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期末古文复习伤仲永 木兰诗三、孙权劝学狼一、伤仲永1、作者 ,字 ,号 ,世称 , (朝代) 家, 家,他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写得很好,名句有 伤仲永选自 。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个阶段) 第一阶段四五岁,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能指物作诗立就。 第二阶段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根本原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原因吗? 4、最后一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 5、”世隶耕“说明了什么问题?6、高尔基和爱迪生各有一句关于天才的名言,分别是: 仲永的天赋非常出色,但与两位名人的区别是: 7、”伤“字的含义是什么? 它有哪几层意思? 8、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答: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介甫王安石半山临川先生宋政治文学 (例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临川先生文集受于人者不至也。 父利其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议论。 后天教育对人成才的重要性。 仲永家既非书香门第,也非官宦世家, 不可能受到诗礼熏陶,突出了仲永的天赋。 天才出于勤奋。天才就是 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一的灵感。 后天没有接受教育;自己不够勤奋。 哀伤、叹息。叹息仲永的不自觉努力;叹息仲永父亲的利益熏心;叹息一个人才的流失。二、木兰诗1、作者 (朝代) ,文章选自 ,这诗歌是 (朝代)北方 的一首民歌。 2、文章出了两个成语分别是: 磨刀霍霍:多形容敌人在行动前频繁活动。 3、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句子是:描写木兰回家,家人兴高采烈的场面的句子是: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 木兰与伙伴喜剧见面的句子是: 出门看伙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用比喻巧妙解答女扮男装奥秘的句子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侧面描写木兰功勋卓著的句子是: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最能反映木兰艰辛战场生活的句子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最能反映木兰紧张而有序地准备工作的句子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一句子怎么理解? 写出了木兰心情的急切,军情的紧急,路途的遥远以及思亲之情。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开我东阁门对镜贴花黄。”这一句子你怎么理解? 写出了木兰回家之后能恢复女儿身的喜悦心情。 为什么木兰“不用尚书郎”,反而要”还故乡“呢? 暗示了木兰上战场不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是为了国家安宁,也体 现了木兰的孝心和责任心。 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本文的故事吗? 该文的故事性很强,如果按照情节概括,高潮和结局部分能用什 么四字短语概括? 辞官还乡 你心中木兰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勇敢坚强、热爱和平、孝顺父母、不贪慕荣华富贵。 你还知道古代其他有名的女性吗? 你能说说体现“爱国”思想的诗句吗?(两句以上)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替父从军穆桂英三、孙权劝学1、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 2、文章选自 ,这是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 1362年间的 史事。 3、孙权,字 ,三国时吴的创建者。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曾感叹:生子当如 , 孙权读书治国的才能可见一斑。 4、文章与伤仲永比较,有何异同? 伤仲永和孙权劝学的含义正好是一个对比,伤仲永里说的是天才少年 仲永最后没落的故事,说明的是先天的天赋再好,如果没有后天的努力,最终还是“泯 然众人矣”;而孙权劝学则通过昔日一介武夫的吕蒙最终通过学习成为吴国首席谋 士的故事告诉我们,先天的不足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的。 前文以记叙和议论综合行文,后文是对话形式行文。 5、文章出了两个成语:6、文章给了你什么启示:学无止境;7、文中共出现了3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8、文中的“经”具体是指: 9、“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了吕蒙“学”的 。司马光君实 北宋政治史学 资治通鉴编年体战国五代仲谋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吴下阿蒙意思是:指学识浅薄的人。活到老,学到老;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后天学习的重要 天性再好,不接受教育就会变成普通人;天性不好,只要努力学习,就会有收获孙权:善劝,关心属下。鲁肃:敬才,爱才。吕蒙:善于听取意见、好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体现了吕蒙的惊人长进。“ 必要性孙仲谋10、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 (用原文词语填空) 11、有的同学认为,老师、同学只喜欢成绩好的学生,这是校园里的“势利眼”。请你 联系文中鲁肃与吕蒙结友的事,谈谈你的看法(答案不唯一,说出理由即可) 12、你能说出古今中外有关劝学的名言吗?(至少两句) 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口技 1、作者 ,字 , (朝代)人。 2、文章选自清朝 编选的笔记小说 。 3、口技艺人表演了哪些场景: 。 哪个是表演高潮? 4、由一个字统摄了全文: 5、文章首尾都交代了“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起到什么作用?6、文章对口技艺人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办法,你能说出文中侧面描写的 句子并翻译吗?翻译: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 条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逃跑了。涉猎、见往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林嗣环铁崖清朝 张潮虞初新志 梦中惊醒、渐入梦乡、火场百象 火场百象。善。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的不凡,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翻译: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视,微露笑容,默默赞叹,认为好极了。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翻译:客人们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7、本人之所以把表演写得这么传神,全在于作者的文字功底,他不但有具体 细致的声音模拟,还有对声音的概括介绍。你能把概括描写的句子找出来并 翻译吗?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翻译: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是,没有 一样没有。 这样写作起到了什么作用? 8、表现人们在火场中惊恐万状的句子是:表现火势的猛烈和火场的纷乱的句子是:9、“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0、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课后习题) 少頃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一时齐发,众妙毕备”翻译:时候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摹仿的极像。更加生动地体现了口技表演者的技艺高超。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渲染气氛,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少頃既而 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11、阅读下面的句子和古诗,体会两者的相同点,积累描写表现的技法: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口技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相同点:寂静的夜晚衬托动景。 技法:以动衬静。 五、夸父逐日 1、文章选自 ,这是一部 著作,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 ,还保存了不少远古的 。 2、文章出了一个成语是:夸父逐日 意思是: 3、夸父是个怎样的形象? 4、“逐日”的意思是: 怎样理解这一行为?这一行为体现了夸父的英雄气概,反映了 的强烈愿望 和顽强意志。 5、我国古代与太阳有关的神话还有 你还知道有关太阳的哪些诗句吗?(写出两句即可)6、夸父去世后手杖为什么还要化为邓林?山海经地理 地理知识神话传说 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昂扬奋进、无私奉献。追逐太阳。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后羿射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体现了夸父的无私奉献精神。六、狼1、作者 ,字 ,又字 ,号 ,世称 (朝 代)人,郭沫若称赞他的写作是 2、文章选自 ,该书名的意思是: 3、“乃吾前狼假寐”中的“假寐”的表现是: 表现屠户的警觉性高的句子是: 表现狼阴险狡诈的句子有: 表现狼贪婪的句子有: 描写狼“犬坐于前”的神态的句子是: 描写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句子是: 表现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的句子是: 4、本文按照 的顺序,第三部分属于情节发展中的 ,第四部分属于情节发展中的 。叙述了两狼与屠户之间的一场惊 心动魄的较量,最后作者点明故事的主题: (用 原文回答) 你能用现代汉语说该主题的意思吗?翻译:5、屠户起先怕狼,后来怎样战胜狼的? 放弃了妥协的思想,认清了狼的贪婪的本质;蒲松龄留仙 剑臣柳泉居士聊斋先生,清代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聊斋志异在书房里记述奇异的故事。 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屠惧,投以骨,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