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 (第2版)刘大椿 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第五篇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u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 u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 u科技战略政策与科技资源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第十四章 社会公共政策与科技发展重点问题一、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u关于科学自由与社会干涉的论争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科技与社会之间干涉与自由的论争是伴随着科 学与国家的关系演化而展开的。这种争论早在19世 纪时就已经出现,经历了20世纪的三场著名的争论 ,目前又蕴涵在关于克隆人研究的争执之中。在20 世纪,关于科技与社会政治间干涉与自由的著名论 争有三场,它们先后发生在波兰尼与贝尔纳、万 布什与基洛古、美国NSF与国会之间。 一、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目前,随着英国诞生克隆羊多利的消息在 1997年初被报道,关于克隆人研究的争议空前激 烈。科技与社会政治间干涉与自由的争论呈现出 新局面和新特点:一是范围广,争论涉及国际社 会和广大公众;二是程度高,国会及政府官员甚 至政府首脑直接干预;三是干预性质有新变化, 不仅涉及研究资金、组织计划问题,还涉及科研 的权力、伦理及法律问题。对此,我们有必要弄 清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的张力规律。一、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u自由研究的学术意义科技与社会政治的权力张力中,自由研究是其 重要的一极。自发的好奇心是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 ,学术自由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同时,处于权力 张力中的自由研究必然存在其固有的限度。科技发展的驱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 科发展自身的驱动力,就科技主体而言主要是好奇 心的驱动;一是社会环境的驱动,也称之为社会需 求或国家利益的驱动。 一、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学术的充分自由与自主始终对科技活动和科技 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但是这种自由和自主是相 对的。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科学的自由研究必然 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存在一定的限度。大科学时 代,自由研究的限度实际上越来越分明,越来越严 格。第一,从早期个人自由探索到现代众人合作的 研究,科技活动的自由所受到的限制日益增大;第 二,随着现代科技深刻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 各层面,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也日益增大,科技活 动必然受到社会规范的制约。 一、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第三,科技活动自由的限度不仅体现在社会 规范上,还深刻体现在科技活动对于国家研究资 金的依赖上;第四,科研成果能否被社会接纳, 能否转化为社会价值,这也被认为是科技活动是 否自由的一个限度。由于上述原因,现代科技活 动的自由只能是相对的,整体上必然受政治等社 会因素的制约。当然,现代科技研究活动分化为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三大领域,它们 的目标性质不同,受到政治和社会的制约及干预 程度是不相同的,其研究的自由度也不相同。一、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u社会干涉的作用与程度至20世纪初,科学获得了巨大发展,从事科 技活动、以科学为职业的人数急剧地增长,科学 迅速形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建制。此时,作为大 批职业者的科技人员的生活权利需要维护,活动 需要资助和组织,只有国家等政治主体才能很好 地担当这种角色,国家干预的必要性凸现出来: u现代的科学研究活动需要国家政治发挥作用, 才能有效地协调,增强效率。因为科学建制化形 成之初而在国家政治干预之前,科技活动最突出 的问题是缺乏组织协调,效率低下。一、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u大科学时代,只有政治主体有计划地干预, 才能有效地促进科学与社会的共同发展。科研 活动工程巨大、社会意义显要,没有强有力的 社会政治推动,根本难以开展。各国政府都要 有明确的科技政策和特定的科技管理模式。 u科技发展带来的巨大社会问题和负面作用, 迫切要求政治力量加以干涉、控制和规范。 u对于日益严重的科研越轨行为,仅靠科技共 同体内部的自我控制机制已难以奏效,必然需 要非正式以至正式的外部社会控制,即政治机 构的有效介入。一、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恰当的科技政策和规划是政治干涉科技活动 的基本手段,是当今科技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 件。然而,聪明的政治家往往能意识到科技与政 治之间干涉与自由的权力张力,认可政治干涉之 外科技活动的自由空间。社会政治等因素对科技 干涉的范围与科技自由活动空间的关系,被一些 人比喻为子女与父母间的相互关系。类似地,国 家和政府需要为科技活动提供资金和良好环境, 并进行一定的计划组织,但如果越过了积极干预 的应有空间,就会阻碍科技的发展。一、学术自由与社会干涉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u科学共同体内外规范的对接在整个人类社会活动系统中,科技活动系统是其 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科技共同体的活动有其内 在规律,它的运行既受科技共同体内学术规范的制约 ,也受科技共同体之外政治的、社会的非学术规范的 制约。只有当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非学术规范与科技系 统有机结合,既能促进科技共同体活动的顺利进行, 又不阻碍科技共同体内部学术规范发挥应有的正常功 能时,科技与社会才会良性互动。因此,科技共同体 的内部规范与外部规范必须有机地对接。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确立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的前提,就是要对 科技进行明确的社会评价和政治选择。