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甘洛县民族小学校一、 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基本情况:甘洛民族小学始建于 1987 年,当时为甘洛城关二小,后改名甘洛县民族小学校。二十几年来,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小学。壮观实用的教学楼,秀美玲珑的绿化带,高速互联的校园网,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立体折射出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微机室、音乐室、体育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自然实验室、电子备课间和多媒体教室等功能教室一应俱全。是甘洛唯一的少年军校。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凉山州“文明单位”,“教师技能”示范校,“文明标兵”示范校,四川省第二批民族地区省级校本研训基地校。学校现有教师 47 人,高级教师 26 人,特级教师 1 人。本科 2 人,专科 25 人,中师 20 人,教师学历达标率 100%。1 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学科带头人,2 名教师被选定为省级骨干教师后备人员,10 余名教师被评州级骨干教师,并有 2 人取得中学高级教师资格。教师队伍结构较为合理。二、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建立有效保障机制,转变观念,提二、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建立有效保障机制,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营造良好氛围。高认识,营造良好氛围。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校本研训工作的前提。为此,学校成立了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导处主任、副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学科教研组长任成员,并由一名教导处副主任具体负责校本研训工作。学校领导班子及领导小组定期研究校本研训工作,并把这一工作纳入校长任期工作目标,列入校长每学期的工作日程。在具体研训2中,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教师业务研训,教务处负责班主任培训,工会负责师德建设。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我校把校本培训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长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教导副主任任业务指导组组长,分管此项工作,具体抓。为确保校本研训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还对校办公室一班人实行划片包干。廖弟华同志包六年级、阿木以哈同志包五年级、张甫明同志包四年级、舒 香同志包三年级。阿木子且同志包二、阿合钢铁同志包一年级。卜光伟具体负责校本研训工作。在推进校本研训过程中,我们明确责任,实行捆绑,把所包班级校本研训工作的好坏作为评价学校成员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求学校成员经常深入所包班级检查指导工作,现场解决问题,有力推动了校本研训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保证培训工作规范有序有效进行,学校制订了有关校本研训的考核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教师考核方案、教研活动制度,建立健全校本研修活动记录,每位教师每学期记学习笔记,写不少于 3000 字的反思性教学论文或总结。学校把校本培训工作与每年的评优和年度考核挂钩,激励教师积极参加培训。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培训的文件精神,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是教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需要。通过学习,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激发了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的热情,广大教师全员参加培训,形成了良好的研修氛围。三、建章立制,确保校本研训计划落实。三、建章立制,确保校本研训计划落实。 3为了保证校本研训进入规范化轨道,课题研究能按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学校构建了“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教师”层层联动的校本培训网络:即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承担本校校本培训领导、组织之责。教导处则负责具体实施,向各教研组辐射,形成了有效的督导和管理机制。 为了保证校本研训有序开展,我们还制定完善了相关管理制度,如课题研究学习培训制度,课题研讨交流制度,课题研究汇报制度等。通过完善制度保障和强化规章约束,促使校本研训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自发走向自觉,由无序走向有序,每一项计划都做到了人员、内容、过程、督促检查四落实。突出了校本研训的实效性。 四、坚持研训结合,突出行动教育,积极有效的开展校本研训。四、坚持研训结合,突出行动教育,积极有效的开展校本研训。“校本”这一概念源自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基于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为学校。“校本”的教师培训从本质上讲应该属于行动研究范畴,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培训方式。基于学校自身的特点以及现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我们实施了结合校本教学研究和校本教师培训为一体的教师培训工作“校本研训”,为教师提供一个在实践中学习、研究、反思的平台和过程,使培训与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紧密相连。校本研训作为一种以学校培训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的培训模式,能够有效整合本校的培训资源,充分调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驱力,实现“为了学校发展”的目的。我们依托校本研训这一平台,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课题式培训。在教师个人实践、教学反思的基础上,引领教师与文本对话,提升教学智慧;与同事对话,促进交流沟通;与大师对4话,加快专业成长;让学习成为教师成长的保鲜剂,并努力将这种成本低、成效高、针对性强的校本研训加以完善,发挥其在教师研训中的作用。可喜的是,通过几年来的校本研训工作,其效果开始向课堂教学“辐射”!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可喜的变化,显示了校本研训的巨大魅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已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新焦点。为了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推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在建设一支师德良好、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五、精选研训内容五、精选研训内容 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我校对教师的研训,在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理论水平的提高,更强调实践的过程。如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我们进行了教案精备辅导、 “说课”辅导、 “评课”辅导、教学基本功训练(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 、定期向教师下发“现代教学理论学习材料”以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我们依据理论联系的原则,要求教师将理论学习的成果运用于课堂实践,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开展同一教材集体备课活动,共同分析研究、共同执教,撰写教学反思。