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管理创新的实 践方法与绩效评估武威市委党校:王万俊 13399355489 hdzw580922163.comn社会管理创新的由来n 2004年6月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2007年党的十七大 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 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 管理格局”。社会管理被纳入更完备的体系性框 架之中,社会管理创新也就成为2009年底全国 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所强调的“社会矛盾化解 、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 中的一项。n 第五章n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方法n一、 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创新 (一)、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n 改善和保障民生(维稳) n社会政策是政府为了满足公众需求向社会 提供的公共产品,社会公众对公共产品最有 发言权。n矛盾宜疏不宜堵,畅通的利益 表达渠道可以充当社会的“安 全阀”或“泄洪阀”。 n稳定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更好地改善和保障民生 n(二)社会管理创新的主体 应多元化n有效的社会管理应该是多元主 体参与的管理。n多元政府为核心;社会组 织为主要主体;公众为基本主 体。社会组织n按照社会组织的属性,可将社会组 织划分为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 位,基金会三类。 社会团体n社会团体是由公民或企事业单 位自愿组成、按章程开展活动 的社会组织,包括行业性社团 、学术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 联合性社团 基金会n基金会是利用捐赠财产从事 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包括 公募基金会和非公募基金会 。民办非企业单位n民办非企业单位是由企业事业单位 、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 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 事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分为 教育、卫生、科技、文化、劳动、 民政、体育、中介服务和法律服务 等十大类。 n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 会的结构分化大体定型,大 致上形成了以下三个系统:n国家系统;市场系统 ;社会系统 ;n多元主体参与更要强调社会 自治,由人民自我管理。n“单位人”“社区人” n邻里守望相助计划n(三)多元化创新的关键是 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1、政府职能n国家产生后,就产生了不同的政府治理模 式。主要有统治型模式,管制型模式,服 务型模式。判断和划分的依据是政府和官 员的权力的属性(是公共权力,还是私人 权力),权力的来源,(是人民授予,还 是天赋神权)等标准来划分,前两种模式 都认为政权是私有的,而非人民授予的, 行政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政府和官员的利益 最大化,这显然是不合理的。n第三种模式正好相反,认为 权力是公有的,是人民授予 的,行政目的是为了实现公 民利益的最大化。n在这个意义上,政府的职能 就是管理和服务。并且更侧 重于服务。n所以,政府应加强自身建设, 特别是改进自身行政方式,从管理 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努力建设高 效,优质,负责任的政府,为公 众提供所需的优质服务。n2、建设服务型政府n(1)、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理 念指导下, 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 来并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 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 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2)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从内涵看,以人为本, 强调人的“主 体”地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 一无二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本质、利 益与需求,关注人的生存状态,承认人的 一切权力,充分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重 视一切人的创造性和发展的可能性。n 以人为本,不仅主张人是 发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为什么 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 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 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 问题。“为了谁”和“依靠谁”是分 不开的。n(3)、服务型政府的特征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 。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和有效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 和服务的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实现了合理分权的政府(4)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n 在建设服务型政府上要全面贯彻执行胡 锦涛提出的政府职能转变的十六字方针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n在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上,要探 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n在政府行政功能上,建立和完善公 共服务体系。n在政府行政规则上,建设法治型政 府。n在政府行政机制上,建设创新型政 府。n在行政运作上,建设责任型政府。n n在政府行政程序上,建设阳光政府 ,n在政府行政技术手段上,建设电子 型政府。n(四)、社会管理创新的底线 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n宪法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公共权 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n社会管理创新机制要把宪法规 范内化为价值与理念二、社会管理方式的民主 化创新n民主这个概念是古希腊伟大哲学家 柏拉图发明的一个统治概念。这个 概念的希腊语是dmokratia。这 是一个组合词;是dmo和kratia 两个词组成。dmo是人民的意思 ,kratia是权力的意思,和在一块 :权力归人民。 民主的基础是平等n定义政治、社会或经济地 位处于同一水平,没有或否认 世袭的阶级差别或专断的特权 。 n平等问题是私有制形成、社会 划分为阶级后出现的 n主要指n权利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n机会平等(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 放)n结果平等(全社会的劳动产品和价 值物对所有人平等分配)n废止歧视。n平等的真谛n n平等地对待平等是一种平等, 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也是一种 平等。 