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7页
第2页 / 共117页
第3页 / 共117页
第4页 / 共117页
第5页 / 共117页
第6页 / 共117页
第7页 / 共117页
第8页 / 共117页
第9页 / 共117页
第10页 / 共1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文 分析与概括(一)考点解说 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个考点: 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 二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 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 ”; 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 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途径是多种 多样的。归纳起来说,主要有下列两 点: 1分析文章所写之事,把握人物性格 高考所选文章通常是以叙事为主 的“史传”类文章,围绕主要人物所叙 之事往往不止一件,分析所写之事, 就是要把每一件事都逐一搞清楚,从 而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2分析文章主要倾向,强化整体理解 文章的主要倾向,有的是通过文末的议论直 接显露的,如有一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主体部分 叙述一位君主对两个独生子的不同态度导致两种 不同的结果,文末议论道:“人之爱子,罕亦能 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 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 祸之。”(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 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其实贤良聪明 的固然引人赞扬宠爱,愚昧蠢笨的也应该加以同 情怜悯。那种有偏爱的家长,即使是想厚待、看 重他,却反而会给他造成灾祸。)这样的议论, 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一、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例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 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 盛威临永,永不为动 袖举牒还之 永杖巫,暴日中 必条利病反复 或遂寝而不行吾知行吾志而已 A. B. C. D.例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 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每见则谈问玄理。 仍致于听事梁上。 遂上表陈状。 A. B. C. D.二、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 例1: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1996年19题)A郭永屡次援引法令节制丹州长官,因而受到威胁 ,但郭永胸怀宽广,顾全大局,反而为他说好话,向朝廷 作了推荐。B郭永厌恶巫师借“岁旱”以哗众取宠,他杖责巫 师后求得大雨,以致县中百姓刻石记载了他的奇功异绩。C郭永痛恨“警盗”为非作歹,四处制造事端,他 坚决地将“警盗”押送到府,使上级部门改变了原先的做 法。D郭永不愿与世浮沉,他坚持自己的志向而受到百 姓的爱戴,数年后回大谷复职时,老人孩子非常热情地对 待他。 例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1998年22题) A李若水认为高俅败坏军政,以致金人入侵,应降低 他生前官爵奉禄的等级,而不应循常习故,用隆重的礼节为 他治丧。皇上当即接受他的意见,不再为高俅挂服举哀。 B金人邀请宋钦宗出郊,却又中途变卦,逼钦宗改换 服装以侮辱宋朝。李若水坚守气节,大骂金人,虽惨遭毒打 ,仍未动摇自己的忠心,并以绝食对金人的诱降表示抗争。 C李若水不愿为了能回家侍奉父母而投降,他严词 拒绝了仆人要他屈从金人的劝说。但又流露出对父母的牵 挂,要仆人转告兄弟慢慢地禀告父母,不要惊吓了老人。 D粘罕诱降李若水遭到失败,于是下令杀掉他。李若 水义无反顾,骂不绝口,金人打破了他的嘴唇,他喷血痛骂, 愈加激切,以至遭裂颈断舌而死,景象十分惨烈。例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1999年16题) A.苏琼自幼聪明伶俐,言辞机敏。东荆州刺史问他是 否想做官,他认为应当先设官职而后求人, 个人不应主动 求官。曹芝十分欣赏, 委任他为参军。 B.苏琼重视社会治安,办案认真细致, 治内清明太平 。他的这一政绩,对贼人起了威慑作用,于是邻郡有的富豪 为免遭抢劫,将财物寄放到南清河郡。 C.苏琼清正审慎,严于律己。他揣摩出道研来访的心 思,避开话题,使对方无由启口;他留下赵颍的新瓜却不剖 食,使其他人打消了馈赠的念头。D.苏琼关心人民的疾苦,敢于为民请命。在治内遭受 灾害的情况下,他谢绝了善意的劝告,仍冒着获罪的危险, 革除淮禁旧弊,造福两岸人民。例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2000年16题)A胡威自小志向远大,砥励名节,品格 高尚。他在辞父归家时,问明所赐绢的来路 后,方肯接受。途中又亲自放驴,料理生活 ,从无靡费之举。这使他日后得到很高的声 誉。B胡威之父胡质身居高位却能恪守清廉 。胡威辞别回家时,他仅取绢一匹送作路资 。在儿子询问时坦然地表明,此绢为正当所 得,并非不义之财。从而赢得了儿子的敬佩 。C胡质帐下都督善于逢迎。为博得胡 质的好感,他在胡威归家途中曲意巴结 ,并辗转地让胡质知道此事。岂料弄巧 成拙,胡质了解真相后对他严加处罚, 并免去他的官职。 D晋武帝十分赞赏胡质。他问到胡氏 父子的高下,胡威说“臣父清恐人知,臣 清恐人不知”,认为自已远远不如。这既 说明了胡质品格高尚,又反映了胡威尊 崇父亲的心情。三、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例如:对文中自“后为左丞”至末尾一段文 字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000年春16题 ) A.这是韦仁约的谦逊之辞。他认为自己 尚不是合适的人选,但皇上既然选中自己,于 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国家大 事。 B.这是韦仁约的赞叹之辞。他知道没有 合适的人选,官职宁可空缺;感谢皇上对自 己的信任,于是勉力整肃朝政。“美锦”是指 国家的经济财富。C.这是韦仁约的自信之辞。他认为自 己正是合适的人选,皇上又知人善任,因 而知恩图报,整肃朝政。“美锦”用来比喻 国家大事。D.这是韦仁约的自得之辞。他认为由 于有了自己这样合适的人选,官职就不必 空缺, 因而为感谢皇上而整肃朝政。“美 锦”用来比喻国家的经济财富。文言文阅读应试策略一、树立历史观念,掌握解题方法 (一)熟悉古人的行文习惯1用词委婉请谒者召致廷尉 逮捕 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可奈何者亦三 。宫车一日晏驾,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君卒然捐馆舍,是事之不可知者二也 。使臣卒然填沟壑,是事之不可知者三 也。宫车一日晏驾,君虽恨于臣,无可 奈何。君卒然捐馆舍,君虽恨于臣,亦 无可奈何。使臣卒然填沟壑,君虽恨于 臣,亦无可奈何。 “宫车晏驾”指帝后的死,“捐 馆舍”指大臣的死,“填沟壑” 自谦为自己的死。