这一过程让教师群体成为一个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共同体;这种校本研训模式对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很多执教教师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使他们在教学知识面和教学能力上有很大提高,从这一点来说,研训一体的探索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关注教师个体的差异性,是我们校本研训的另一个特点。5例如,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我们采取分 A、B 班的办法。A层班主要是针对中老年教师,我们着重于基础知识,主要是会运用 WORD、及 EXCEL,进行普通的编辑、文字处理、网上信息的浏览、下载、收发邮件等;B 层班主要针对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青年教师,对这些教师我们注重对他们进行 FLASH 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六、专题式教师培训,关注教师的需求性。六、专题式教师培训,关注教师的需求性。专题式教师培训可以理解为目标式培训,是根据不同阶段教师的需求,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培训。我们的做法是:明确主题,骨干先行,广泛互动,专家点评。力争做到一题一得。以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为例:学校在认真组织教师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全体教师参加的通识培训的基础上,以抓好一年级新课程实验教师培训为切入点,以全员培训为目标,将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贯穿于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全过程。为了迅速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首先做的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头脑风暴”行动。在每周的教师业务学习上,我们精选新课程改革的文章,向大家诵读;我们收集、筛选、翻印学习资料,为教师提供比较前沿的理论支撑;我们组织教师看光盘,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拓展多种渠道,让教师们接收最前沿的教改信息。引导教师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思想准备。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走进新课程”为主题的教师月学习汇报活动,组织教师人人撰写教育教学格言,并在学校教师风采栏中进行宣传,督促教师走进新课程,以过好“更新观念”这一走进新课程的第一道门槛。6七、以课题研究内容为驱动,落实全员行动研究。七、以课题研究内容为驱动,落实全员行动研究。 2012 年 6 月,我校承担的凉山州“十二五”三个立项课题少数民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研究,两个小专题研究。1、构建课题研究管理网络。 为了保证校本研训工作能按计划顺利进行,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实行课题与教师的双向选择,使人人参与适合的课题研究,构建起了“总课题子课题小专题”的课题管理网络。根据总课题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与范围,将研究任务层层分解成若干子课题,落实到各年级组,再由各年级组确定个案研究的内容,安排给每个教师,形成由骨干教师领衔,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的研究模式。这样的课题网络管理,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到各年级组的工作中,落实到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了“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2、抓实课题研究主要环节。 (1)活动开展。教育科研的生命在于开展研究活动。研究活动是教育行为转化的“催化剂”。通过这个“催化剂”,教师就能更快、更好、更有效地把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措施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促进课题研究成果的形成。我们把指导组织开展各种教育科研活动作为课题研究的重要工作来抓,开展“五个一”活动:学校的专任教师每人每期确定一个小专题、备一节专题研究课、上一节小专题研究课,作一次小专题研究课的课后反思、写一篇小专题研究论文)。 八、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学能力的提高八、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把教学管理制度作为保证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去落实,保证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各项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用“常规”去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保常规落实到位。71、落实中层领导包班制度。为了增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把教学工作的管理落到实处,我校建立了领导成员的管一条线、抓一个科、蹲一个班、授一门课的制度,落实领导的管理责任。要求每个领导成员对所包的班教学工作负主要责任,定期总结分析,及时将管理情况向学校行政会报告。2、落实教学常规。 我们按照新课程计划要求,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开齐科目,开足课时。要求教师严格按作息时间表和课程表上课及开展教学活动,不得随意调整或减少授课时数,保证各学科教学计划的落实,保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3、加强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课堂教学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我们根据课堂教学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知识辅导,质量检测等基本环节,都向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订了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方案。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人员对教学各个环节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逐步保证了课堂教学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了课堂教学的质量。4、落实评优激励机制。我校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了评优激励机制,每个学期定期开展教学评优、论文、教案、教学设计评优、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系列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在各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而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九、创设高效课堂,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九、创设高效课堂,实现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一是认真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强化骨干引领的作用。课改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要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作为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努力探索和开拓“生活化、8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的课堂教学新思路,逐步建立各学科的教学新模式。各位教师大胆的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切实改变过去那种一言堂、满堂灌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定期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展示,通过说课、评课等活动,提高教师群体的课堂教学水平;创建师徒结对机制,给新进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