对科技的 社会评价就是对科技的价值衡量和判断,它既反 映了科技的实际社会效应,又包含了社会传统、 文化的积淀。它成为在科技与社会的双向影响中 形成的人们对待科技的一个重要态度,也是科技 向着什么样的目标发展或人们对想要科技朝什么 样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向往。因此,它可以对现实 社会中的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评价性引导是 社会对科技发展起影响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u科技的社会评价和政治选择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对科技的社会评价通常有物性、人性和社会 政治性等基本向度。物性评价对公众和决策者的 影响最大。在这个侧面上,人们主要是对科技的 发展给社会物质文明和人类的物质生存状况带来 的利弊功害进行评价;此外对环境和安全的评价 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的人文评价也 就是用人性的或精神的标准去评价科学技术,就 是通常所说的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批判。对科技的 政治评价可分为实际和学术两个层次,从实际层 次上,科技的政治评价表现为对国家目标等政治 性意义的评价;从学术上则有各种理论学说对科 技所进行的政治批判和负载政治价值的分析。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对科技的政治选择是国家等政治主体对科技 发展方式的选用、支持、实施和判决性的肯定, 它集中体现了社会对某种科技活动“要或不要” 的社会抉择和判别。这种选择以对科技评价为基 础,又成为确立科技政策和战略的基础和依据。社会政治对基础科学研究选择的标准通常较 有弹性。当代政治主体对大多数科学探索活动都 给以积极评价,在对科学进行选择时,则由科技 与社会发展的状况、政治主体的价值取向、政府 财力等综合因素所决定。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政治主体对技术的选择性很强,是社会塑造 技术的集合。技术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社会 政治的选择。科技活动的政治选择决定着社会科 技资源的配置。政治主体对科技活动领域程度不 同的优先选择,使最有社会价值的科技领域成为 对科技资源最有吸引力的领域,一个社会最优秀 的人才通常有最大的概率流向这些领域。目前, 信息科技、生物科技、新材料科技及航空航天科 技领域集中了最大量的优秀科技人才就是明证。 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公众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制订、通过或 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近代的卢梭、穆勒及当代 的帕特曼和巴伯等政治思想家都主张,要最大限度 地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这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 途径。科技政策及科技决策活动中广泛的公众参与 是民主政治的体现,也是将科技活动置于人类利益 基础上的根本保障。在科技决策与政策活动中,实 行包括政治主体、科技主体和普通公民在内的公众 参与,是保障科技与社会政治之间价值张力、权力 张力、契约张力等适度调节与协调的根本途径。 u科技政策活动中的公众参与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各种公众参与型科技政策的互动机制都面临 着一个根本难题:技术的证据难以让公众进行讨 论,因为广大公众的科技智能是有限的。所以, 为充分提高公众决策中的参与程度和有效性,必 须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普及科学知识甚至普及科 研。因为“如果不让全体公民在一生的某些时间 和许多公民在其终身都亲自积极参加科研工作, 科学就永远也不会真的普及起来”。同时,还有 另一个参与难题,即使公众具有了充分的科技知 识,也难以做到人民政治参与中的意见一致。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然而,尽可能地提高公众在科技决策与 制定政策过程中的参与度是实现民主政治、 保证科技与政治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目前 ,荷兰、丹麦等国家在科技政策制定过程中 的公众参与程度已较高。中国的科技政策及 许多科技决策,基本上还是精英制订模式。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u科技政治主体的政策商定公众参与科技政策活动,是实现科技政策制定过 程中各种社会主体间张力协调与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 。但在现实中,公众参与的程度总是有限的,更易操 作的是科技主体与政治主体之间的协调。特别是在不 会引起社会公众重大争议的范围内,对常规性科技活 动的决策、协调与政策管理在更多的情况下要采取科 技与政治主体际协商的途径,以便实现科技与社会政 治之间各种矛盾的调节与良性互动。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u科技政策的社会功能科技政策通过特定机制一旦确立就具有了特 定的社会功能,科技政策从本质上讲是政策而不 是科学技术。因此,科技政策的功能是由政策的 本质属性所决定的。科技政策体现了政治主体对 科技活动的价值选择,这种选择渗透着科技主体 和公众的价值取向,是多方价值取向的妥协、平 衡和现实取舍。科技政策一旦形成,它就成为政 治主体在一定时期内调动或约束科技活动、实现 预期目标而采取的政治手段。二、科技政策的形成机制和功能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因此,科技政策具有两方面的基本功能 :一是作为政治主体对科技活动进行社会管 理的依据和工具;二是对科技活动主体而言 ,科技政策是科技人员争取和维护开展科技 活动的权利,是获取科技资源的主要工具, 它直接制约着当代科技活动能否有效展开。 科技政策这两方面的功能集中体现在它对科 技活动的引导、协调和控制上。三、科技战略政策和科技资源自然辩证法概论 普通高校硕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材u科技政策和战略的意义 科技政策是当代科技与社会互动的焦点和落 脚点。科技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部门 或机构等对科技活动及其中的人与物、人与人之 间的权益关系而制定的指导原则和策略。科技战 略是关于国家长远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方针、 路线的决策和部署。狭义或微观的科技政策又是 科技战略的一种具体实施手段,常以“规定”、 “文件”或“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