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6页
第2页 / 共76页
第3页 / 共76页
第4页 / 共76页
第5页 / 共76页
第6页 / 共76页
第7页 / 共76页
第8页 / 共76页
第9页 / 共76页
第1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材材料汇编1拿来主义 l1、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 ,“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拿来” ,我们要大胆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科技 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l2、时至今日,有些人看到“鸦片”,看到 “烟灯和烟枪”,看到“姨太太”,还以为是 精华,爱之心切,社会上那些腐败现象 ,不就是因为不辨美丑而形成的吗?( 可用于“选择”“美与丑”等话题)2纪念刘和珍君 l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我们就产 生了刘和珍等勇于反抗恶势力的 女中豪杰,时至今日,面对那些 丑恶现象,我们反而甘当“沉默的 羔羊”吗?(可用于“正直”“抗争” 等话题)3烛之武退秦师l烛之武,一位老夫子,孤身劝退强大的秦国 军队,保存郑国,何故?没有超人的胆量, 没有丰富的常识,没有非凡的口才,试问如 何可以成功?(可用于“胆识”“口才”“说话艺 术”“综合素质”等话题)4勾践灭吴 l失败总是令人丧气的,有些人从此就一蹶不 振。但是,在人生漫漫的旅途中,失败总是 难免的,积极的办法,就是跌倒了再爬起来 。春秋时的越王勾践,他的失败够惨了吧, 他不是卧薪尝胆,十年积聚,一朝灭吴,报 了家仇国恨吗?(可用于“失败”“坚持”“毅力 ”“坚韧”等话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l有道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我们,尤其是 权贵者,往往听不到真正的声音,如果我们 缺乏自知之明,沾沾自喜,就会以为自己真 的“美于徐公”,那就危险了。(可用于“自知 之明”“赞美与批评”等话题)l有的人,本来满有道理的,但是对方并不服 气,结果闹僵了。究其原因,还有一个说话 的艺术问题。齐王纵然再有修养,也好歹是 个国君,面子大得很,邹忌要讽他纳谏,也 要巧用比喻,结果皆大欢喜,齐王愉快纳谏 ,国家强大,“战胜于朝廷”。(可用于“说话 艺术”等话题)6触龙说赵太后 l赵太后因不希望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换取齐 国救兵,盛怒之下,发出谁再劝说,“老妇必 唾其面”的恶毒说话。在这种情形之下,触龙 依然敢于去劝说,而又居然劝说成功,何也 ?此无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心比心 而已。这种说话的态度,说话的艺术,恰恰 是我们欠缺的。(可用于“说话艺术”“将心比 心”“亲情”等话题) 7季氏将伐颛臾l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自己立场不稳,就 会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坏人拖下水,当年孔 子不是告诫过,季氏之忧,在萧墙之内吗? (可用于“反腐介廉”“自我约束”等话题) 8寡人之于国也 l保护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年前 ,山林湖泊该是很多吧,孟子则已提出:“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 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 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生态平衡。( 可用于“环境与生存”等话题)9劝学 l学习要注重积累,要有恒心,要专一,这是 常识,也是真理,我们有不少同学,能把荀 子的劝学一文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实践 中,却又忘记了这几条最基本的原则。我们 可以扪心自问,自己做到“积土成山”了吗? 做到“锲而不舍”了吗?做到“用心一也”了吗? (可用于“学习”“恒心”“说与做”等话题)10过秦论 l秦可以灭六国,统一天下,却二世而亡。贾 谊分析道:“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秦 的教训,似老生常谈,但对于今天,仍有借 鉴作用,如果我们的政府,我们的领导干部 不为人民谋幸福,也一样会遭到人民反对的 。(可用于“反腐倡廉”“民心”等话题) 11鸿门宴 l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善于应变,善 于应对。忽然想起鸿门宴的场面:面对“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情景,刘邦在张良的 帮助下,善于应变,善于应对,结果使他逃 过一劫;而项羽则是个自大而死板的人,结 果是放虎归山,气得范增大骂“竖子不足与谋 ”。(可用于“善于应变”“适应环境”等话题) 12谏太宗十思疏 l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 ,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 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大宗,“不念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 以俭”等话题) 13师说 l互帮互学,方能共同进步。孔子当年就认为“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韩愈也批评过“耻学于师”的风气,提 倡“不耻相师”。在今天激烈竞争的年代,有些人暗自 发力,以为“留一手”,自己可以脱颖而出,其实封闭 自己,只会变成井底之蛙,你虚心求教,必有进步; 你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提高。韩愈不是说过 吗,“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 存也”。 (可用于“学习”“合作”“帮助”等话题)l不要看轻自己,不必自怨自艾,世间很少全才,更少 有十全十美的人,只要你有一技之长,你就可能在这 方面胜过别人。韩愈不是说过吗:“闻道有先后,术 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可用于“自信自强”“能力”等 话题) 14阿房宫赋 l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财富,保护文物,是我 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今天,象项羽那 样一把火将阿房宫烧掉的行为应该没有,但 是,漠视、蚕食、占据、破坏文物古迹的现 象则经常发生,这些现象,和项羽的所为其 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可用于“保护文物”“ 爱护文化遗产”等话题) 15六国论 l六个大国,居然被地处西北的秦国各个击破 ,这一历史事实,千百年来引起历史学家极 大的兴趣,论述的文章很多,苏洵的六国 论便是著名的一篇。其实,有一个基本事 实就是,六国虽然强大,但并不团结,甚至 彼此隔岸观火,勾心斗角,这就不是六比一 的封垒,而是一比一,甚至零点几比一的对 垒了。这种貌似强大而其实一盘散沙的现象 ,我们平时不是也看得多吗?(可用于“团结 合作”等话题) 16游褒禅山记 l最好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最好不流汗就 能登上事业的顶峰,不少人还在做着这样的 白日梦。宋代的王安石有句名言:“世之奇 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朋友 ,不要在平地观望了,到“险远”处去寻求“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吧。