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作业答案(初中语文)1、(20 分) 结合自己所教学科,选择一个教学课题,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设计一篇教案。春教案教学目标:(一):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二):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课时: 一课时情境创设: 教师出示如下课件 2教师: 同学们,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令人陶醉。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风姿,一年春夏秋冬,四季的旋律各有不同,且不说夏的热烈,秋的灿烂,冬的妩媚,单是春天,就带给人以无限的遐思,让人浮想联翩,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下春天给你的感受吗?先从老师开始:我喜欢春天,因为可以脱下臃肿的棉衣,轻松一下自己的心情。学生: 各抒已见。教师:作适当点评。设计理由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的空间,引入本课内容展示目标:J :教师出示课件 1,学生明确教师的授课意图。J:教师出示课件 2,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J:教师出示课件 3J:小组必答与抢答相结合二、学生整体感知:教师:春是如此美丽,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春天,赞颂春天。那么,在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春天又是什么样子呢?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春。1、学生自听配乐朗读课文。J: 教师出示课件 4(朗读网址)2、教师配乐背诵课文。J: 教师出示课件 5 (播放轻音乐)3、学生谈自己感受到的春的气息。4、教师点评。师:看样子,我们已经感受到春的气息了。下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说话。设计说明1、训练学生“ 听”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受到“美 ”的熏陶。2、教师背诵可以起到无形中的感染、督促作用。3、检查学生“ 听”的效果,同时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师:春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说话。先从老师开始:春风就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学生:各抒已见。教师:点评。设计说明检查学生初步掌握课文情况。师:看样子,我们已经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之中了,下面我们再来读课文,去发现那些写的最美、最精彩的句子或用的好的字词。并说一下好的理由。J:教师出示课件 6 (播放轻音乐)学生轮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师: 通过读这篇课文,发现了什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然后开始发言。学生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指导)三、精读研讨:教师出示自学思考题:J: 出示如下课件 71、第一段,前半部分用的是反复的修辞手法,后半部分的词用了两个“了 ”,表达了一种急切、喜悦的心情。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设计说明引导学生领悟 春的感情基调和相应语气,使学生意识到: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2、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句话写百花争春写活了。其中“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还写了花多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中的“钻”字用的好,因为这个字写出了小草那种旺盛的生命力。这句中的“偷偷地”三个字的意思是:悄悄的,不知不觉的意思,用了拟人手法。插入: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题。(J: 多媒体展示课件 8:如果你是小草,在厚厚的土壤下等待了一个冬季,当春天来临时,你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偷偷破土而出会是怎样的情景?要用第一人称小草的语气,说出对外面的世界的向往,出其不意冲破泥土的阻隔的惊喜。) 给你二分钟的时间准备。(生回答,师点评)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因为这句话让人感觉春意盎然。这句话中用了一个“闹”字,如果改成“ 叫”,大家认为怎么样?6、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从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句话用了比喻,把野花写的非常形象,“还眨呀眨的”就把春花写活了。7、怎么理解“ 眨呀眨的 ”?是因为阳光和风的缘故。因为阳光,所以野花像眼睛、像星星一样亮,因为有风,吹动花,所以才像眼睛、星星一样“眨呀眨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这句话,因为它让人感觉到了春风和春草的可爱。设计说明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师点拔:大家看,“轻悄悄” 、“软绵绵”都是叠词。它表达的是 “非常”的意思,你还知道哪些叠词?(生答)8、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句话用了一个比喻句写出了春风的和暖。插入:教师点拔 这个 “抚摸”的意思是轻轻地摸,而且是 “母亲的手”,那就更描绘出春风的温暖和柔情了。这句话还引用了志南和尚的诗,大家看一下全诗。( J:多媒体展示课件 9 全诗,师生齐读)师:大家还知道哪些写春的诗句?设计说明启发学生找出春的诗句,使其思维活跃起来。丰富学生知识,培养他们全面的语文素养和积累意识。9、“鸟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到结尾段,因为这几句话通过鸟、轻风流水、牛背上牧童的短笛,写出了春风的声响,赋予春天独有的韵味。点拨:春风本来是无声的,可是作者却把这几种景物的声音浑然一体,组成了一支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使春风有情有趣 10、“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中的“ 润湿”和“酝酿”两个词用的好,“润湿”写出了春天空气的特点, “酝酿”则写出了春意越来越浓,花香也越来越浓的特点。11、“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这句话好,用了比喻句写出了江南春雨的特点,并且“斜织着”说明因为有风,才“斜 ”。教师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 ,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是寓情于景的写法。1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中“静默”用的好,因为这个词写出了当时安静和平的气氛。教师补充:这一句中用了一个词“稀稀疏疏的”,上文中还有一句“ 一点点黄晕的光”,这些都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特点。这篇散文写于1933 年,当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社会,农村根本没有电灯,家家一灯如豆,隔着蒙蒙的细雨望去,灯光四周就呈黄晕的光芒。当时人口稀少,所以才有文中的“稀稀疏疏的” 。13、迎春图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奋发向上。教师:这段中有一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还知道类似的句子吗?师:是啊,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进取。