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 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2017 年山东东营)一位中国作家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 。 “此项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 C赵州桥D大运河2 (2017 年山东济南)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下列古人评价大运河的诗句中,持完全否定态度的是A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 (唐胡曾汴水 )B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 )C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 (唐皮日休汴河铭 )D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 (元脱脱宋史 )3 (2017 年湖南怀化)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4 (2017 年江苏无锡)如今,许多中小学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大诗人杜甫的这首经典诗称颂的是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 (2017 年江苏南京)16 世纪至 19 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2018 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2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 ”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6 (2017 年山东东营)下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A张骞B玄奘 C鉴真D班超7 (2017 年广东)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8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的中心和最南端分别是现在的A北京、杭州B洛阳、杭州C洛阳、扬州D江都、南京9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西晋末年以来 270 多年分裂局面,又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A杨坚B李渊C李世民D武则天10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中唐太宗在位时出现的盛世局面是A “开皇之治” 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11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全盛时期是在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12英国的文官制所采用的考试原则及方式与中国科举制十分相似,吸纳了科举取士制度的优点。中国的科举制度诞生于2018 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3A秦朝B西汉C隋朝D唐朝13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回顾历史,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14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主要是因为A他积极吸取隋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B他重视官吏的整治,知人善任,广纳贤才,任用少数民族官吏C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D他坚持以民为本,鼓励农耕,减轻人民赋税,开发边疆地区15如果给鉴真塑像写文字注释,应该选择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西游天竺,求取佛经D主动请缨,和亲塞外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他在位时期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材料二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 (意为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 (2)材料二的说法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假如让你为武则天辩护,你会拿出哪些证据?材料三 隋以前的选官制度,主要采取推荐的方式。由于选官权力为上层权贵所把持,选官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出真实才学的人。(3)为改变材料三所示局面,哪一制度应运而生?这一制度正式确立是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4)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两位皇帝统治的共同点是什么?2018 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4参考答案1 【答案】D2 【答案】A【解析】大运河的开通,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它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A 完全否定了大运河便利交通的积极作用,认为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的灭亡。B 一分为二地评价了大运河;C、D 都是评价大运河的积极作用。由此可知,B、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3 【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也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故选 B。4 【答案】C【解析】题文诗句里的“开元全盛”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是开元,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A、B、D 和“开元”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 C。5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诞生在我国隋朝。从题文材料中的“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A、B、D 从材料中无法看出, 排除。故答案选 C。2018 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56 【答案】C7 【答案】C【解析】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隋唐的经济文化交流;“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体现了唐朝的繁荣;“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出唐朝的对外开放。因此,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8 【答案】B9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周外戚杨坚于 581 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 年,他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自西晋末年 270 多年的分裂局面。答案选 A。10 【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年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国力日益加强,史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B 符合题意。A 出现于隋文帝时期;C 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D 出现于西汉初期。故答案选 B。11 【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故选 C。12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所以答案选 C。13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特别重视科举,曾一连几天在洛阳宫殿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故选C。14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周边各族的拥戴,周边各族尊称他为“天可汗” 。故选 C。15 【答案】A16 【答案】 (1)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意思相近即可) “贞观之治” 。(2)不完全符合。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和武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等等。(3)科举制。隋炀帝。2018 年中考历史专题训练卷6(4)都勤政爱民,重视人才,发展生产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