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 五 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主要内容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受到的理论和经验上的冲击 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的区别与联系 随机游走 Ramsey-Cass-Koopmans模型 求显式解析解 校准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就业波动的解释 货币中性 理论意义 政策含义 遭受的质疑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一、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受到的理论和经 验上的冲击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经验的冲击 理论的冲击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1.1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主要论点是长期货币政策无效,只有未 预期到的政策意外才会在短期内起作用4复旦大学经济学院1.2 经验的冲击支持货币中性主张的证据并不有力,相 反,真实产出变化的实际数据表明产出 、失业等的变化具有惯性,在不同时期 具有很强的正值的序列相关性,变动具 有持久性 1970s两次石油危机也使得宏观经济学家 认识到供给因素,尤其是一些真实因素 在解释宏观经济不稳定时很重要5复旦大学经济学院1.3 理论的冲击Nelson、Plosser等的研究表明经济增长 率呈现随即游走的状态,相对于货币扰 动而言,由真实因素造成的随机变化对 经济周期的影响更大6复旦大学经济学院1.4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诞生以爱德华普雷斯科特(A. Prescott) 、芬 恩基德兰德(F. Kydland) 、查尔斯普 洛瑟(C. Plosser)、约翰朗(J. Long )和罗伯特金(R. King)等为代表的一 批经济学家将意外的技术冲击等真实因 素纳入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经济周 期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较好的解释 这些理论被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二、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的区 别与联系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自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I” ,因为它们继承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几项传 统 有别于宏观经济学I的地方8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1 继承的新古典传统经济当事人是理性人,追求行为最优化* 理性预期,信息对称且完全 价格灵活,保证市场出清 就业波动反映人们工作时间的自愿变化 ,工资可以灵活变动 以上传统使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能够在微 观基础上建立宏观模型,并且这一分析 框架能够有效抵挡卢卡斯批评9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2 有别于宏观经济学I的地方占主导地位的冲击因素是技术革新、战争、自 然灾害等真实因素,强调技术冲击而非货币冲 击、供给冲击而非需求冲击、真实因素而非名 义因素的作用 打破了宏观经济分析短期与长期的二分法 各种传播机制会使最初的冲击影响扩散开来1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三、随机游走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路径 单位根过程的经济增长路径 随机游走1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3.1传统理论的经济增长路径语言表述 公式表述 图示1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3.1.1 语言表述从索洛到货币主义再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I都把 经济增长看作一个能够自动向均衡状态调整的 过程,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是平滑的 货币(需求)冲击会暂时偏离增长趋势,但很 快又会回复1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3.1.2 公式表述表示第t期的长期数据, 是长期平均增长率, 表示意外冲击只要 ,产出在受到冲击后都会逐渐回 到长期增长趋势上来, 越小,产出恢复得越 快。特别的, 时,冲击仅影响当期的产 出水平14复旦大学经济学院3.1.3 图示15复旦大学经济学院3.2 单位根过程的经济增长路 径Nelson和Plosser经研究发现,是一个接 近于1的常数,即这被称为单位根过程,产出在受到冲击 以后不会回到原来的增长路径,而是走 上一条新的增长路径16复旦大学经济学院3.3随机游走(31)式表明经济增长是一个受随机 扰动影响的随机游走的过程 Campell和Mankiw等的计量研究进一步表 明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等国的1,意味着随机扰动冲击不仅具 有持久性,而且还会扩大1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四、 Ramsey-Cass-Koopmans模 型简介 模型 特征18复旦大学经济学院4.1 简介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础模型是Ramsey-Cass- Koopmans模型以此在连续出清的竞争性市场上,考察追求目 标函数最优、具有理性预期的行为人在面对各 种随机的真实冲击时,其消费、投资和劳动供 给等行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19复旦大学经济学院4.2 模型(1) 假设一个经济由大量同质的、无限寿命的行为人构成 ,每个人都在t时刻都试图使自己的期望效用最大化, 其中总效用是将各期的效用(来自消费)以主观贴现 率(0 1)贴现到当期的加总 行为人面临的约束是将各期的产出用于消费和投资, 劳动供给固定,假定为1,各期资本存量为投资与经 折旧后的资本净值之和 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都满足一阶导数大于0,二阶导 数小于02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4.2 模型(2)用数学表示就是以下的最优化问题2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4.2 模型(3)从约束条件可得将其代入目标函数,问题转化为求下式的最 大值对Kt+1求导得到一阶条件2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4.2 模型(4)一阶条件和以下的横截性条件构成最优 规划的解的充要条件*对横截性条件的解释:要么边际效用大 于0,人在接近人生终点时还有提高福利 的可能,资本完全用于消费要么边际效用等于0,福利无法改进,人 在无限期界还可以拥有一些资本2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4.2 模型(5)求解上述模型有两种方法: 一是对函数及参数作一些特别的设定, 求出显式解析解,据此可以对消费、投 资和产出的波动做定性分析 二是通过所谓的“校准进行数值模拟得到 定量结果”24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五、求显式解析解Kydland & Prescott (1982)模型 基本模型 特殊情况 结论25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 基本模型(1)经济是一个鲁滨逊式的Ramsey模型 效用函数是跨时替代弹性为1/r的效用函数,生 产函数也作了简化26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1 基本模型(2)求解最优化一阶条件 非线性差分方程组,没有显性解析解2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2 特殊情况(1)进一步加以特殊化处理,设r=1,=128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2 特殊情况(2)对(51)和(52)式同时取对数并 省略一些不重要的常数项,用小写字母 表示变量的对数形式,可得29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2 特殊情况(3)如果真实冲击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即3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5.3 结论在t时刻一个真实冲击将给产出、投资和消费带 来一系列序列相关的变动 如果真实冲击服从一阶自回归过程,产出就具 有二阶自回归的性质 而消费和投资与产出一道同时变动 验证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结论,即各种传播 机制会使最初的真实冲击的影响扩散开来3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六、校准背景 主要步骤 举例 意义 质疑3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1 背景大量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非常复杂,难以得到 解析解 理论需要检验 为此,Kydland、Prescott和Plosser等发展了校 准(Calibration)的方法,进行模拟定量研究3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2 主要步骤先构造一个总量经济模型 设置具体的参数,以形成模型中具体函数式 用一个随机的技术冲击序列(计算机随机生成 )对模型进行模拟并记录结果 将模拟结果与现实经济周期的特征进行比较, 改进模型34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3 举例汉森和赖特(1992)设定0.36,2.5% ,每季度1%,发现总量经济波动与竞争性 的新古典模型一致标准差实际数据模型模拟结 果 Y1.921.30C/ Y0.450.31I/ Y2.783.15L/ Y0.960.49(稍弱 )35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4 校准方法的意义能有助于确定一个模型的主要成功之处与失败 之处,有利于模型的进一步修正 实验经济学的先驱,有助于将那些无法在现实 经济中进行试验的政策在实验室以低成本模拟 试验36复旦大学经济学院6.5 质疑参数设定。有些参数是根据经验研究设定的, 有些是根据理论推导得来的,有些则来自经济 在稳态的表现。由于依据不一,设定方法值得 推敲 主观模拟,客观性存在问题 通过校准方法,有些凯恩斯主义的模型同样能 很好地模拟现实经济周期。所以,就拟合度而 言,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并没有明显地优势3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七、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对就业 波动的解释 固定劳动供给模型的不足 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代” 模 型 结论 质疑38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1 固定劳动供给模型的不足Ramsey-Cass-Koopmans模型为了简化模型假 设劳动供给是固定的 但这与经济周期的特征事实不符。经济周期的 特征事实是:真实工资只是轻微的顺周期变动 ,就业则比较明显的顺周期变动,即劳动供给 对真实工资变动弹性较大39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2 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代” 模型劳动跨期替代 模型推导40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2.1 劳动跨期替代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以卢卡斯和拉平(1969)的 “劳动跨时替代” 模型为基础,解释了劳动就业 在经济周期中的波动 理性的行为人面对上下波动的工资,一个自然 的反应就是进行 “劳动跨时替代”。假定人们可 以随时间改变其劳动供给,当真实工资暂时较 高时,他们更愿意工作,当真实工资暂时较低 时,他们减少工作时间。行为人可以通过劳动 的跨时替代来达到效用最大化41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2.2 模型推导(1)下面的最优规划问题就很好地反映了代表性经 济行为人所面临的决策42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2.2 模型推导(2)假定行为人的效用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消费 所提供的正效用( ),另一部分是劳动所带 来的负效用( ),其中 为劳动的跨 期替代弹性,这里隐含地表明人们都是“好逸 恶劳”的 假定行为人要做两期决策,第二期的效用以主 观贴现率贴现到第一期。 43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2.2 模型推导(3)行为人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也分为两期,第一期 的工资收入用于当期的消费和储蓄,第二期的 劳动收入和储蓄所得的本息都用于消费 44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2.2 模型推导(4)将目标函数关于L1求导得 利用约束条件将用来表达 可以有代入第一式,得45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3 结论由于 表示劳动的跨期替代弹性,为 正值,所以从上式我们可以看到相对劳 动供给(以劳动供给之比L2/L1表示)与 相对工资同向变动,与利率和主观贴现 率反向变动 真实工资的“暂时”性变化和“持久” 性变化 利率变化的影响46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3.1 真实工资的“暂时”性变 化和“持久”性变化 第2期出现了一个正向的、短暂的技术冲击, 使得真实工资发生暂时性变化(相对工资提高 了),那么更高的相对工资将诱使行为人在第 2期提供相对更多的劳动。也就是说,暂时性 的工资变化通过改变相对工资,引起经济行为 人进行劳动的“跨期替代”,并最终导致更多的 相对劳动供给和更高的就业 但如果技术冲击和真实工资的变化是持久的, 相对工资水平不变,相对劳动供给也将保持不 变,因此持久的工资变化对就业没有影响 47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3.2 利率变化的影响如果利率水平提高了,从约束条件可以看到行 为人在第2期得到的储蓄本息收入也相应提高 了,这就使得行为人在第2期倾向于减少工作 时间。也就是说,更高的利率水平将诱使行为 人在当期多劳动、多储蓄,以替代将来的劳动 48复旦大学经济学院7.4 质疑经验数据显示真实工资的波动幅度很小,而 且实际上工资的变化具有持久性,并不存在 真实周期理论所强调的工资的暂时性变化 经验数据显示真实利率的变化不大,而且是“ 非周期性”的,不能用来解释就业的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