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4页
第2页 / 共84页
第3页 / 共84页
第4页 / 共84页
第5页 / 共84页
第6页 / 共84页
第7页 / 共84页
第8页 / 共84页
第9页 / 共84页
第1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园长和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 关键更新思维模式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教授、博导 袁爱玲博士自我介绍 袁爱玲 任华南师大教科院教授;博士研 究生导师组组长,全国托幼教育机构专业委 员会委员;美国肯尼迪开放大学特聘教授; 中国蒙台梭利协会特聘教授. 1982年以来,出版专著、译著、教材等 36部;发表论文280多篇,其中有33篇论文 被人大复印资料转发,有10余篇被教育文摘 周报转发,1篇被文汇报转发。1996年以来 先后赴泰国、美国、法国、英国、香港出席 幼儿教育国际会议,并在大会发言。 多次主持省部级重点研究课题。幼教界为何“钟摆”现象严重? 分科与综合 接受性学与探究性学习 课堂教学与活动区教学 预设与生成原因剖析与对策 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 多维、存异、包容、融合:多元化 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气概,才 能干成大事业 用生态学理论武装玫瑰(科学家眼里) 别名蔷薇。 生态:为半常绿灌木。 特征:全年开花,花 梗多刺, 花型优美, 色彩艳丽,多变化,富含香气。 用途:观赏、切花、胸花、捧花 、花瓣还可以提炼做香水、精油 、还可以食用、做酒 . 1 朵你是我的唯一2 朵 你浓我浓 3 朵我爱你4 朵誓言、承诺 5 朵无悔6 朵顺利 7 朵 喜相逢8 朵弥补 9 朵坚定的爱10 朵完美、十全十美 11 朵 一心一意12 朵 心心相印 13 朵 暗恋17 朵 好聚好散 20 朵 此情不渝21 朵 最爱 22 朵双双对对24 朵 思念 33 朵 我爱你、三生三世36 朵 我心属于你 44 朵 至死不渝50 朵 无怨无悔 56 朵 吾爱57 朵 吾爱吾妻 66 朵 真爱不变77 朵喜相逢 88 朵 用心弥补99 朵长相厮守、坚定 100 朵 白头偕老、百年好合101 朵 唯一的爱 108 朵 求婚111 朵 无尽的爱 144 朵 爱你生生世世365 朵天天想你 999 朵 天长地久1001 朵 直到永远电脑同是名人,但治学方法各不同 巴尔扎克的“反问法”:打开一切科学之 门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 狄慈根的“重复法”:“重复是学习之母” 。 叔本华的“读名著法”:用宝贵时间专读 大师已有定评的名著,这些书才是开 卷有益的。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子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 朱熹的“举一反三法”: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 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 通,以至于此。 鲁迅的“摹仿法”:会摹仿绝不是劣点,我们正 应该学习这“会摹仿”。“会摹仿”又加以有创 造不是更好妁吗? 梁启超的“分类法”:每日所读之书,最好两类: 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涉览的。 胡适的“四到法”:读书要四到:眼到、口到、心 到、手到。 郑板桥的“好问法”: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 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 释然,精理进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 也。 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 其余时间读新书。举例:什么是课程? 课程是知识 课程是教学方案 课程是学习计划 课程是经验 课程是活动 课程是学习目标 课程是学习结果 课程是有计划的学习机会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再生产 课程是社会改造 举例:环境重要性但观点不同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环境观 自然成熟论的环境观 认知心理学的环境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环境观举例:人是什么?翻开历史,不同认识阶段对人的认识有许多角度: 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 17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说,人对人,就像狼对狼 。 尼采说:“人不过是一群野兽。” 分子生物学认为,人是一种携带23对染色体的动物 。 更多的学者认为,人是一种动物,但不是一般的动 物,而是一种特殊动物。那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特殊 动物呢?人是“文化动物”。 18世纪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人是有感觉的动 物。 达尔文说:“人只不过是一种知道爱别人的动物 。” 现代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是“穿着裤子的猴 子”。 海德格尔说,人是“会言语的动物”。 卡西尔说,人是“使用符号动物”。 费尔巴哈说:“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 产物。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能获得最多技艺的 动物”。人是“政治动物、“社会动 物。 弗兰克林说,人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的动物”。 有的学者强调,人是有思想的动物。 荀子说:“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 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辩也。” 17世纪法国科学家帕斯卡说:“人是一 棵能够思想的苇草” 黑格尔说:“人之所以为人,全凭他的思维在起作 用。” 马克思说,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本 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斯密与李嘉图在经济学研究中,都把人看作是“ 经济人”。 科尔曼说人是“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有目的的 行动者”。 18世纪法国医生与哲学家拉梅特里说,人是机器 。人最根本的特质是什么? 从哲学的角度讲,人是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是宇宙中惟一的“创造源”。世上没有“造物主 ”,如果有,那不是上帝,只能是人。人是宇宙中 惟一能进行创造的动物。人从动物来,又要远离动 物而去,靠的是什么?创造。 “劳动创造了人”, 这就是说:“人创造了自己。”在人类起源问题上 ,没有创造,就没有人。人既是创造者,又是自己 的创造物;既是创造主体,又是创造客体;既是自 己的原因,又是自己的结果。创造是人类的生命, 人是自己的第一个创造。 人类出现以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是 创造。文化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一切的 总和。