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问题,需要从材料的选用、配合比的优化、 作好温度监测、控制温差、以及浇筑和养护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有 别于一般混凝土的施工。 我国规范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均明确提出了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上述技 术要求和规定。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四方面问题: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应作好温度测量,控制温差。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 度的差值、混凝土外表面和环境温度差值均不应超过 250C。 (JGJ3-91 规范中还曾规 定过实测温度的陡降值,并不应超过 100C) ; 2,混凝土的养护应采用保湿、保温及缓慢降温的技术措施; 3,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宜连续一次浇筑,不设或尽量少设施工缝和后浇带, 以增加基础底板的抗渗性、整体性和便于施工; 4,大体积混凝土的配合比应优化,选用中、低水化热的水泥,掺入适当的粉煤 灰和外加剂、控制水泥用量;合理选择骨料品种规格,尽量采用大粒径骨料,严格控 制含泥量等。 因此,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监理应熟悉和了解有关规定,掌握和执行这些技 术措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顺利施工。下面就有关问题结合一些工程实 例于以讨论。 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内部温度变化状况 (一) 、例举下图 1、2。是 2m 厚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实测温度 变化曲线图。本例为静安航站楼配套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日期为 2005 年 10 月 6 日 11:4510 月 8 日 14:00,总共 50 小时 15 分。筏板基础面积约 5000m2,总混凝土用量近 10000m3。C30,S8。图 1 是筏板基础测点 c 的测温曲线图, 位于筏板中心位置;图 2 是测点 A 的测温曲线图,位于板的一角。测点 c、A 沿板厚 布置了三个测温点(温度传感器) ,如图所示。(2)点为筏板中心,(1)、(3)点是顶、 底面处的测温点。观察实测温度曲线图 1 可知:1,升温速度快。板中心测温点(2)自 6 日 11:45 至 8 日 14:00 浇筑完后,于 9 日 8:00 即升温至最高点 65.90 C,不足三天时间。相应(1)、(3)点的升温如图示。 同时,(1)、(2)、(3)点不同的温度形成板内温差。2,降温速度相对缓慢。板中心测温点(2)于 19 日 8:48 时实测为 42.50C,当 时基坑内大气温度为 20.40C,。从最高 65.90 C 降为 42.50C,降幅为 23.40C。历时 10 天,还在继续降温。 (由于测点破坏,终止测量) 。3,从这次测温可知板内温差控制在小于规范规定的 250C。4,另外,由图可知:板底(3)测点的降温速度慢于板中心(2)测点,后期最 高温度由(3)点控制,即板底(3)点的温度高于板中心(2)点的温度,并与板顶(1)构成 温差,这是一个须注意的关注点,即在降温阶段的温差不一定由板的中心点温度控制。5,测点 A(即图 2)的实测温度变化曲线基本上与测点 C(即图 1)类同,只是 升温最高点为 64.30C,略小于测点 C 的 65.90C。这是由于测点 A 处于板的一角的关 系,而测点 C 位于筏板中央。同时,后期降温阶段的温差由板底(3)与板顶(1)构成 “温差”的情况也清晰可见。2图 1图 2HBo65.9 Co、C2AIEGFCD、C、1、6、11:45、8、14:00、9、 8:00、65.9、2、2、19、8:48、42.5、 、20.4、3、25、3、6、11:45、8、14:00、2545.3 CooC13、25Co321、 、05、10、10002000200200、6、11:45、8、14;00、C43.91、 、05、10、C、25、C、2564.3C2、C0:0012:0220003、A200315:03:09:06:021:00:0018:020011000、6、11:45、8、14;00、C43.91、 、05、10、C、25、C、2564.3C2、C0:0012:0220003、A200315:03:09:06:021:00:0018:020011000、3(二) 、当基础筏板厚度为 3.95m 时,即下图 3(测点 I 的温度变化曲线).沿 板厚方向布置了四个测温点。由图 3 可知: 1,在升温阶段出现了“温差250C”的情况。具体是:自 10 月 8 日 4:00 为 27.30C 起,8 日 6:00 为 30.50C,8:00 为 32.30C,10:00 为 34.30C,12:00 为 34.20C,14:00 为 32.00C,16:00 为 32.30C,18:00 为 31.80C,20:00 为 30.00C,22:00 为 25.00C。总 历时只有 18 小时(自 10 月 8 日 4:00 至 10 月 8 日 22:00) 。经分析,此时刚浇筑的 混凝土,其弹性模量很低,还处于塑性和弹塑性阶段,约束应力很小,且时间又短, 对产生裂缝的影响不大。 2,同样升温速度较快,升温最高点为 67.90C.于 9 日 12:00 到达。就算自 6 日 11:45 浇筑起,才三天。如按浇筑结束(8 日 14:00)算,还不足一天时间。图 3(三) 、当基础筏板厚度为 4.95m 时,即下图 4(测点 H 的温度变化曲线).沿 板厚方向布置了五个测温点。由图 4 可知: 1,同样在浇筑初期升温阶段出现了“温差250C”的情况。