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引论 地理地理“ “三板三板” ”教学概念教学概念 发展历史发展历史 特色分析特色分析 优势论证优势论证 奋斗目标奋斗目标一、地理“三板”教学概念学校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学校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板图板图、板画板画、 板书板书,统称为地理,统称为地理“ “三板三板” ”教学艺术。它是教学艺术。它是 黑板作为地理教学图象、文字、符号等信息黑板作为地理教学图象、文字、符号等信息 的载体,具有容量大、连续性强、反应迅速的载体,具有容量大、连续性强、反应迅速 、适应课题广、可更新和远视效果好等优点、适应课题广、可更新和远视效果好等优点 。黑板和粉笔。黑板和粉笔目前仍是教学的常规、得目前仍是教学的常规、得 力手段。力手段。“ “三板三板” ”教学艺术已成为深受学生欢教学艺术已成为深受学生欢 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同地理语言教学艺术迎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同地理语言教学艺术 相配合,形成边讲边画教学过程,体现了地相配合,形成边讲边画教学过程,体现了地 理教学的一个特点,符合认识、识记、记忆理教学的一个特点,符合认识、识记、记忆 、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成为公认的一种地、注意等心理活动规律,成为公认的一种地 理教学基本功。理教学基本功。二、发展历史l1)清末各级学校先后开设地理课,地理“三 板”教学艺术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l2)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我国地理教育事 业发展迅速,全国有几亿学生,几十万地理教师 ,大量的教学实践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地理“ 三板”教学艺术发展的广阔天地。传统的地理“三板 ”教学缺点:难度高,速度慢,不易学,难普及。 它一直是少数人手中的“武器”。l3)进入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浪潮迭起 ,地理教学改革深化,地理“三板”教学艺术突破了 传统的旧框框,开始向新理论、新技法、新工具 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我 们所开设的“简易地理教学板图、板画、板书基本 功系列”就是一种探索新技法的初步成果。三、特色分析l1、易:容易掌握是简易地理“三板”教 学艺术的一大特点。 l2、快:速度快是地理“三板”教学的关 键。 l3 、好:质量好是简易地理“三板”教学 艺术的标准。 l4 、省:是一种节省时间和经费,简便 与实用的教学手段。 l5、不会被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取代。 1、易:容易掌握是简易地理“ 三板”教学艺术的一大特点。 l 只有容易学,地理“三板”教学艺 术才能推广普及,全面发挥地理图象 教学的作用,大面积提高地理教学效 果。暗线明描是简易地理“三板”教学 艺术的有效保证措施,可增强教师大 胆作图的信心和勇气。2、快:速度快是地理“三板 ”教学的关键。l1) 传统技法缺点: 落笔一点一线,花费时间多 ,效率又低,讲授不能同步进行。地理“三板”教学 艺术是用来配合教师口头讲授的,教师往往因作图 跟不上讲授速度,讲画脱节,影响教学速度而作罢 ,以致边讲边画教学法无法推广、普及。 l2)简易地理“三板”教学艺术:是在长期探索 ,反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技法一笔多点、 多线,落笔成片;统筹运笔,减少空笔,合乎线性 规划要求,以轨迹原理为指导,线段分类,点线面 适当组合,不以规距成方圆;抓典型,抓简化,抓 要领,从而把板图、板画速度提高了几倍、几十倍 。3 、好:质量好是简易地理“三板 ”教 学艺术的标准。l 吸收了地图学、制图学、透视学、色彩学、美学、教育 学、心理学、教学论,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的一些理论 和技法,并同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种新的技法体 系。这种技法作图,点线匀称、规范;图象生动、美观;构图均衡 、稳定、统一、多变;设色和谐自然。 l1)打动学生知觉能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集中其 注意力。教师可以从容不迫,边讲边画,从而使各地理要素分层凸 现在第一平面上, l2)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 地理特征,掌握地理事物的表象与发展规律, l3)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记忆、分析、综合、判断 和推理能力,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地理教学 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从而使地理教学 过程与识识过程协调统一,容易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运用简易地理 “三板”教学艺术的技法进行板书,l4)可以改变传统板书格局,使板书体现结构化、多样化、 形象化、规范化、简化、精化、美化、愉快化,以及整体性强等特 点,使板书的科学性、系统性、计划性和保健性更加鲜明突出。