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4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5页 / 共34页
第6页 / 共34页
第7页 / 共34页
第8页 / 共34页
第9页 / 共34页
第1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JPKC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JPKC主要内容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第三节 中学生人格发展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JPKC【评价目标】v 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关键期等概念v 理解:v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v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涵义;认知差异的涵义v 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涵义JPKC第一节 中学生心理发展概述v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 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一、心理发展的涵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差异性定义v 心理发展有4个基本特征:不平衡性JPKC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相当于初中阶段)v 1.总的特点v (1)半成熟、半幼稚v (2)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自觉性与幼稚性的矛盾v 2.认知发展特点:v 知(思维):v (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v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v 情(情感):高级社会情感如理智感、道德感、美感迅速发展v 意(意志):有一定的自制力,如能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但不稳定。v 行(行为):因自制力不强,容易出现前后矛盾的行为。JPKC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二)青年期(相当于高中阶段)v 1.总的特点v 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已接近成人v 2.认知发展特点:v 知:智力接近成人;v 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v 情: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项联系的情感,道德感、 理智感、美感有了深刻发展。v 意志与行为:意志的坚强型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时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JPKC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涵义(一)关于学习准备定义:学习准备是指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样例22JPKC(二)关于关键期v 关键期又叫敏感期,是指有机体在生命的早期阶段对 某些刺激的反应或适应有一个敏感时期。定义错过关键期的危害性基辛格现象2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4岁: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 45岁: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11、12岁:学习外语的关键期JPKC第二节 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v 他认为: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 加的简单积累过程,而是一个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 再构过程,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 或阶段。v 运算即操作(opuatiou)皮亚杰用以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v 运算是指心理运算,即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JPKC(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 :感觉和动作开始分化认知发展的另一特点是:思维开始萌芽JPKC(二)前运算阶段(27岁)认知发展的特点: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具有不可逆性。JPKC(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认知发展的特点: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可逆性能进行逻辑推理可逆性客体在外形上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儿童能够认识到客体所特有的属性不变。JPKC(四)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儿童已经能够摆脱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JPKC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学生的一般认知发展水平。 在教学内容上,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 内容。不过,过于简单的内容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也不大。 小学阶段“数与式”的学习:有理数实数代数式整 式和分式 只有进入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的学生才能够摆脱对 可感知的具体事物的依赖,因而才能够获得纯粹以命题呈现的 概念和规则。 在教学方法上,既不要毫无根据地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也不要教授过于简单的内容妨碍儿童的发展。JPKC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虽然不主张拔苗助长,但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经过系统 地训练,肯定可以起到加速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 因此,不能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僵化 的模式。认知发展总之教学(内容,方法)JPKC最近发展区现有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现有的发展水平:是学生目前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能的发展水平:是经过教师的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努力 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三)关于最近发展区JPKCv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教学不 能只适应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走在学生发展 的后面,而应适应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走在 学生发展的前面,从而使学生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v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求,既不能迁就,也不要拔苗 助长,而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最近发展区”理论给教学的启示考试题型【填空题】维果茨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包括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_。【简答题】简述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学启示。JPKC第三节中学生人格发展人格发展自我意识发展JPKC一、人格发展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人生第一个反抗期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角色混乱(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JPKCv1.家庭教养方式 v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v2.学校教育 v特别是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经验、教育教学 技巧、对学生的态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v3.同辈群体 v随着年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 超过父母的影响。(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JPKC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学启示(P21)v小学生正处于第四阶段(611岁),中学生正处于 第五阶段(1218岁)v对于小学生,主要是教育他们勤奋,克服自卑 v对于中学生,主要是帮助他们形成自我同一性,克服 角色混乱。 v注意: v不应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 v不应在他们的同伴或其他人面前轻视他们 v给以明确的指示,让他们独立完成任务 v注意同伴之间的影响 v近朱者赤,近墨者黑JPKC二、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的结构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构成。(一)自我意识的涵义JPKC考试题型v 【填空题】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v 【单选题】个人的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卑、自信、内 疚、自豪感 责任感、优越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属于自我意识中的。v A.自我认识 B.自我调节 C.自我体验 D.自我控制JPKCv 也称物质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v 1岁左右,开始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别开来,把自己和自己的动作区分开来,并在与成人的交往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姓名、身体特征、行动和活动能力来看待自己,并作出一定的评价。v 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二)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1.生理自我JPKC2.社会自我v 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v 轻信成人的评价自我独立评价v 对具体行为的评价有一定概括程度的评价v 评价的独立性、原则性、批判性迅速发展v 自我评价常常只涉及自己的外部行为v 自我调节能力差,常出现言行不一致的情况v 社会自我在少年期基本成熟JPKC3.心理自我v也称精神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形成和发展。v能够按照一定的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v自我评价越来越客观、公正和全面v“心理自我”是自我意识的核心内容。JPKC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P24) v1.初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v更多地将心智用于内省,自感茫然和痛苦,使得自己的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v2.高中生自我意识的特点v自我意识中的独立性日趋强烈;在心理上将自我分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两部分;强烈关心自己的个性成长;自我评价成熟;有较强的自尊心;道德意识高度发展。JPKC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涵义(一)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2.深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样例2 JPKC(二)智力差异IQ =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1001.智力与智力测量JPKC2.智力的个体差异v 人类的智力在总体上呈正态分布。v 中间大,两头小。v 智商在100左右,处于中等水平的人占多数,智商特别高或特别低的人所占比例很小,不到1%。JPKCv 认知方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v 智力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迁移。v 如何因材施教:v 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v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实施个别化教学。v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4.智力差异的教育涵义JPKCv 智力的群体差异是指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包括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地域差异等。v 基本结论:v 1.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内部的差异大于女性内部的差异。v 2.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v 男性的空间想象力强于女性,女性在语言、形象思维等方面强于男性。3.智力的群体差异JPKC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涵义(一)性格的概念(二)性格差异1.特征差异2.类型差异(三)性格差异的教育涵义JPKC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