(可用于“努力 ”“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 l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 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宋代的王安 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他曾与 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 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 得奇景,但有一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 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 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我们在生活中,不是也 经常遇到这种令人后悔的事吗?(可用于“ 自信”“盲从”等话题) l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 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 ,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时,就悟出了这个道理 :“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朋友,你想想,自己主要缺了哪一样? (可用于“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 ) 17伶官传序 l古之英雄豪杰,不少就载倒在太平享乐之 中,如后唐庄宗、李自成、洪秀全等,欧 阳修感叹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今天,不是也有不少功臣精英,同样 栽倒在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之中吗?(可 用于“反腐倡廉”“自律”等话题) 18石钟山记 l“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有 调查才有发言权,不经调查即道听途说,或 瞎指挥,肯定误事。苏轼为了弄清石钟山命 名的来由,“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虽也未 弄清真正的原因,但其精神行为就值得赞扬 。(可用于“调查研究”“科学态度”等话题) 19项脊轩志 l今夜,月亮很大,很美,我在院子中漫步 ,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归有光在项脊 轩志一文中的句子:“三五之夜,明月半 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可用于描写秋天月夜之景色) 20五人墓碑记 l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如果“五人” 不是“激于义而死”,以他们“草民”“蚁民” 之身,又怎会让张溥写出五人墓碑记 而流传至今,让我们也记住他们的壮烈行 为?(可用于“死”“价值”“正义”等话题) 21病梅馆记 l推行素质教育,迫在眉睫。应试教学培养 出来的“人才”,许多只能是“高分低能儿”, 是病态的苗子,如同龚自珍笔下的“病梅”, 或“曲”,或“欹”,或“疏”,改革教育制度, 推行素质教育,便是救治那些“病梅”的良方 。(可用于“人才”“素质教育” 等话题)22诗经l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追求爱情,也是人们 正常的精神生活。远在诗经的年代, 已有许多恋爱场面的描写,如“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多么 生动,多么真挚,多么感人!(可用于“美 ”“爱”“追求”“人性”等话题) 23孔雀东南飞 l今天已经二十一世纪了,封建家长式的统治 可能极少,但是,越俎代疱,干涉溺爱,使 得子女变成了父母操纵的机器,同样会阻碍 他们健康成长,同样会出现焦仲卿、刘兰芝“ 自挂东南枝”“举身赴清池”的悲剧。为人父母 者,警惕啊!(可用于“子女教育”“溺爱”等 话题) 24短歌行 l原以为曹操是一代奸雄,又以为只是一介武 夫,读了他的短歌行等诗篇,才知道他 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对酒当歌,人生 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 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否 也印证了一条真理:人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 ?(可用于“事物的复杂性”“多角度看问题” 等话题) 25琵琶行 l“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说有声响, 反而更显得寂静;同样道理,白居易也写有“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 本来大声疾呼,或如泣如诉,更能表达心中 的情感吧,但有时无声的抗议,或无言的饮 泣,则更具震撼。这,就是事物的辩证法吧 。(可用于“事物的复杂性”“多角度看问题” 等话题) 26近体诗 l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人,总会受到后世景仰 的。就如诸葛亮,杜甫感叹他“出师未捷身先 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陆游赞美他“出师一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的英 雄烈士,同样会流芳百世的。(可用于“爱国 ”“正直”“品格”等话题) 27宋词 l生活要讲究数量,更要讲究质量,就如感情 吧,恋人或夫妇天天厮守在一起,未必就感 情深厚。宋人秦少游已有此真知灼见,他说 “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所以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苏 东坡也说得好,“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看来,双方感情深厚与否,不在于距离远 近,时间多少,关键是看有没有心思,有没 有责任感吧。(可用于“感情”“友谊”“责任感 ”等话题) 巧用课文素材1故事新编 l 所谓“故事新编”,即在话题作文中,根据 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或名人名作中的人物, 重新演绎故事,反映社会生活。在百花齐放 的高考作文中,“故事新编”这一类作文争奇 斗艳,最惹人注目。 l1999年出现了记忆国唐僧行凶,仙南海观 音解难、爱因斯坦复活之后、堂诃 吉德新传等。2000年出现了红楼选美记 、谁是打虎英雄、宝玉的困惑、 三国英雄开会、三个和尚新传之一: 变,变,变!、新愚公和智叟的故事 一类优秀作文。天津一考生写的阿Q正传 竟得满分。无独有偶,2001年又有一篇 阿Q正传,还是得满分。可谓一个阿Q,见 仁见智。l2001年,江苏金陵晚报一次刊出6篇高考佳 作,就有3篇“故事新编”类,扬子晚报刊登 的也有一半是这类作文,如赤兔之死、朱 贵开店、刘备访友等。2002年同样出现了 这类佳作,如江苏的东坡的选择、谏屈原 书、昭君的选择等。2003年出现的“故事 新编”有与诸葛亮书、既生“亮”,何生“关 张”?、普朗克的忏悔书、吊屈原赋 、搬家、武侯自责表等。l2001年河北考生的题乌江亭就借用到课文 鸿门宴的一些内容,但项羽不再是一个“有勇 无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的“莽汉”,不再是被 范曾骂为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