教育及科技皆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其贵为天府之国, 历代古都,却作为旅游中转城市而不是旅游目的地存在。游客到了成都通常只逗留一天即 转往别地。 在旅游将于 21 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今天,在“少不入川,老不出川”的成都 努力打造中国“休闲之都”的城市经营过程中,成都枉自“多少楼台烟雨中”,没有形成 明星产品。因此,市政府寄望此次文殊院旧城项目能够佛光普照,打造成为成都旅游的标 志,进而成为成都的名片。 整合数天来的深入思考,进行思维爆破。最后,我对成都市政府的领导讲解了我对项 目的策划思路: “要做成成都的标志和名片,必须全方位检测、盘点成都的旅游资源,进行超级整合 和链接,形成具有引擎作用的资源配置。因此,我们必须对成都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有针 对性的梳理。” “首先,成都是中国的诗江湖。诗仙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县,诗圣杜甫隐居于成 都杜甫草堂。四川是一个诗歌大省,现代成都诗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光一时,如今 仍保持着很生猛的势头。” “成都前两年搞了个上河会馆,在全国闹得很有名。美术加房地产,艺术家搞复合地 产全国首创。有道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足见成都画风之盛!” “另外,成都的石室是中国最早的官办学校。据我们采访市宗教管理局副局长了解到, 在古代成都最早发明了当今风靡世界的高尔夫球、保龄球和马球运动,休闲情调与生俱 来!” “成都的麻将文化极为发达,麻将是成都的全民健身运动,在大街上随处可见有自动 理牌的麻将桌在叫卖。成都全国普及程度最高的一个笑话是:如果你乘飞机经过成都上空, 能听到下面打麻将洗牌的声音。” “比吃在广州更有味道的是味在成都,广州美食重营养,成都美食重味道: 钟水饺,赖汤圆、韩包子,陈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龙抄手、兔子肉” “在成都没什么不方便的,逢路有店,逢人有市,商业发达得不像西部。” “农家乐是成都市民文化的一大发明创造,花上十五二十元钱,就能在郊区农家管吃 管玩包接送,城里人呼吸到了新鲜空气,农民们创了收,还拉近了城乡差距。成都人在休 闲娱乐上的创造力确实惊人。” “成都消费水平很低,据成都人讲,在他们这里,月入过万与月入二百元的人看起来 没多大差别,都可以享受各自不同的休闲生活。因为休闲到了骨子里的气质,使这里一律 体现出众生平等的乐土生活法则。” “边听川戏边掏耳朵是什么感觉?成都人从来不需要正襟危坐,成都人本身就是戏!吃 喝拉撒就是唱念坐打! “在成都骑自行车很畅快,路平好走,车把上钮上一支遮阳伞,特休闲。还有一种曾 经风靡一时的“趴耳朵”车,就是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右边挂一个独轮拖车,刚好坐得下一 人。老夫老妻同行,既节省了体力,又可相伴而行,不失为一大景观,由此风行全国。” “名字中有老字的生意兴隆,取洋名的纷纷倒闭,这是成都餐饮业和酒吧业有趣 而无法解释的现象。” “成都人写书出书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堪称奇观。在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