人是有文化的动物,人无文化就 无异于动物。所有的文化都是人的创造 。我们所说的生产、劳动、工作、实践 ,其实质都是创造。要旨概括 有智慧的人,不会和不同角度的人争吵,因 为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说话的方式自然就 有所差异, 不管意见和你是否接近,每个 角度的意见都值得去思考或采纳。 人,重要的不是你站的角度,而是你思想的 广度。 要多往积极的层面去思考,你会发现自己充 满活泼朝气,得到的知识越多。多学习、善思考可使我们 渐渐进入大视野、拥有大 胸怀、大气概、干大事业 。生态学的关键理念生态关涉整体、和谐、适应、全息、 互动等理念。其内涵展示了从物理 学转向生物学,从机械论转向和谐 论,从工具理性转向关怀生命,从 竞争转向双赢等价值取向。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在20世纪初还仅仅是一门初具理论体 系的生物学科,而如今它早已经超越了生物 学范畴,成为了一种重要思潮,一种适应面 越来越广的理念、思维方式、研究方法、世 界观和伦理观。生态学的应用范围 生态学已从纯自然现象的研究扩展到了经 济、教育以及社会复合系统的研究。生态 观也从自然生态观发展到人类社会生态观 ,形成了经济生态观、文化生态观、教育 生态观、审美生态观、伦理生态观等,对 诸多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生态学反对: 存在论上的二元对立。 认识论上的还原主义和消极反应论。 方法论上的分析主义。 思维方式上的机械与静止。 价值论上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学强调:在问题解决上,生态学方法强调的 是整体的、和谐的、过程性的、相 互联系的、创造性的、辨证的冲突 与互补的共同体。 认为整体并非否定部分,整体论包 含分析,但是又超越分析,整合并 不否定多样化,整合是多样化的补 充及动态性功能结构的构成。生态学的思维复杂性思维方法 生态学理论教给了我们整体的、开放的、 生成的、非线性的、混沌的、关系的“复 杂性思维”。 这种思维“把我们的注意力从部分转向整 体,从客体转向关系,从结果转向过程, 从层次转向网络。同时还把思维重点从理 想转向直觉,从分析转向综合,从线性转 向非线性思维。” 复杂性思维方法的内涵:1整体思维 2开放思维 3生成思维 4非线性思维 5混沌思维 6关系思维1整体思维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是有机的整体,这种 整体具有其组成要素在孤立状态下不具备 的特点,整体并不是孤立要素的简单相加 ,而是这些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交叉作用 、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整体 。 要素形同关系不一定相同,关系不同,其 作用就不同。 我们不应该从整体中分离出特殊的一部分 ,孤立地研究或考虑,而要尽可能考虑其 他内外因素的影响,考虑它们之间的复杂 关系,而不是单一的因果关系,这些关系 因具体情况而可能不同,不一定表现为必 然的规律。因此不能简单照搬或模仿他人 成功的教育活动模式或方法去教育所有的 对象。 2开放思维 生态理论告诉我们,只有系统与外界环境保 持充分的开放性,这个系统才有活力。任何 事物都无时无刻与外界发生着各种联系,从 外界获得信息、能量等,并通过自身的转换 后再输出给外界,从而维持其自身的生存。 幼儿教育作为一个系统,也具有这样的特 点。这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封闭地研究幼 儿教育活动问题本身,而应善于从与问题 有联系的外界入手,从问题产生的背景入 手,应用多种学科的研究方法,探悉问题 的本质和根源。 3生成思维 生态理论揭示出任何事物都不是天然地存 在着,而是从无到有、不断地产生、发展 、演化、消亡,因而是一种动态、不断生 成的过程。这要求我们采取生成思维来把 握幼儿及教育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发生和 发展。 4非线性思维 非线性是与线性相对的,对于一个线性系 统,确定了最初条件和发展演化规律,也 就确定了系统的未来。知道了系统内部各 个因素的特点,就可以对其关系做出数学 上的说明。这是牛顿经典力学的主要基础 。而 非线性与此完全相反,由于受到不确定性 因素的影响,即使给出初始条件,系统本 身的发展也是不确定的。这一点带给我们 的启示是在教育研究上我们也要从相对、 模糊、偶然性等角度看问题,防止片面、 想当然地推论 。5混沌思维 混沌现象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 在,例如天气的变化、股市的走向等,它 最显著的特点是对系统初始条件的敏感依 赖性,如果原始条件有哪怕一点变动,都 可能导致事物发展的巨大不同,我们常说 的蝴蝶效应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生活中的 谚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是指的这种特 点。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 1963年提出的 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 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 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 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 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 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 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 由此引起连锁反映,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 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的启示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 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 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 大差异。 西方民谣中的蝴蝶效应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 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 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 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 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 ,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 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 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 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 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教育中的蝴蝶效应 我们的高考考试一个笔误少了0.25分,这 个蝴蝶效应就大了。以后的人生就此转折 。 这要求我们注意影响教育活动效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