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民信息自助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天祝青树图书馆农村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分析摘要摘要天祝农村信息技术培训项目旨在通过构建有效的培训模式,提升欠发达地区社区居民的信息素养-信息自助和互助的能力,以缩小西部地区农民在信息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此项目为期 3 年,分为 4 个阶段。目前项目实施处于第一阶段,即信息自助培训模式探索阶段的末期。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实践,一个有效的培训模式日趋明晰起来。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项目实施第一阶段探索出的信息自助培训模式,并基于案例分析探究其效果,最后简要介绍后续的项目实施和评估计划。关键词 农民信息素养 信息自助 信息互助 社区图书馆1 1 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研究的背景和目的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体系的“神经末稍” ,而图书馆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功能是社区图书馆服务的题中之义。事实上,公共图书馆“最早是作为社会教育机构而赢得其存在的合理性”1。在经济欠发达的中国农村地区,建设公共图书馆常常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青树教育基金会通过图书馆建设方面的摸索形成了这样的理念:以学校图书馆为切入点构建有效服务社区的公共图书馆。即,以图书馆项目的建设为依托,提升学校对学生以信息素养为核心的整体素质的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使学校图书馆具备服务社区的能力,发挥学校在服务社区文化建设方面的潜在职能,使学校图书馆对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及生产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2。经过青树基金会项目建设,学校图书馆被纳入到了服务社区的公共图书馆体系之中,发挥着社区服务职能,包括重要的对社区居民的教育功能。在青树图书馆力图对农村提供最大程度服务的过程中,常常有一种非常现实的因素制约着这种服务能力的发挥,即并非信息资源的匮乏造成了农民无法获得高效率的信息服务,而是有限的信息素养水平将他们阻止于信息服务的大门之外。从某种程度上说,欠发达地区真正的信息贫困在于信息素养的贫困而非信息资源的贫困。据统计,在 2007 年,有 90%以上的农民从未使用过“中国农业信息网” “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3。与此同时,据有关统计4,到2004 年,全国 47%的乡镇设信息服务站,而到 2005 年,全国 97%的地市和 80%的县设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可见,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的设施与机构并投入一定量的资源固然是重要的,但如何提升农民的信息素养,使他们真正有能力去使用这些资源更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针对有效提升欠发达地区农民的信息素养问题,国内外已就此进行过一系列的探讨与实践。在东南亚地区,有学者认为, “图书馆与信息服务必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5,同时,非洲地区已就社区图书馆服务农民信息素养的提升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尝试,并产生了一些图书馆成功服务社区的案例6。着眼于现有的研究与实践,天祝青树图书馆把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信息素养作为图书馆对社区的重要服务之一。自 2009 年以来,天祝青树图书馆努力探索有效的农民信息素养培训模式,即农民的信息自助与互助能力培训的模式。