n平等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 价值标准,平等的实际状况 往往体现一个国家社会制度 的民主化程度 民主、自由、平等的相互关系 n自由、民主、平等,都是人的追求,都是 人的基本权利,或曰人权,都是人之所以 高于非人生命的标志。那么,民主、自由 、平等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之所以探讨这个问题,还因为我们经常听 到有人说:只有实现了民主,才能获得自 由;或者说:只有获得了自由,才能实现 民主;或者说:只有实现了平等,才能实 现民主和自由等等。那么,它们之间到底 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我认为,自由、 民主、平等是一个问题三个方面,或者说 一个事物的三个不同说法,用个比喻,就 是“一枚硬币的三面”。怎么会有三个面? 上下两面加上侧面。n当前社会建设和管理领域存在的问 题,呈现3个方面特点,即社会矛 盾成因复杂化,社会矛盾主体多元 化,社会矛盾表现突发性、偏激化 ” 再塑民主功能 破解社会管理难题n(一)化解社会危机需要再 塑民主功能n1、政府公信力受损。n2、偏激性事件的激增。n3、阶层对立日趋显性 。 n4、法治权威受损。n5、道德规制力量式微。(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再 塑民主功能n1、民本价值的实现。 n2、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 。 n3、效率价值的实现。 (三)网络舆情处置需要再塑民主 功能 n1、参与权力实施。 n2、促进权力的正当 n3、监督权力合规。 n4、对权力的不当实施进行 救济 3、再塑民主功能的执政对策n(一)权为民所用尊重民主权利 1、权利是通过民主方式争取来的。2、认真对待 民主权利。 3、民主权利需要引导,冲动“民主”需 要包容。 n (二)利为民所谋以民主推动正义 1、平等的利益表达机会 2、经济发展正义。 3、利益格局重整正义。 n(三)情为民所系保障民主权利1、建立重大决策 听证制度 2、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畅通服务民主的 渠道 4、拓展民主监督方式 三、社会管理手段的法制化n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化,社会矛盾 和社会冲突日益增加,然而现有的社 会维稳模式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形势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显得尤其重 要。这就须要改革传统的社会管理模 式,加快建立法治的公民社会,用法 治化的方式妥善地、积极地调整人们 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 进社会和谐。 n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 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发 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简 要地说,就是经济市场化 、政治民主化、社会多元 化。 n传统社会管理模式的最大弊端,就 是没有正视公民社会的兴起,对社 会发生的重大变迁视而不见,迷信 政府统管一切而不是重视社会自治 功能,热衷人治而不是崇尚法治, 压制利益表达而不是畅通利益表达 ,甚至动辄采用专政工具来处理社 会问题,最终使社会矛盾激化、冲 突扩大,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 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典型的“ 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 ) n这些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长期以来 群众对土地征用不规范、城市拆迁补 偿不公平、国企改制不公、劳资关系 不协调、司法不公正、政府行为不规 范、黑社会势力得不到遏制等等社会 问题不满,却遭遇传统的社会管理模 式,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不顺畅,社会 积怨越积越深,最终由特定的利益群 体冲突演化为非直接利益参与者数量 庞大、人群分布广泛、破坏性强烈的 社会动荡事件。 n康德曾经说过,大自然迫使人类加 以解决的最重大问题,就是建立普 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最根 本的特征,就是充分尊重每位公民 的权益、需求、意愿与价值的法治 社会。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利益分化、利益冲突和利益博弈 日益凸显,深化社会管理创新,促 进社会和谐,显得尤为迫切。 n现阶段,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一种自下而上地 推动着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变革的社会力量,正以 不可忽视的姿态亮相在人们面前。近年来此起彼 伏的公民维权活动,正从个体维权,逐步发展到 群体维权,趋向组织化,公民参与公共事件渐成 惯例;从单纯私人利益诉求,发展到环境保护等 多种公共利益诉求;从主张公民的土地使用权、 财产权、人身安全权等各种私权利,发展到主张 公民的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等各种 公权利(政治权利),冲击着传统的社会管理模 式,促使从压制利益表达逐渐转向平等对话。n为此,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 化社会管理创新,加快从行政主导的 管理模式向法治主导的管理模式转变 。 n 一是从基于唯GDP论的稳定思维, 转向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思维。 n二是从政府统管社会一切,转向政府 和社会共治。 n 三是从行政主导的社会管理方式, 转向组织化、法治化的社会管理方式 。 n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 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 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随着社会转 型的不断深入,按照“有效政府、有序社会 ”的原则,以构建制度化、法治化的社会利 益均衡机制为目的,着力扩大公民有序的 政治参与,培育和发展公民社会,推动政 府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当前社会管 理创新的重点所在。 n一是加快建立法治的有限政 府,为社会发展赢得独立自 主的空间。 n二是健全社会组织的法 律制度,促进社会组织规 范发展。 n三是加强公民政治参与 的制度化建设,探索公众 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 。 n 四是加强虚拟社会建设 管理创新,依法引导虚拟 社会有序发展。 n五是发挥政法机关的职 能作用,为社会管理创新 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第六章:社会管理创新的绩效评估n对社会管理而言,绩效考核评 价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有助 于推动、引导政府社会管理理 念和手段的转变,进而有利于 建设高效、透明和负责任的社 会管理体制。 n政府绩效考评是具有很强导向作用 的“指挥棒”。可以说,有什么样的 考核评价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政府 行为。强化政府的执行力、创造力 ,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 转变发展模式,夯实执政基础,政 府绩效考评无疑是最积极的推动手 段。n一、将考评主体从一元走向多 元化n考评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 政府绩效考核评价过程的组织 、团体或个人,可以是单个组 织、团体或个人,也可以是多 个组织、团体或个人联合组成 复合型主体。 n二、将绩效考评指标从单一维度走 向多维化n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