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3页
第2页 / 共53页
第3页 / 共53页
第4页 / 共53页
第5页 / 共53页
第6页 / 共53页
第7页 / 共53页
第8页 / 共53页
第9页 / 共53页
第1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经典训练 题大全 (2012年肇庆市)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刘攽(bn),庆历六年进士,曾助司马 光修资治通鉴。 7诗的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分) 8三四句描写了作者在雨后池上所见的具体景物 有哪些?诗中所写景物勾勒的是哪个季节的图画 ?(3分) 7 2 形象地写出了雨后后池水平静、明净( 清澈)的状态(答出1点 给1分)。 8 3 垂杨、荷叶, 春季(答对1点给1 分)。 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6.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 (2分)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 怒之思 7“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 相近? ( ) (2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B(2分) 7A(2分 (2012年东营市) 咏 路 宋邹浩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注释邹浩,宋代学者、诗人。诤臣,敢直谏。遭佞臣 诋毁屡被贬谪而无愧悔。本诗便写于被朝廷逐放岭南期间 。赤路:炎荒之路。伊:句首语气助词。 8诗中所咏之“路”具有什么特征和含义?(2分) 9本诗最后的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8答案:特征,曲折漫长、荒凉险恶、隐现俯仰 。含义,实指诗人远谪行走的路,寓指诗人的仕 途之路(或人生之路、进谏之路等)。 评分:特点1分,含义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 9答案示例: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忠直遭忌、无 罪被贬的痛楚、愤恨之情;表达了诗人面对仕 途俯仰、人生起伏而无悔无愧的感情。 评分:共2分,答出其中一种即可。意思对即可。 舟行 明吴承恩 白鹭群翻隔浦风,斜阳遥映树重重。 前村一片云将雨,闲倚船窗看挂龙。 【注释】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寺方。 挂龙:夏季由积云强烈发展而成的积雨云,顶部向 上突起作峰状可塔状,云底乌黑色,民间称为“挂龙”。 3.首句中的“翻”字极富表现力,凸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分) 答: 4.“闲倚船窗看挂龙”中你看到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 答: 3. (2分) “翻”字写出了白鹭在水边迎风 轻巧、敏捷地翻飞翱翔,描绘(突显)了 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评分说明:“白鹭”、“水边”、“翻飞”、“充 满生机”作为赋分点,缺一项扣1分,扣完为 止。) 4. (2分) 诗人以闲适的心情,倚窗 而立,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和多变,心中充 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评分说明:“闲适的心情”、“倚窗 而立”1分,情感1分)(2012年江西) 玉楼春 戏赋云山 辛弃疾 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 。 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 。 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 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 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 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 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 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 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 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 1B 2D (2012连云港)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6结合诗句,概括采莲女的形象特点。( 3分) 7从修辞角度,赏析“芙蓉向脸两边开”一 句的妙处。 6.从“采莲”看出勤劳,从“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看出美丽,从“乱入池中”“ 闻歌”看出活泼。 7.用衬托的手法,明写荷花,实则为了衬出 人之美。描绘出一群采莲女拨开满池荷花 划船前行的情景。 (2012年宿迁)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注】杨花,诗中指柳絮。 (1)请说出“百般红紫斗芳菲”中的“斗”的修辞 手法,并简析其妙处。(3分) (2)请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描绘“扬花”“漫 天作雪飞”的情景。(3分) (1)(3分)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 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 。(拟人1分,写出效果2分。) (2)(3分)柳絮朵朵,像白雪一样,又轻又 白,漫天飞舞,随风飘荡。(写出“漫天”“作 雪”基本意思得2分,语言生动流畅得1分。) (2012年泰州)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7.(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的特点。(1分)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分 )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 ?(3分) 7.(1) 单调、清冷 (2)“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 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 战的景象; 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 ,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 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边塞生活的艰苦c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2012扬州) 【甲】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乙】戏为六绝句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 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 初唐四杰”。哂(shn):讥笑。 尔曹:你们。 8.甲诗中“ ”也是“才人”的杰出代表,乙诗中“ ”对王杨卢骆的诗歌哂笑不止。(2分) 9.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用了对比手法。两者是怎 样对比的?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4分) 8、李杜 轻薄 9、甲诗 古今对比 古今之人李杜诗篇的态 度对比 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 骚的观点。 乙诗 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 突出了王杨卢 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的 观点。 (2012年滨州)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 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 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 7.诗的前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 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 (1分) 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 2分) 7.湍急 评分:共1分。意思对即可。 8.“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 的轻松和喜悦。 评分:共2分。答案含“船 的轻快”“内心的轻松、喜悦”两点内容,每 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2德州)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 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 楼雁一声? 10.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 上看,属于 派。(2分) 1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 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1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答案:小令 婉约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 胧月、高楼雁鸣。评分:两点1分,共2分 。 12.答案示例: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 苦思恋。 评分:2分,答出两点即可。 (2012年潍坊)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注张仲素,中唐诗人。其诗多为乐府歌词。 漏水:漏壶(古代计时工具)滴水。 11.请描述诗歌前三句所描绘的景象。(3分) 12.“征衣未寄莫飞霜”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2分) 11.漏壶滴水,“丁丁”作响,秋野何其漫 长;无边的轻云缓慢移动,月光时隐时 现;深秋时节,天气寒冷,暗处的秋虫 通宵鸣响。(3分,每点1分) 12.表达了主人公对丈夫深深的思念和无限 的关心之情。(2分,“思念”“关心”各1分) (2012成都)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分) 答: 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 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1(2分)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 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 意相近即可) 2(2分)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 ,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 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 分)。(语意相近即可) (2012湖州)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注释】姜夔(ku):宋朝著名诗人 。 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 15.第二句诗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