4 、省:是一种节省时间和经 费,简便与实用的教学手段。1)省时:不用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精 力去练习作图。 2)省钱:无需增加经费和设备,即 可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 3)简便实用:一块黑板、几只粉笔 ,讲到哪,就画到哪,学生跟随练到5、不会被电化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 段取代。l 因为地理“三板”教学艺术的有效性、基础性和独特 性,充分显示了它的生命力和不可代替性。 l(1)有效性:成效显著,甚至有时使某些教学挂图相 形见绌。如,讲画同步可体现地理事物的动态和变化过程。 l(2)基础性,是因为,1)简易地理“三板”教学艺术 是现代教学手段的基础。例如,幻灯、投影仪放映在幕布上 的文字、图象,离不开地理“三板”教学的理论技法,无非前 者是间接在幕布上的表现,后者是直接在黑板上写画罢了; 而运用投影仪教学,有时同样要求教师直接在胶片上作图、 写字。2)地理教学具有鲜明的广阔性、宏观性、区域性和 综合性等特点。丰富多彩的地理教学内容,要求多种多样的 教学方式方法与之相适应,而简易地理“三板”教学艺术的运 用,生动地表明它正伴随着地理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自我 更新自我完善。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互补关系,共存关系。四、优势论证l(一) 简易地理“三板”教学艺术和讲画同 步教学法反映了地理教学的特点。l(二) 反映了教学论的新观念发展智 力,培养能力。l(三) 反映了地理教学改革的趋势图 象化。l(四) 符合认识论和心理活动规律。五、奋斗目标普及地理“三板”教学艺术 充分发挥粉笔的作用科学运笔,经济高效 切实掌握作图要领 积极加强景观画教学 色彩、图形、语言紧密配合 抓图象分析、重积极意义 形成地理教学板书的设计能力 逐步形成地理教学板图、板画的设计能力 正确评估简易地理“三板”教学艺术 一、普及地理“三板”教学艺术 l 继承传统精华,改革传统技法 ,对黑板加以充分利用,广泛应用“讲 画同步”教学法传播地理知识,进行国 情教育,培养动手能力,把地理教学 搞得有声有色,为国家培养人才。 2 、充分发挥粉笔的作 用l 改进粉笔功能,即变单功能、 低效率的普通粉笔,为多功能、高效 率的“特殊”粉笔,是运用这种艺术的 手段。 3 、科学运笔,经济高效l 依靠科学运笔法,扫、抹、转、颤 、扭、摇、点,手法多变,作起图来既好又 快。简易地理“三板”教学艺术基本功的运笔 技法很多,围绕容易学、速度快、质量好等 要求,应重点掌握“轨迹法”和“运筹法”。运 用“轨迹法”不以规距也能成方圆。“运筹法” 中的连续运笔,一笔成图,往返运笔和一次 写色等技法,有效地提高了作图速度,为地 理教学赢得了时间和效果。 4 、切实掌握作图要领:l 简化细节和暗线明描是在黑板上作 图的关键,必须掌握这两种方法。暗线明描 ,可以从容不迫,当堂作图,如能持之以恒 ,简易地理“三板”教学基本功是完全可以掌 握的。所谓简化细节,就是用图象综合的方 法,略去次要的细节,突出特征。这两者是 运用简易地理“三板”教学艺术的决窍和捷径 。一旦运用得手,即频频奏效,学生欢迎, 自己满意,长时受用。5 、积极加强景观画教学 :l 基本要求是抓住典型,省略细 节,夸张局部,突出特征,大笔写意 ,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自然地理景 观和人文地理景观是地理教学板画的 主体,应围绕教材内容广泛应用景观 画进行教学,自然地理景观有宇宙环 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等,首先要 尽可能多运用现成资料,然后别出心 裁发挥创造性。6 、色彩、图形、语言紧密配 合l 把鲜明的色彩,适当的图形和生动 的语言融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千方 百计提高地理教学效果。色彩是地理“三板” 教学艺术的要素之一。彩色粉笔具有自然和 谐性。简易地理“三板”教学艺术一旦进入色 、形、音融为一体的境界,给予学生的,往 往是色、形、味俱全。这时学生所得到的, 往往是丰富而稳定的信息储存,地理事物的 再造形象和知识的升华。7 、抓图象分析、重积极意义:l 围绕地理性,分析地图特点,找出 最佳相信形图,赋予积极意义,以加强理解 识记。地图、剖面图、原理图、地理图表等 ,是地理教学板图的主体。简易地理“三板” 教学艺术,以其生动形象的地图符号作为重 要标志。地图的画法是建立在图象综合分析 的基础之一上,一旦主要洲、国、省区找到 最佳相似形,作图质量就得到显著提高。8 、形成地理教学板书的设计能 力:l 板书的设计应符合多样化、标 准化、规范化、美化和精练、完整等 要求。板书是地理教师必须具备的一 种教学基本功,目前,在教学改革的 形势下,在传统板书的基础上,新的 板书结构不断产生,内涵越来越丰富 、准确、精练,形式越来越生动、活 泼、多样。板书也在经历着朝气蓬勃 的改革进程。9 、逐步形成地理教学板图 、板画的设计能力l 要求所设计的图象具有简易性 、科学性、典型性和立体感、动感。10 、正确评估简易地理“三 板”教学艺术l 并非万能,根据教有法而无定 法的哲理,地理“三板”教学艺术应当 同其他教法、教具一起,互相补充, 共同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