同是言死 ,对象不同,避讳的说法也 不相同。 古代对不同人的死亡的不同的说法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礼 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 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 不禄,庶人曰死。”这反映了奴 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 级制度。 君王至高无上,享有种种特权,连 “死”也有专称,除“崩”外,还有“ 山陵崩”、“驾崩”、“晏驾”、“千秋 ”、“百岁”等。一般官员和百姓死 亡,则称“殁”、“殂”、“千古”、“ 殒命”、“捐生”、“就木”、“溘逝” 、“作古”、“弃世”、“故”、“终”等 。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 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 见背”。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 ,如“涅般”、“圆寂”、“坐化”、 “羽化”、“示寂”、“仙游”、“登 仙”、“升天”、“仙逝”等.委婉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讳饰由于人的忌讳而改变说法。 外交辞令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 。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 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谦敬称呼古人为表谦虚,在交际中,常常自称 臣、愚、仆、不才君主常常自称孤 家、寡人等 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常常称对方 的字,称公,称官职,称陛下、殿下、 足下等。 家大舍小令外人,下尊,不老是谦称。 2正反同词 欲居之以为利,亦无售者 买 吾售之,人取之 卖 如果不了解古人用词中正反同词的特 点,在理解上也会闹笑话。 2常用修辞 借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互文与合叙所谓“互文”,是“互文见义”的简略说 法。“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 省文,故云互文。” 即把应当放到一起 说的两个词,放到两处说,而分别省去 一个词,解释时要参互起来讲。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 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滩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主人下马客下马,主人在船客在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外物的好坏而喜而悲,不以自己 的得失而喜而悲 所谓“合叙”是“并提分承”的别称。即 把两件(或几件)相关的事放在一起说 ,后面承接部分的顺序与前面并提部分 的顺序要完全一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否焉。 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 否焉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非亭午不见曦,自非夜分不见月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 ,论其刑赏 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论其刑; 若有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赏 讳饰 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 ,子不得为人乎? (二)了解必要的文化常识于是项王、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古代方位与尊卑的关系 1尊右卑左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予左迁九江司马 2古人乘车尚左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主帅乘坐的战车,主帅居中,御者在 左,右边的武士叫车右,或叫参乘,责 任是保护主帅。 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3主东宾西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 称东,如东道主。 4面南背北 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1991年高考题,说琅琊王“器服玩好 ,必拟乘舆”,“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陈寿“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 见之,乡党以为贬议”。 对人的称谓和年龄的别称 对人直称姓名,如果不是在作传,就是表 示对对方批评、贬斥。和别人说话,称呼自 己,也往往称名,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称 呼别人,多称字、称号、称斋名、称谥号、 称官名、爵名、籍贯甚至几项兼称,用这种 方法表示对别人的尊敬。而如果对人表示憎 恶、蔑视,则往往直称这个人的乳名,比如 三国里称曹操为曹阿瞒。 5、对年龄的特殊称呼 襁褓,多指婴儿;孩提,往往指一两岁的小孩 ;童龀或髫龀,指六七岁儿童,开始换牙的时候; 总角,八岁左右,开始在头上梳两个牛角辫了;束 发,男孩十五岁,开始把头发束到头顶,这个年龄 又称志学;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成年;(女子 十五岁叫及笄,也表示成年);而立,三十岁;不 惑,四十岁;知命,五十岁;花甲,六十岁(又称 下寿,耆);古稀,七十岁(又称中寿);耄耋, 八九十岁的人(九十称上寿);期颐,百岁。 6、历法 干支法就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 辛、壬、癸十个天干,和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个地支互相配合,来记载时间。用干支来纪年,始于东汉,比如“辛亥 革命”“戊戌变法”都是以发生这一事件的 干支纪年来表示的。 国君世系纪年法 十年春,齐师伐我 年号纪年法 从汉武帝开始,帝王登基,改朝换代 ,都要重立年号,康熙、乾隆,这都是 当时皇帝的年号。 有时,干支年号全用,这时往往年号 在前,干支在后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 古时记月,通常不用干支,而以序数为 记。但需要说一下的是,每年的第一个 月又称正月,最后一个月又叫腊月。每 年四季,每季三月,分别称孟、仲、季 。干支法,最初只用于记日。“元丰七年 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句中的“丁丑”就是记的日 期。这里,还要说说农历一些特定的 日子的称呼。“朔”,每月的初一 ;“望”,每月的十五;“既望”, 每月的十六;“晦”,月末最后一 天。汉以后,以十二地支计时,一个时辰 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两个小时。子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