大家再看这一段中,“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如果改成“ 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怎么样?师:这也是叠词,你还知道哪些?14、后面三个比喻句用的好,形象地写出了春的特点,又照应了前文。特别是最后一句中的“上前去” 和课文开头“ 东风来了”一呼一应。使课文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设计说明课文的阅读教学不是教师的分析能够替代的,本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让学生在品析语言、欣赏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习得语感,提高阅读水平。学语言、用语言,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再就是打破以往传统教学手段按课文顺序一图一图讲解的常规,不至于太拘泥。师:春天本无形、无声,是“空灵” 之物,描写出春天的形象,很不容易。而朱自清先生却把春写活了,写得有形、有声,有色、有情,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由于作者对春天无比热爱,观察景物十分的详细,运用语言的功夫很深,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J:多媒体展示 10)美文欣赏师:确实,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综合,那么,在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笔下,春又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她的春之怀古( J:多媒体展示 11 文章内容及播放轻音乐,一生配乐朗诵,)师:(音乐继续)在钢琴天籁般的乐音中,在女作家细腻的笔触下,在杨梦瑶同学深情的朗诵中,我们又一次领略到了春天的美丽,就让同学们拿起笔来,也去尽情描绘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吧。设计说明美文赏析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达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教学效果。2、(15 分) 与学习同伴一起,选择培训教材中一篇说课案例, 开展讨论,对其进行分析评说。(一) 评坐井观天这堂课坐井观天这堂课,是一堂很成功的课。说成功,主要体现在教师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教学全过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合作得十分融洽。由于教师启发、诱导得法,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老师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通过和学习同伴一起看视频学生我们总结出了教给学生读书三大方法: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给学生有较多的读书时间,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安排学生读书,每次都有明确要求。读书时思考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都向学生交代清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反复读课文,大部分内容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对暂时不懂的问题,既不急于解答也不轻易放过,而是适时地要求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特别强调边读边思考,使朗读、提问紧密结合。学生提出不知道青蛙和小鸟为什么要争论天的大小这个问题,我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又组织学生讨论、释疑。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令我满意的是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始终洋溢着师生双边活动的热烈气氛,既不是学生围绕教师转,也不是学生配合教师活动,而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其目的是为使学生今后自己会学。我让学生充分质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梳理,采用“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几个步骤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我十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和鼓励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讨论青蛙错在哪里,为什么错,经过反复研读课文,仔细观察插图,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说出根据,不仅活跃了思维,而且培养了思维能力。三、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语言因素,突出语言文字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巩固并综合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文字。在朗读和说话的训练中,通过充分讨论,落实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学生读了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那段文字后,我先让学生弄懂什么是“大话”。同学们逐一解释为“吹牛”“做不到,也要把它说出来”“没有根据的话”“假的”“太夸张了”,经过不断点拨,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逐步向课文中所表达的意思靠拢。而且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二)安塞腰鼓说课分析评说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浓墨大笔,抒写饱满的生命激情;以诗载情,使整个散文呈现出雄奇的诗意美;想象奇伟,意境雄浑。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概昂奋,气状山河的时代之歌。在安塞腰鼓这篇说课教案中,朱老师比较注重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1、比较注重文本意识,人文意识安塞腰鼓是一篇具有诗情画意的散文,朱老师在说课案中十分注重文本,整堂课,大部分时间是朗读课文,品味语句。紧紧围绕课文,朗读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欢的语句。通过朗读品味,不仅仅是活跃课堂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得到充分的语言训练和技能训练,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领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艺术境界,使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语言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2、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感情境,使学生有情感的涌动。在阅读教学中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处于非常亢奋的学习状态,自觉地与课文进行心灵的交流,从中受到熏陶和启发。现代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为情感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引导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