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三 唯物辩证法一、命题趋势关于辩证法的知识是每年高考的必考点,主要包括联 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分析法和辩证否定观等。 联系的观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尤其是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是命题的重点,常结合具体材料加以考查。发展 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一个高频考点,应引起足够 重视。矛盾分析法。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常以漫画的形 式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多以社会热点材料为背 景考查。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命题主要集中在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坚持两点论和 重点论的统一等方面。辩证的否定观,常借助于热点材 料、成语、俗语、警句、漫画等为背景设题,考查对辩证 否定的实质和创新作用的理解和运用等。2013年高考可能结合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认识我 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 性和多样性;结合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案例、我国经 济结构的调整、区域协调发展,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结合各种政策改革、试验区的推 行,认识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矛盾 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结合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界 定,认识矛盾主次方面;结合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认识主 次矛盾;结合创新型国家的建立,如载人航天和深海探 测等成就,认识辩证否定的实质、理解创新的意义。矛盾分析法一向是高考的重点,纵观历 年高考试题,涉及矛盾分析法的题目的分 值占总分的比例都比较高。试题设问的指 向主要有: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矛盾转化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 互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以 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主次矛盾相 互关系原理及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高 考 演 练1.全长921公里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铁于2012年底正 式开通,它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运营的穿越高寒地区的 长距离高速铁路。上述材料说明( ) 人类可以利用规律为自己造福 规律是可以改变和创造的 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来的联系从而建立 新的具体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A. B. C. D. D2.2012年12月31日发布的2012年中 国房地产政策盘点显示:2012年,在保证 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坚持调控不放松,通过差 别化信贷手段,支持合理自主需求,抑制投 资投机需求。这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B.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C.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3.过去30多年,正是因为有深圳、上海 等地争当改革的“先遣队”、“侦察兵” ,一大批解放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的改 革政策才得以在全国推广。材料蕴含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C.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辩证关系 D.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关系B4.长期让闹钟叫醒处于深度睡眠的人,相当 于进行了睡眠破换,这会直接导致人的记忆认 知功能减退,使人变得易激动、易烦躁,会会 增加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风险。在医学上被称 为“睡眠破碎症状”。这说明 A.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B.两边是渐进的显著的变化 C.两边中包含质变 D.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5.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 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 一起”。他的或将给人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敢于突破规律、超越自我 善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才能成就事业 要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 创新意识 A. B. C. D.D6.中国有句古话,叫同行是冤家。从哲学角 度理解,为什么只有同行容易成为冤家呢?因 为只有作为同行,业务、市场基本相同,但却 有各自的具体利益,竞争、冲突在所难免。这 说明A.事物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B7.谷子是中国传统作物,但亩均不足100公斤的产量 长期困扰谷子生产。被誉为“杂交谷子之父”的赵治海在 历经多次失败之后,认识到套用杂交水稻、高粱的模式去 研究杂交谷子,是没有出路的,他抛开国内已沿用20多年 的研究方法,把握谷子特性,采用光(温)敏两系法去试验 谷子杂交,终于选育出“张谷”系列良种,亩产最高达到 810公斤,这说明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科技创新必须发扬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根本动力 不怕失败的精神决定了实践获得成功A B C DA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 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 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 语重心长的讲话,是对全党8300多万党员和各 级领导干部的警示和要求。从哲学的角度看, “空谈”之所以“误国”主要是因为 没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B C DD9.“剪刀”胜“布”、“石头”胜 “剪刀”、“布”胜“石头”,若两人所 出手势相同,则为平局。人们制定这个游 戏规则遵循了人为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矛盾斗争性的绝对性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性 自在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A B C DC10.2011年10月21日至26日,第八属中国一东盟 博览会在南宁举行,这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成果,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一东盟自由 贸易区建立后,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得到充分 发挥,贸易投资额大幅增长,促进了“自贸区”经济 社会发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聚合效应的显现, 佐证了 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 具体联系 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人们通过认识规律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A B C DB15.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电 视电话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因地制宜发展特 色产业。下列选项与这一要求蕴含的哲学思想 一致的是 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好事多磨,一波三折 统筹兼顾,双管齐下 解剖麻雀,抓好典型A B C DC2012年“美丽中国”迅速成为“热词”,温暖着亿 万人。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写在了自己的行动纲领上 ,也刻在了13亿人民的心坎里。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 题。材料一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提“美丽中国” ,而“美丽中国”首中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有人粗略 统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出现了15次 ,7个自然段,一共1398个字。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 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 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 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材料二 十八大代表安徽省池州市委书记陈强说,生 态建设涉及环保、林业、旅游、城乡建设等多个部门, 容易出现“多龙治水、政出多门”的弊端,所以,要加强顶层统筹和整体规划。十八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主 席巴特尔说,对内蒙这样一个资源富集区而言,当务 之急是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资源有 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材料三 说起“美丽中国”,人们还会联想到精 神文化生活、科学人文环境、良好道德风尚、社会公 平正义等等。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有直接 关系民生幸福。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 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文化是美 丽中国的灵魂。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结合材料谈一谈把生态 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重大意义。(14分)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结合材料二说明池州、 内蒙两地将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14分)请你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就如何建设美 丽中国提几点合理化建议。(12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是贯彻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 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 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 境的保护,使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增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整体处于统率、主导地位,整体影响部 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池 州加强顶层统筹和和整体规划,就是从整体着眼 ,选择最佳方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 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必须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内蒙古深化资源性产品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 偿制度,就是通过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的办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 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全面提 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 扬时代新风。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坚持社会效 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 外优秀文化成果。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婚嫁时女方常常会给 男方送上一双自己一针一线纳出的鞋垫,这种 制作鞋垫的工艺就是十字绣。十字绣产生于中国唐朝时期。14世纪,十 字绣从中国经由土耳其传到意大利,然后在欧 洲传播开来。由于各国的文化不尽相同,随着 时间的推移,各国的十字绣工艺都形成了各自 的风格,绣线、面料的颜色、材质,都别具匠 心。15世纪,十字绣开始进入民间,逐渐为广 大海内外普通消费者所接受和喜爱,使十字绣 艺术得以广泛传播。 某景泰蓝工艺画画师从十字绣艺术中深受启发。他 将景泰蓝美观华贵的艺术表现力和十字绣技术有机结合 ,对景泰蓝复杂的传统工艺进行技术简化和创新,开发 出景泰蓝工艺画套装产品,把从前的高端产品开发成普 通市民都能欣赏、消费的文化产品,从而赢得无限商机 。如今,十字绣艺术让传统的景泰蓝工艺绽放出更加 夺目的光彩。 (1)结合材料,说明十字绣艺术产生和传播过程中体 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该景泰蓝工艺 画画师成功的理论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就更好地传承景 泰蓝工艺提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1)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十字 绣艺术。(3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十字 绣艺术产生以后,传播到海外,融合不同国 家的艺术风格。(3分)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十字绣艺术为海内外消费者所 喜爱。(3分)文化在交流、借鉴的过程中 发展。各国的十字绣艺术都形成了自己的风 格,都别具匠心。(3分)(2)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 系的观点看问题。该景泰蓝工艺画画师将景泰 蓝工艺和十字绣艺术有机结合从而获得成功。 (3分)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 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 系。该景泰蓝工艺画画师借鉴十字绣技术,对 景泰蓝复杂的传统工艺进行技术简化和创新。 (3分)联系具有多样性,一切以时间、地点和 条件为转移。该景泰蓝工艺画画师把从前的高 端产品开发成普通市民都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