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演播室中声学参数的探讨对演播室中声学参数的探讨 王克 郑晓宁 本文作者王克先生广州电视台制作部主任、三级录音师;郑晓宁,音响组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关键词:演播室 声学参数 混响时间 对演播室声学环境的要求对演播室声学环境的要求 电视演播室是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场所,承担了包括综艺晚会、新闻、评论、访谈等在 内的大量电视节目制作任务。 演播室中声学环境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电视节目声音制作的质 量。大型电视演播室是集音乐、语言、效果于一体的综合性演艺场所,它既要满足对现场观 众扩声的需要, 同时也要适应现场声音录制的要求。 而演播室中所有的声学环境都是以其建 声环境为基础的,高质量的扩声系统只是为改善声场环境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如果 演播室的建声条件很差,高质量的扩声系统对其音质的改善作用十分有限。所以,对演播室 建声的设计,决定了该演播室的声学环境的好坏。 目前,国家标准对演播室声学环境的要求,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相对声学技术的发展 较为滞后,有些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工作中对演播室的声学环境的要求。例如,有些标准上建 议电视演播室的混响时间一般为 0.6s 左右,但是由于各演播室的具体要求不一样,两个同 样混响时间为 0.6s 的演播室可能音质有较大区别。我们在工程上所控制的,只有演播室的 客观声学参数,如清晰度、混响时间等。例如,混响时间的声学参数公式为: 4mV )-sp1n(1-0.16VT60+=其中 V 为房间的体积,s 为房间的表面积, 为垂直吸声系数,如想要改变混响时间, 就可以通过对以上参数的改变来达到。 但是演播室音质的好坏最终要通过人的耳朵来评判, 人们对声音的评价多以温暖、 亲切 等主观感受来衡量。 如果人对演播室的评价是缺少温暖感, 而我们只是相当然地改变混响时 间,未必可以使演播室的声音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故而只有找到温暖感、亲切感等主观音 质评价参数与混响时间、 清晰度等客观参数之间的关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演播室声学设计 的音质问题, 换句话说, 在设计演播室时寻找演播室主客观参数的相关性是有一定的必要的。 演播室主客观声学参数的相互关系演播室主客观声学参数的相互关系 演播室主客观声学参数的相互关系的寻找,涉及到主观音质评价、厅堂测量、数理统计 等众多方面,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以及各方面的考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 4 个步骤: (1)演播室音质评价主观参数的确定。在演播室主观评价实验中评价参数的选用是非常 重要的, 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套统一的音质评价术语可以采用。 国外一些音质评价的术语, 由于文化背景以及语言的差异,往往会出现评价结果表达的含义与原文存在较大差异的情 况, 所以要想在汉语体系中得到一套适合中国人的音质评价术语, 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调查及 讨论工作。 我们可以对演播室的主观评价参数进行收集, 以调查问卷及讨论的形式对其进行 初步筛选, 获得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删减, 例如主分量分析、 因素分析等,最终获得比较合适的主观评价参数。 电视台是演播室的最终使用者, 对演播室音质评价参数 最有话语权, 同时电视台拥有大量的演播室资源, 对演播室音质评价参数的选择业有着较为 优越的条件,所以这部分工作可以由电视台来完成。 (2)演播室音质评价客观参数的确定,可以通过借鉴厅堂评价的客观参数来进行。例如: 混响时间T60、清晰度C50、明晰度C80、早期反射声、脉冲响应、语言传输指数STI 等参数, 都可以作为演播室音质评价的客观参数。 这些参数都有着成熟的测量方法, 声学研究所可以 比较快速准确的对这些参数进行测量。 (3)通过主观评价的方法,对主观评价参数进行量化。对于主观评价有不同的方法,要 获得特定群体心理评价尺度, 必须要通过主观音质评价来完成。 针对不同的实验要求会有不 同的评价方法,常用的主观评价方法有排序法、评分法、对偶比较法、系列范畴法等。评价 方法的选择要根据评价任务和要求的不同来确定, 从而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方法, 并且从 实验工作量与实验精度之间寻找最佳的评价方法。 评价实验最终的结果需要经过信度及校度 的检验,以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或一致性,即多次测验评价结果的稳 定性,常用信度系数来表示。而针对演播室的主观音质评价要选择什么方法,还有待于进一 步的讨论。 (4)通过统计分析观察主客观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得到影响演播室音质的声学参 数。在统计分析中寻找两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主要是通过相关性分析来获得的。 简单的相关分析, 可以通过对各评价术语与演播室声学参数的相关系数的直接观察来获 得, 但是通过直接观察来找到的这种相关关系不够精确, 为了更深入挖掘主观评价术语与失 真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还可以利用一些统计方法,例如多维尺度分析等,从它们的公共空 间分布图来观察各声学参数与评价术语之间的关系。 演播室的设计指标演播室的设计指标 自美国物理学教授 W.C.赛宾提出了混响时间后,这一概念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 并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声学的各个领域。 当前, 混响时间不但可以在时域中体现厅堂的声学特 性,而且还可以体现在频域中。随着人们对声音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演播室的声音制作技 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当前演播室的设计指标是否可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 还是 一个有待考虑的问题。 人耳对声音的评价是一个主观尺度, 而演播室中对声学参数的控制是 一个工程指标。 如何可以通过对工程指标的控制来满足人们对演播室声学环境的主观要求, 成为改善演 播室声学环境的关键。随着环绕声制式的发展,声音制作的概念也随之变化。环绕声与立体 声之间的显著差别, 体现在对环境声的创作上, 而目前演播室多数以强吸声的声学环境为主, 这种声学环境是否可以满足环绕声录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全文完) 来源:世界广播电视 出版日期:2008 年 6 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