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析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刘文洲认识论要解决的是我们对事物认识何以发生,由此而来的是我们的知识普遍性和真理性从何而来, 适用于那些范围等等问题。 这一问题从笛卡尔提出 “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之后, 成为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 黑格尔作为一个近代集大成的哲学家是不可能回避认识论问题的。本文就以 小逻辑 为核心就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进行浅析。一、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黑格尔认识论的基础黑格尔的认识论思想是在批判继承了休谟、康德、费希特和谢林等人认识论思想下形成的, 他在坚持意识在先, 物质在后的本体论基础上, 在对理性的坚信下,认为外在的“客观思想”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当然他的同一性与唯物主义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大不相同,黑格尔所指的思维, 不仅是人们头脑中的思想, 而且主要指的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某种“客观思想” 即绝对理念,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过是绝对理念发展的最高产物。在黑格尔看来,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是指思维是存在的本质, 一个事物的存在只有符合思维才具有实在性,思维不断地在存在中实现自己, 使存在与自己相符合。 黑格尔说, “哲学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考察。 ”一切存在都不过是思维的异化物,是绝对理念的外壳,而绝对理念则是万物的内在根据和核心。为了论证思维的客观性,黑格尔指出, “个体生灭无常,而类则是其中持续存在的东西,而且重现在每一个体中,类的存在只有反思才能认识。”也是说类作为类是不能被人的感觉所感觉的到的,只能被我们的理性所把握。 外界一切事物的真相, 必然是思维所思的那样, 思维就是对对象真理的揭示。所以,黑格尔说: “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 ”而“当我们把思维认为是一切自然和精神事物的真实共性时,思维便统摄这一切而成为这一切的基础了。”黑格尔要告诉我们的是,既然事物的一般、 本质或规律只能为思维去把握,那么它就是思维所思的样子,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思维了。 这一思维不可能是别的什么,只能是绝对理念。在这里黑格尔固然将客观事物的一般与人们反映的 一般概念相混同,从而把人脑中的概念客观化, 但在认识论上他认为这个客观化的绝对理念是可知的,即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黑格尔在自然哲学说明他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如果说真理在主观意义是观念和对象的一致, 那么在客观意义上真实的东西则意味着客体、事物同其黑格尔小逻辑38 页,商务印书馆,1980 年同上书, 75 页。同上书, 120 页。 同上书, 81 页。2 自身的一致,意味着客体和事物的实在性符合于它们的概念。”实质上表明了真理在于观念和对象的一致与符合,表现为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 在主观层面上是指人的认识发展中我们的思维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在客观层面上是指事物本身的发展过程中绝对理念决定着事物的本质,一个事物只有符合事物的概念才具有实在性,绝对理念则在事物的发展中不断实现自己,使事物同自己相一致相符合。由此,人认识世界不过是绝对理念自己认识自己的发展过程上的一个环节。黑格尔与康德不同, 康德认为理念为人的理性所固有,但人的理性只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不能反映物自体(即存在)本身,也就是说,理念与存在互不相干。但黑格尔认为, 理念不仅存在于人的理性中,而且蕴藏在一切事物之中, 构成事物的本质。他在小逻辑中清楚的表达了这一观点,他说:“客观思想是世界的内在本质。”“理性是世界的灵魂,理性居住在世界中,理性构成世界 内在的、固有的、深邃的本性,或者说,理性是世界的共性。”