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五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陈洪震 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o 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概述 o 第二节 智慧技能的形成 o 第三节 认知策略的学习 o 第四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教学目标】o 1. 理解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的概念, o 2. 掌握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的理论,能在教学 实际中应用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教学方法 。 o 3.理解主要的认知策略,掌握认知策略教学的原则和具 体的方法。一、程序性知识及其分类(P98)o 程序性知识是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 的知识,是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P98)o首先,基本结构不同。陈述性知识是符号代表的概念、命题或原 理的意义,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关键是理解符号所表征的意义。程 序性知识是陈述性知识的应用,其基本的结构是动作或是产生式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关键是操作方法的熟练掌握。o其次,从输入输出看,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止的,容易用语言表 达清楚;程序性知识是相对动态的,不容易用语言表达清楚。o第三,从意识控制程度看,陈述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高,激活 较慢,往往是有意识搜索的过程;程序性知识意识控制程度较低 ,激活速度较快。o第四,从学习速度上看,陈述性知识学习速度快,能在短时间 内突飞猛进或积累,但遗忘也较快;程序性知识学习速度较慢 ,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o第五,从记忆储存看,陈述性知识具有结构化,层次化的特点 ,因此储存呈现非独立性的网络性;程序性知识具有储存独立 的模块式。o第六,从测量的角度看,陈述性知识通过口头或书面陈述或告 诉的方式测量;程序性知识通过观察行为是否能做、会做什么 的方式进行测量。1.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P98)2.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联系(P99)o 程序性知识的形成以掌握陈述性知识为必要 条件,对陈述性知识掌握越牢固,越有助于 程序性知识的形成; o 程序性知识一经形成就会促进对新的陈述性 知识的掌握。程序性知识的种类(P99)o 智慧技能:也叫心智技能,是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 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o 认知策略:学习者用于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 组织技能,它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学习 、记忆、思维等内部加工过程。o 动作技能:也运动技能,是习得的,依靠肌肉、骨 骼及相应神经系统完成的活动方式。包括动作或动 作组、体能、认知能力。二、程序性知识学习二、程序性知识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般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o 第一阶段: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事实。o 第二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 规则由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o 第三阶段:是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 规则完全支配 人的行为,技能达到相对自 动化。三、冯忠良的心智技能形成阶段理论(P101)o 冯忠良在吸取加里培林“内化”学说的基础上 ,经过长期“结构定向教学”研究,提出 了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 能形成三阶段论。1.原型定向o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 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 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动作构 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 ,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 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方向。 o 此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确定所学心智技能 的实践模式;使这种实践模式的动作结构在 头脑中得到清晰的反映。原型定向的教学o 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 o 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 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o 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主动性与独立性。 o 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 要明确。2.原型操作o 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 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 方式付诸实施。原型操作教学 o 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o 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 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o 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序,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o 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 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语言来标识 和组织动作的执行。3.原型内化o原型内化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有物质的、 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原型内化教学 o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 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o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 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 o主义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 用于同类课题。 o在进行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 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地转化,也不宜过迟,而应适时。四、智慧技能形成的特征(P105)o 智慧技能的对象脱离了具体的支持物 o 智慧技能的进程高度压缩 o 智慧技能应用的高效率五、智慧技能的培养要求(P105)o 形成条件化的知识 o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o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o 科学地进行练习六、认知策略的学习(P107)o 认知策略:指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心智加工 过程的内部组织技能。o 是人们在信息加工时对自己思维过程的调节 和控制或方法的选择。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区别(P108)o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分为加工过程和执行控制过程,对外办事 的特殊程序性知识称作智慧技能,对内调控的一般的策略性知 识是认知策略。 o智慧技能属于信息加工的范畴,它是运用符号和环境相互作用 的能力,包括人的基本素质如读、写、算、直到高级专业技能 。而认知策略属于信息加工的控制系统,是通过概括化过程而 发展起来的、更为特殊的、习得的智慧技能,用来指导自己的 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能力。 o智慧技能是运用符号办事、处理外部世界的能力;认知策略是 对内办事、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是自我调控与自我调节的能 力。 o智慧技能与概念、规则的掌握有关,认知策略与解决问题时对 方法的选择有关。几种主要的认知策略(P111)o 注意策略 o 编码与组织策略 o 精细加工策略 o 复述策略认知策略的教学原则o P119 o 普雷斯利的九条认知策略教学的具体方法(P119)o 在进行认知策略教学的同时教授元认知 o 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o 在积极主动的基础上进行认知策略教学 o 在具体的学科内容中教授认知策略 o 按程序性知识学习规律教授认知策略六、动作技能(P122)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 o 意识控制减弱,动作自动化 o 能够利用微弱的线索 o 形成运动程序的记忆图式 o 在不利的情况下能够维持正常的操作水平动作技能的培养(P124)o 理解学习任务和学习情境 o 示范与讲解 o 练习和反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