具体是:自 10 月 7 日 18:00 为 28.80C 起,经 33.20C、31.50C、29.50C 等,至 8 日 8:00 为 27.10C 止。2,在降温阶段也出现了“温差250C”的情况。具体是:于 11 日 1:30 起至 15 日 17:00,温差为 25.20C26.60C,历时四天多。超出的温度值不大,只有 1.6 度 左右,是否有不利影响,有待观察。3,在降温过程中出现板顶(1)测温点与板底(5)测温点同时温度陡升、陡降并 互相交换的情况,详见图 4 上所标之处。(1)测温点由 37.4 0C 升至 46.9 0C,(5)测50.2、6、11:45、8、14;00、 25、 C、62.067.9 、CC、C1、C234、 、05、10、395031150、I425021250110012004温点由 42.50C 降为 36.70C,但陡升陡降温度均小于 100C。这一情况很值得关注和有 待分析。图 4综上所述,我们对大体积混凝土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度情况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认识: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最高温度,从上述四例可知: 2m 厚筏板65.90C 3.95m 厚 67.90C 4.95m 厚 70.10C 2,浇筑后升温速度较快,23 天即可升温至最高点。并随着板厚的增加,相 应最高温度也会递增,本例 3.95m、4.95m 还仅局部板厚,不是全部板厚。3,板内温差有升温阶段温差和降温阶段温差,两者均可能超出规范规定的 250C。前期升温阶段的“温差”由于混凝土还处于塑性或弹塑性阶段,此时(23 天)弹性模量很低,约束应力很小,对产生裂缝的影响不大。而后期降温阶段(约 7 天后)的“温差”因混凝土弹性模量迅速增加,约束拉应力也随时间增加,当一旦超 过抗拉强度时便出现惯穿性裂缝。因此应加强测温观测,当“温差250C”时,及时 报警,以便采取措施。可增加保温层的厚度。二、关于混凝土的测温技术1025、H、 、05、10、 、6、11:45、8、14;00、70.1C68.8、C、C1、5、14、9:15、17:30、 、 、1、37.4、46.9 5、42.5、36.7、5132 42504212005312001250495010255测温是大体积混凝土信息化施工的必要手段。其监测方法简介如下: 1,测温仪器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测温技术需测温人员按时按孔进行测读温度并记录的方 法正在被自动测温控制技术所取代。 过去常用的仪器有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201000C 的酒精介质温度器,液晶 数字电子测温仪等,使用这些仪器都需测温人员按时按孔逐个进行测温并作好记录。 本例静安航站楼配套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测温仪器采用了美国 DALLAS 全系列 1-Wire 总线式数字化温度传感器,可实现远程多点温度场监测的自动化测量。自动识别传感 器数量。ID 自动排序,及时、高效、准确的提供监测数据,测试精度较传统的的电 阻、热电偶式等温度传感器高。 2,测点布置 通常有二种布置方式,一种为方格网方式布置,纵横向间距 910m 左右,测点 数量较多,如图 5 所示,另一种以对角线方式布置测点,辅以横向或纵向布点,如下 图 6 所示,相应测点数量较少。静安航站楼配套工程地下室基础底板面积 5000 多平 方米,对 2m 厚主板布置了 7 个测点,其中沿对角线方向布置了 5 个测点 (A,B,C,D,E) ,并以中心点向东方向上布置 2 个测点(F,G)。对局部厚 3.95m、4.95m 的深基坑处布置了 2 个测点(I,H)。 每个测点沿板厚方向分别设置了 35 个温度传感器,即 2m 厚板埋设 3 个, 3.95m 厚板埋设 4 个,4.95m 的埋设 5 个(见图 1图 4 所示) ,另设 1 个传感器测量 坑内大气温度。3,监测频率和监测期 第 13 天,每 1 次/2 小时;第 47 天,1 次/4 小时;第二周,3 次/1 天;第 三周,2 次/1 天。之后视温度变化情况再作调整。一般监测周期为三周。这是一种变 时段测温,比较符合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体内温度变化的实际情况。比过去采用定时 段每 4 小时一次的连续测温法要好。 4,报警值 按现行规范(如上所列) ,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为 250C。当监测温差数据达GFC、 6 、BAI HDE、 5 、83m 153.76m9m9m9m9m68m 128.60m6到 250C 时,将立即发出书面报警通知单,以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三、予估混凝土最高升温值 予估混凝土浇筑后体内最高升温值,这是为了在养护期控制温差设置保温覆盖层 蓄热措施所用。目前均由商品混凝土供应单位提供,因为温度计算式中涉及到原材料 的用量及其温度的原因。按照经验公式:Tmax T2 kmce /10 + F/50 =251.2290/10 75/50 = 61.30 C Tmax混凝土最高升温值(0C) ; T2 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至浇筑完成时的温度(0C) ; K 系数 11.2; mce水泥的用量(kg) ,上式计算中采用水泥矿粉=203+87290kg; F 粉煤灰的用量(kg) 。 (详见后面混凝土配合比资料) 该温度为基础底板混凝土内部中心点的升温高峰值,一般在浇筑后 23 天内产 生,以后趋于稳定不再升温,并且开始逐步降温。注:有关混凝土水化热的温度计算可参照 GB50204-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 验收规范附录三 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