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了解陆地自然带的概念、类型和分布。2 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含义和空间分 布。3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二、能力目标1懂得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 的2了解区域差异在不同的空间尺度,能用 地图解释陆地上的不同自然带;3会分析地 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4.了解人类怎样 利用地域分异规律。v【教学重点】v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v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v【教学难点】v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v【教具准备】v多媒体课件;图片v【课时安排】2课时热带雨林景观森林草原荒漠思考:自然带是怎样形成的呢?海 陆 位 置太阳 辐射热量影 响 影 响决 定气候影 响植被土壤一、自然带的形成地理位置陆地自然带水分纬度位置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0010025035050070090000100200300400600700900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热带季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 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气候和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温带荒漠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规规律主导导因素特点分布特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 )热 量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纬度变化 的方向更替低纬度和高纬度表现明显非洲沿20E南北方向的变化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特点:成因: 地表景观和自然 带从沿海向大陆 内部有规律的更 替(中纬度地区 )受海洋水汽的 影响程度不同 形成的(以水 分为基础的)分异规规律主导导因素特 点分 布特 例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 )水 分沿经线(南北)延伸,沿经度变化 的方向更替中纬度地区表现明显亚欧大陆中纬度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3.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积雪冰川带珠穆朗玛峰南坡高山草甸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甸带北坡高寒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大的山脉,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 到山顶水热差异大,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 然景观也出现了垂直分异规律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中低纬的高山地区垂直规 律的形 成:成因:主要分布地区: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地理纬 度、山地海拔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分布 特征巩固练习1.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 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 A 、 B 、C 、D , 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大体以 为 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各自然带 大体沿纬度更替,明显地反映出陆地环 境的 地域性规律。这一规律 的形成是以 为基础的。 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 、 地域分异,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 是由于受沿岸 的影响。赤道以南 的D自然带雨季出现在 月份。热带草原带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发生垂直变化热带沙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赤道 由赤道向两极 热量 垂直 热带雨林带 寒流 7巩固练习.图中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A巩固练习.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 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 D.山体坡度 该山可能位于A.赤道附近 B.40S附近C.40N附近 D.极圈附近AA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水平地带性从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小结谢谢观赏再见!再见!一、含义:永久积雪区的最低界限,即常年积雪的下界。在高寒地区 ,由于气温低,降水多,每年降水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 终年积雪区。雪线即为终年积雪区的下界线,也是固体降水 量和消融量(包括蒸气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把 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实为一个地带,雪线是 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在雪线以上的地区, 才会有多年积雪和冰川的形成。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 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 量,降雪逐年加积,形成常年积雪(或称万年积雪),进而 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冰川。 雪线雪线二、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气温:与气温成正相关,温度高雪线高 降水: 降水量大-雪线低;降水量小-雪线高。气候地貌山势: 雪线及以下:陡-雪线高;缓-雪线低坡向:阳坡:T高-雪线高阴坡:T低-雪线低雪线及以上: 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 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一个地方的雪线位置不是固定不变 的。季节变化就能引起雪线的升降 :夏季气温较高,雪线上升;冬季 气温降低,雪线下降。这种临时界 限叫做季节雪线。只有夏季雪线位 置比较稳定,每年都回复到比较固 定的高度,由于这个缘故,雪线高 度都是在夏季最热月进行测定的。2. 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 充足,、表示不同的自然带。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 S坡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答案:B10、下图表示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 侧水汽较充足,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 题 若图中虚线表示雪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 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 S坡是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 S坡是向阳坡,N坡为迎风坡 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气温T(T冬表示冬季气温 ,T夏表示夏季气温)应是( ) 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思维拓展: 1. 比较珠穆朗玛峰 南坡和北坡的雪线 高度,并解释成因 。 2.比较阿尔卑斯山 南坡和北坡的雪线 ,并解释成因。 3.判断天山A、B 两坡何处是南坡, 何处是北坡,并说 明原因。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差异为基础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差异为基础3山地垂直地域分异以水热差异为基础4非地带带性分布 局地环环境因素的差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自然带关于非地带性分布规律。自然带的 分布受到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洋 流等,任何自然带的分布都具有所在 地的地带性特征,同时又不同程度地 受到各种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形成 非地带性的分布特点。123456v例如:澳大利亚东北、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巴西东南部和中美洲中部(墨西哥湾)的热 带雨林景观;v南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南美洲南部安第 斯山东部的温带荒漠带;例:(2011江苏卷)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A(2)我国西藏的墨脱县位于喜马拉雅山区。2010年12月15日,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贯通,结 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修建墨脱公路的主 要目的是( ) A改变墨脱的生态环境 B加强墨脱与外界的联系 C保持墨脱经济发展的特色 D促进墨脱的产业向外转移B解析:第(1)题,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坡自然 带较北坡丰富的原因有相对高度大,纬度低,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等,所以南坡自然带 丰富。第(2)题,根据题干信息“墨脱公路的嘎隆拉隧道贯通,结束了墨脱县不通公路的历史”, 说明修建墨脱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墨脱与 外界的联系,对墨脱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