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常大米生长环境分析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于中温带大陆气候,无霜期 140 天,平均年降水量 608 毫米,年日照 2629 小时。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贯穿全境,水系纵横。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加上种植的成熟期长的优质晚熟品种的水稻,使五常大米与众不同的特点。五常山清水秀,更是鱼米之乡。 地貌特征 五常大米稻作区是一个三面环山,开口朝西的盆地,东南部山脉挡住了东南风,而西部松嫩平原的暖流可直接进入盆地内回旋。 日照 五常大米水稻生长季节(4 月9 月)为 1080h1370h。 气温 五常大米水稻生长季节(4 月9 月)日平均气温 17, 昼夜温差 10,最大温差 20。无霜期 110d160d。水稻生长季节(4 月9 月)大于等于 10的积温为 27003000。 降水 五常大米水稻生长季节(4 月9 月)降水量为 250 650 ,平均480 。 土壤 五常大米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砂壤土和草甸土。耕层土壤 PH 值6.07.2, 平均 PH 值 6.5;有机质平均含量为 4.24%;碱解氮平均含量108 /;速效磷平均含量32 /;速效钾平均含量215/;全氮0.12%;内梅罗综合指数为 0.541。 水源 保护区内河流总长 2468 ,河网密度 0.33km/平方公里,平均年径流量 32.10 亿立方米,年径流深 248.7 。地下水为山区基岩裂隙水,高平原潜水和平原层间水,可开采储量为 7 亿立方米。水质均符合 GB5084 要求。 环境空气 符合 GB30951999 中二级规定。 栽培技术应用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早育苗及大棚旱肓苗、 旱育稀植等栽培技术。 加工工艺 采用清理、砻谷、碾米、白米分级、包装等,亦可有抛光或色选。 大米加工中除添加符合 GB5749 要求的水外,不添加任何物质。 感官指标 应有五常大米固有的气味,没有异味。蒸煮时应有特有的米香味,饭粒表面有油光。口感绵软略粘、微甜、略有韧性,冷却后仍能保持良好口感。感官要求按 GB/T5492 的规定执行。 吉林大米生长环境分析 气候情况 吉林省位于东北平原中部,地处北纬 40524618,东经 1213813119之间,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四季更替。春季时间短,气温回升较快,有利于水稻育秧;夏季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生长;秋季光照充分,多晴少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粮食作物营养积累;冬季寒冷漫长,减少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和农药使用,并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 全省年平均气温为 5.4 ,无霜期 110-155 天。活动积温平均在2700-3600, 作物生长季 (5-9 月) 大于 10有效积温 2512.3,8-9月中旬作物灌浆至成熟期平均气温19.9, 昼夜温差达10.5,有利于水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且不易出现高温效应,使水稻具有很好的口感。年日照 2200-3000 小时,在水稻生育期内的日照时间达1316 小时/日;年降水量在 400-900 毫米,其中 80%左右集中在6-9 月份,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对一季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土壤条件 吉林省现有耕地 560 万公顷,共有 19 个土壤类型,其中黑土、黑钙土、淡黑土、草甸土等肥力较高的土壤占 52%;其中,适宜种植水稻的土壤类型有 8 个:草甸土、冲积土、黑土、黑钙土、白浆土以及经改良后的泥炭土、沼泽土和盐碱土。上述土壤类型的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有机质含量 15-50 mg/kg,全氮含量 1.0-2.0mg/kg, 速效磷含量 15-40 mg/kg, 速效钾含量 100-200 mg/kg,土壤 pH 值 5.5-8.5,非常适宜水稻种植。 水资源状况 吉林省属于全国三个河源性省份之一,全省现有流域面积在 20 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 1648 条,30 公里以上的河流有 220 多条,分别属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绥芬河五大水系;这五大水系均发源于省内,吉林省处于这些水系的上、中游地带,水流污染小,水质好。主要湖泊有长白山天池、松花湖、月亮泡、大布苏泡、查干泡、波罗泡等 10 余个,大多分布于中西部。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 398.83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 344.17 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 123.61 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 68.95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 1449 立方米。 据 2014 年度全省 189 条江河的监测评价结果显示,优于类水质的河段占 71%,优于类水质的河段占 90%,全省各主要江河均符合农业灌溉用水要求, 水稻主产区的灌溉用水普遍良好。 截止 2014 年底,全省共建成万亩以上灌区 137 处,其中,30 万亩以上大型灌区 12 处,机电排灌泵站 4949 处,机电井 23.7 万余眼、水闸 463 座、塘坝 10038 座,实现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2711 万亩,其中水田灌溉面积 1120 万亩。建成并注册水库 1579 座,其中大型水库 19 座、中型水库 96 座,小型水库 1464 座,19 条主要江河初步建成了堤库结合的防洪工程体系, 基本上满足全省水田灌溉用水需求。 农业生态环境状况 吉林省农业生态与环境质量较好, 土地开发较晚, 约有 200 年历史,土壤肥沃,生态环境未遭严重破坏,水、土和大气都维持良好的自然水平。全省生态环境可分为 3 大生态区。其中,东部的长白山地生态区森林覆盖率高,降水丰沛,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全省生态安全的根本所在;中部台地生态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农田防护林体系健全,是高生态承载力区域,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发展农业的适宜区;西部低平原生态区草原辽阔,湿地面积较大,地下水和过境水丰富,具有特殊资源优势,适宜于发展特色产业的区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