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误区 得益教学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们也要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由于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存在着偏差,淡化甚至完全舍弃了一些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误区。一、过于强调“探究式”淡化“接受式”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两种不同的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前者讲的是“接受式学习” ,在现在看来已经倍受冷落,后者讲的是“探究式学习” ,现在已经深入人心,通过这种现象不难看出,一种新的改革,由于人们理解上出现的误差,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接受式学习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由此看来,学习方式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排斥“接受式学习” ,这是因为小学数学教材上的知识点可以分为三大类:1、让学生“发现”的,2、让学生机械“记住”的,3、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的。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教学,当第一课时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已经“悟”出“转化”的思想,那么三角形、梯形面积的教学可采用“探究式学习” ,而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在推导公式时,将曲线围成的圆转化成长方形,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难想到,就是中学生也未必想到,对这样的内容可以像教材那样,将圆通过剪拼成近似长方形,再演示,采用“接受式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探究式” 、 “接受式” ,以及其它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才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二、过于强调“过程”淡化“结果”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人认为,教学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过程,并获得良好的体验,获得的知识是第二位的。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以下:“结果”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 “过程”是指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它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具体的说,它能使学生认识知识的来龙去脉,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由此可以看出,教学结果更为重要。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大家是否想到,数学课程标准是针对课改以前教学中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是为了纠正传统教学中的重结果轻过程,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教学过程,忽略了教学结果,就会走向极端主义。因此,在强调教学过程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观念,要把重视教学过程和重视教学结果统一起来,只有保持过程和结果的平衡,才能真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同时能力得到发展,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三、过于强调自主探究,淡化有效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的实质和核心,它改变了过去的“教师提出问题 师生一起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旧模式, 实行“提供背景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的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的提出,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的做法让人担忧,我曾经听过一节课,学生自主探究汇报时,学生说到哪里,教师就跟到哪里,杂乱无章,漫无边际。这种没有教师指导的教学怎么能提升品质、画龙点睛呢?古今中外教育家都认为,教和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缺少任何一方就没有教学,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作为不成熟、非稳定的一方,自主探究的能力是有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百依百顺,而是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到以学定教,顺学引导。四、过于强调合作讨论,淡化静思默想。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无论从理论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结果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共处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课堂信息的多向互动,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运用中,有些教师由于操作运用不当,使这种活生生的、充满人文精神的学习组织形式变成一种低消、高耗的表演形式,有的课堂教学轰轰烈烈,教学效果甚微,有的违背教学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我们知道,学习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心智的活动过程,是一种个体的行为,它需要独立思考,静思默想,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入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各自的思维方法,实行优势互补,因此,合作学习要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未经独立思考就交流,得不到思维的碰撞,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论 文认识误区 得益教学郾城区新店镇冯庒小学王 勇 超2009 年 5 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