在黑格尔看来事物绝不能离开思维而独立存在,事物只有符合了内蕴的概念才具有了实在性。由此出发,黑格尔认为“把握一个对象,即是意识着这对象的概念”。故认识一个事物就是用我们的思想去把握事物中的思想和概念。但在黑格尔这里, 人们认识事物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一个矛盾发展、 相互转化的过程, 是思维在存在中不断实现自己, 使存在不断符合自己的过程。万事万物由绝对理念派生, 各个具体事物只是绝对理念发展过程中各个环节或阶段。因此,任一具体事物都不可能与它自身的概念相符合, 必定存在着即符合又不符合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 变化、发展与灭亡, 为另一更符合的概念所取代。人的认识也是这样一个矛盾运动的发展过程,只要人们能排除主观性, 使自己的思想符合绝对理念,那么这种思想必定能够在存在中实现,从而达到思维与存在的同一。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固然是建构在他的唯心主义基础之上,但他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不是无条件的绝对同一,而是一个永恒的矛盾运动过程,却充满了辩证法因素。 坚持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同一性是黑格尔哲学的起点,同时这一可知论命题也是黑格尔认识论的基础。二、“实体即主体”是黑格尔认识论的最高原则笛卡尔以“我思故我在” 为近代哲学确立了认识论的主体性原则,但他也留下了一道二元论难题, 使后来的哲学家在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时始终难以摆脱困境。 在笛卡尔看来, 心灵与物体是两个互相独立、没有关系的实体。 心灵能思想而不可分, 物体可分而不能思想, 那么人类如何能够认识心灵之外的世界。由此引起了英国经验论与欧洲唯理论的派别争论,休谟的怀疑论则是这一争论的必然结果。 康德的批判哲学则是对经验论与唯理论进行综合的重大成果,但康德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认识论的二元难题。为此黑格尔在 小逻辑 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的批判,阐明和确立了自己的认识论原黑格尔小逻辑79 页,商务印书馆,1980 年。 同上书, 80 页。 同上书, 339 页。3 则。1、 对旧形而上学的态度的批判。旧形而上学是指英国经验主义以前的西方传统哲学,旧形而上学在认识真理的问题上采取了一种朴素的态度。黑格尔写道:“它还没有意识到思想自身所包含的矛盾和思想自身与信仰的对立,却相信,只靠反思作用即可认识真理,即可使客体的真实性质呈现在意识前面。”黑格尔指出,这一朴素的态度确信 “思想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身,且认为事物的真实性质就是思想所认识的那样” 。也就是说,这种态度还未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事物向我们呈现出来的现象之间有什么区别。同时,这种态度具有独断论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比如说,认为世界不是有限,必是无限,两者之中只有一种是真的。这种思维方式与黑格尔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是格格不入的。此外,这一态度脱离现实生活只在概念之中进行抽象的论证。因此,这一态度是无法获得真正的知识,也就难以把握真理。2、 对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的态度的批判。经验主义以英国洛克、休谟为代表, 他们在与以笛卡尔、 莱布尼茨和斯宾诺莎为代表的欧洲唯理论者长期争论中,力图为旧形而上学找到一个坚实的基础与出发点感觉经验。唯理论从理论科学出发,认为感觉经验是个别的、 偶然的和相对的, 因而不足以充当必然的科学知识的坚实基础, 所以知识是由一些理性固有的天赋观念推演出来的,非如此不能说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洛克强调所有知识都来源于经验,经验来自“观察”是对外界可感物的观察和反省心灵内部活动的观察。经验论者从实验科学出发,主张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性经验,并且以经验为基础。 在经验论者看来人的感觉于事物的现象, 是形成知识的唯一来源, 没有什么天赋观念的存在, 人类运用经验最终可以把握自然法则。 经验主义认为, 凡是真的东西必定会被我们的感官所感知,感觉和知觉是把握一切客观性的基本的形式,真理是以彻底摆脱形而上学范畴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的。 