本文主要论述此探索第一阶段的成果,即农民信息自助能力的培训模式,为今后农民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2 2 天祝农民信息培训项目概况天祝农民信息培训项目概况天堂乡科拉小学青树图书馆石门镇石门小学青树图书馆华藏寺镇红大小学青树图书馆天堂乡天堂九年制学校青树图书馆天祝一中青树图书馆松山镇初中青树图书馆华藏寺镇初级中学青树 图书馆家长培训点 2培训点 6培训点 5培训点 4培训点 3社区居民学生培训点 1社区居民图 1 天祝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基本架构如图 1 所示,在天祝青树图书馆的基础上,青树基金会选择了项目点,构建了完整的培训结构。其中天祝一中青树中心图书馆处于整体服务体系的中心,另有六所隶属于此中心图书馆的卫星图书馆也被纳入到这一培训体系之中。同时每个卫星图书馆又作为一个社区培训点,提供培训设备和承担具体培训任务。表 1 天祝信息技术培训项目各培训点基本情况拓展服务点惠农项目区基本情况天堂乡天堂九年制学校位于天堂乡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区,建“一池三改”农用沼气池,已建沼气池 446 座。服务天堂、那威、本康三个村,484 户,总人口 2097 人,少数民族有藏族、土族、回族。天堂乡科拉小学位于天堂乡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项目区,建“一池三改”农用沼气池,已建沼气池 592 座。温室大棚 42 座,均培育红提葡萄。服务范围为科拉、本康、查干、雪龙四个行政村,总人口 2922 人。石门镇石门小学石门镇含石门村无公害优质蔬菜示范点、建立大塘村优质牧草示范点。共搭建暖棚(养畜)80 座,特色种植温棚 25 座。服务石门镇,总人口 1928 户 7457 人,居住着藏、汉、土、回等多个民族。华藏寺镇初级中学位于华藏寺镇岔口驿村高原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园区,岔口驿农业科技园区共有红提葡萄 54 座,高原雪桃 3 座,2008 年已见效大棚 54 座。服务华藏寺镇岔口驿村、周家窑村、栗家庄村和柏林村和石门镇,服务人口 1.48 万。华藏寺镇红大小学位于华藏寺镇红大村易地扶贫项目区,特色种植红提葡萄、温棚蔬菜项目。项目计划修建 200 多座日光温棚,现以建成日光温室 100 多座,初步形成规模化种植产业。服务红大口新农村,是由红大、红明、柏林、阳洼台、四村规划搬迁后新建的一个村,命名为兴隆村,计划搬迁农牧民 434 户,人口达 2113 人。松山镇初中位于松山镇高原特色舍饲养殖畜种改良项目区。大棚红提葡萄种植、双孢菇种植及舍饲养殖畜种改良项目。服务范围涉及到松山镇 12 个行政村,49 个自然村庄,共计 13000 人。天祝一中青树图书馆的老师与 6 所学校的老师一起,培训这些项目区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牧民有关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互联网使用,以及如何用网上资源来获得与农业科技、市场、政策法规、卫生保健等有关的信息。本项目从 2009 年 5 月到 2012 年 5 月,为期 3 年。目前项目实施处于第一阶段,即信息自助培训模式探索阶段的末期。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实践,一个有效的培训模式日趋明晰起来。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项目实施第一阶段中的经验教训,介绍信息自助培训模式,并基于案例分析探究其效果,最后简要介绍后续的系统评估计划。3 3天祝农民信息自助培训模式天祝农民信息自助培训模式天祝农民信息培训项目划分为两部分:信息自助能力的培训和信息互助能力的培训, 而每一部分又分为培训模式的探索阶段和普及深化阶段。信息自助能力指的是个人通过信息查找、评估、组织、运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项目中特指项目区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农牧民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和互联网使用,利用网上资源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能力;信息互助能力指的是个人在团体之中信息互动、交流、传播,以便让信息能够服务于他人的能力,在本项目中特指我们的培训项目学员们在掌握了信息自助之后,能够为社区中不具备学习计算机和互联网知识结构条件的农户提供信息代理查找服务,并自觉地交流传播对本社区农户有用信息的能力。目前项目实施处于第一阶段,即信息自助培训模式探索阶段的末期。这一阶段的基本情况如下:3.1 服务人员本项目的培训组整合了来自天祝一中青树图书馆、兰州大学和山西高校的志愿者资源。具体地说,由天祝一中青树图书馆组织计算机老师连同项目点学校的计算机老师组成培训组;由山西高校图书馆专业人士组成评估组;由兰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组成技术组,负责论坛等技术支持;此外,还由青树基金会项目管理团队、天祝一中项目管理人员(负责天祝培训组项目管理)组成项目管理组。