唯理论与经验论各执一端展开激烈的争论,但由于各自的片面性, 谁也无法最终解决知识的来源问题,休谟的怀疑论是近代哲学陷入困境的最好写照。休谟是温和的怀疑论者, 他将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是关于观念之间关系的知识,即分析命题, 一类是关于外在事实的知识,即综合命题。 分析命题与外在事物没有关系, 只要符合自己的法则而不矛盾就一定是普遍必然的。比如,凡人皆有死。综合命题则必须建立在对事实的判断上,所以这类知识的结论只能是或然的。比如,明天会下雨。 由此,经验论的知识基础感觉经验不必然推导出具有必然性的结论。从而经验论通过对经验的归纳获得有关自然法则的知识这一理想最终破灭。同样休谟以温和的怀疑论证明理性所固有的观念仅与自身相关而与外在事物没有任何关系, 休谟认为: 除了心灵的知觉或印象和观念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实际存在于心中。也使唯理论试图从理性所固有的一些天赋观念推演出人类的全部知识陷入困境。黑格尔小逻辑94 页,商务印书馆,1980 年。 同上书, 96 页。 休谟人性论 ,商务印书馆,1983 年。4 黑格尔指出:“经验主义力求从经验中,从外在和内心的当前经验中去把握真理,以代替纯从思想本身去寻求真理。 ”虽然经验主义者想彻底摆脱形而上学的范畴, 但是,他们不知道,“经验主义中即已包含并运用形而上学的原则了。不过他只是在无批判的、不自觉的状态中运用形而上学的范畴的联系罢了”。在黑格尔看来, 从来就不存在着游离于任何范畴之外的、赤裸裸的感觉经验, 即使是在一个纯粹感觉经验的命题“这片树叶是绿的” 中,就已经掺杂有存在和个体性的范畴在其中了。 因此,经验主义从来没有真正摆脱旧形而上学的阴影,它一直生活在这个阴影中,只不过不自觉罢了。批判哲学以康德为代表, 康德在认识论问题上主张 “调和”经验论与唯理论。他一方面同意经验论的原则一切知识都必须来源于经验,另一方面亦赞同唯理论对经验论的批评对科学知识来说仅有经验是不够的。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中说: “毫无疑问的是, 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始于经验。 ”这是康德与经验主义相同的地方。但是,康德又说: “尽管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始于经验,但却不能由此而得出结论说,所有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产生出来的。”康德认为,在我们的知识中包含着某些先天的成分,比如作为先天直观的纯粹形式时空和十二个知性范畴。 经验主义认为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自体的知识,而康德认为物自体可思而不可知。 即我们获得的知识只能是关于现象的知识,事物的本质永远隐没于现象之后,不为我们所知。这是康德与经验主义不同的地方。正如黑格尔指出的:“批判哲学与经验主义相同,把经验当作知识的唯一基础,不过不以基于经验的知识为真理,而仅把它看成对于现象的知识。”而这正是批判哲学高明的地方, 一是将现象和自在之物严格地区分开。现象由经验来认识,物自体则属于超验的范围, 是不可知。 从而即超越了旧形而上学的直接认识事物本身的独断论, 又超越了经验主义对感觉经验的无限夸大。二是将先验的东西与经验的东西严格区分开。 在康德看来任何知识都是由先验的感性形式与知性范畴和后天的感觉材料共同组成的,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主体的先验的形式与范畴来确保,知识的增长则由后天的感觉材料来确保。从而超越了休谟的怀疑论。三是将知性与理性严格地区分开。知性的对象在现象的范围内, 理性的对象则是理念,理念属于超验的领域是不可知的。旧形而上学的认识论失误就在于理性试图把知性范畴运用到超验的领域去认识理念,从而陷入各种矛盾之中。 黑格尔认为,发现理性矛盾的必然性“乃是近代哲学界一个最重要的和最深刻的一种进步” 。但是康德在认识的过程中对理性的认识能力加以限制以回避理性矛盾,则是黑格尔不能赞同的。 在康德看来宇宙的本质是不应该有矛盾的,理性矛盾只能归于心灵的本质。 黑格尔认为这是批判哲学主观主义的表现,康德没有认识到矛盾正是宇宙对立统一的本质。3、对直观主义的态度的批判。直观主义的态度以雅克比为代表,这是一种对知识采取直观的认识方式。 即认为知识的获得无须经过复杂的认识过程,普通黑格尔小逻辑110 页,商务印书馆,1980 年。 同上书, 116 页。5 人的理智即可以直观到超验的自在之物的真理,并由此超越康德的主观主义与怀疑主义。对此,黑格尔写道: “雅可比这里所谓的信仰可直接知识,其实也就与别处叫作灵感,内心的启示,天赋予人的真理,特别更与所谓人们的建康理智、常识、普通意见是同样的东西。 所有这些形式, 都同样以一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