3.2 实施过程2009 年 5 月7 月为准备期。2009 年 9 月2010 年 2 月为培训期。具体进行了如下活动:1)推广和宣传培训,吸引和组织各项目点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农牧民(目标人群)参加培训;2) 学员学习基本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技能(基本计算机管理,中文输入和编辑,网页浏览,下载和管理文件,收发邮件及语音邮件);3) 已掌握基本计算机技能的学员学会通过搜索引擎在网上搜索信息,使用农业信息门户网站(包括论坛,答疑,信息发布等工具)来解决实际信息需求;4) 建立重要的辅助工具青树论坛,第一阶段作为培训交流平台。培训学员使用论坛,利用论坛记录网上搜到的生产生活相关信息与同学共享,针对信息需求进行交流,共享培训资料,沟通培训进程等等。5) 在培训前后,调研目标人群(学员)和社区人群的信息需求和信息素养,分析培训效能。6) 监测 1)4)的效果和碰到的问题,不断调整,形成一套稳定有效的模式。3.3 农民信息自助培训模式经过这一阶段的培训实践,形成如下农民信息自助的培训模式:1) 培训内容和教材特点:既涵盖了信息素养各方面,又符合农牧民的学习特点(适于浅显易懂的讲解,鲜活生动的案例教学)和信息需求。2) 培训方式的构建:集中式培训与项目点培训相结合。首先由天祝一中青树图书馆培训组(trainers trainer)对骨干志愿者/学员(trainer)进行了集中培训。在骨干志愿者/学员的选择方面,重点选择在当地有引领作用的人员,如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较高的专业户、村管理者等。培训之初,对骨干志愿者提出的要求是:他们不仅应该首先掌握信息技术方法,而且应学会对其他社区成员进行培训。在骨干志愿者(trainer)培训基本完成后,由骨干志愿者根据本地情况针对普通学员 (trainees) ,在各项目点自行组织更大规模的培训。在自行组织的项目点培训中,由于所有培训者(即骨干志愿者)本身者来自社区,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对更大范围的社区居民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项目组对项目点培训进行监测,具体监测的途径有培训日志和记录、论坛上的培训进程报告、以及对论坛使用状况进行监控。针对骨干志愿者的技术支持和指导需求,天祝培训组和骨干志愿者通过邮件、电话、即时消息、论坛等密切交流,使得一线培训者随时得到技术支持。在项目点除了骨干志愿者组织的培训之外,天祝培训组(trainers trainer)还下到项目点,针对普通学员 (trainees)直接组织了一系列培训活动,如根据项目点服务对象的时间情况,天祝培训组下项目点进行定期指导,以及农闲时(比如寒假)连续加强式培训和指导等。考虑到参加培训的学员水平参差不齐,项目组对培训学员采取了因材施教的方法,并促进参训学员之间的互帮互学。较之于一般的培训,本培训模式的亮点突出表现在:主要培训资源源自社区,以村民培训村民的方式,更有亲和力,使培训在当地社区的认可度得到保障;以因材施教的方式实现培训内容和方式的自助选择,达到因人而异,各取所需的目的,使培训效果得到保障。拥有这两个因素的培训模式由此具有了长效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特点。3)培训资源的整合:首先,本项目成功整合了远程资源(青树基金会远程志愿者)和天祝当地资源(天祝一中和各项目点骨干志愿者) ,使之紧密合作。在项目实施中天祝一中青树图书馆已成为远程资源和当地资源的桥梁,并承担了当地资源的强有力组织者的职能。其次,项目管理组实现了培训组、评估组和技术组的合作和协调。青树项目管理人员利用网上语音会议、邮件、电话等的远程推动与当地管理人员和志愿者的实地考察和推动相结合,使各级沟通渠道保持顺畅,各类资源的效益得到了发挥。在此过程中,项目管理组始终起到了资源整合核心的关键作用。4 4农民信息自助培训模式效能的案例分析农民信息自助培训模式效能的案例分析鉴于系统的评估体系还在构建之中,本效能研究把焦点集中到了对典型参训学员的案例分析上。项目组认为,下述案例中的学员信息素养的提升较客观地反映了本模式的效益。案例一:A个人基本情况李福德,男,29 岁,汉族 ,现居住在甘肃省天祝县华藏寺镇红大村。初中文化程度。B初始信息素养水平在青树培训前主要在网吧上网,看电影、读小说,学绘图软件。空闲时间主要是听广播、读书报,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无法得到自己所需的书报。由于已具备初步的电脑知识,对有关信息的知识已有初步的认识,他能用网络获取关于家庭保健、邻里相处、农业经济政策、农产品市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