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课题型课外作业布置、评价方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绍兴一中分校吴文中内容提要:笔者实施了课题型课外作业的两种不同布置方式、两种不同评价方式的教学行为,并对这一教学行为怎样影响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该实践和研究为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教育心理学的事实依据。关键词:课题型课外作业布置、评价 教学质量 影响 1前言以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刺激反应,强刺激强反应的过程,有什么样的刺激,就将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弱的刺激将产生弱的反应,强的刺激将产生强的反应;同时诸多学者认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将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焦虑水平,而过高的学习焦虑水平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任务,而另一方面又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次实验的研究是在实际的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师课题型课外作业这一相对学习任务比较繁重的教学行为的不同布置方式和不同评价方式的研究,探索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请读者注意的是,这里的繁重的学习任务并不是指简单地加大学生的作业量,也不是难度很大的作业,笔者在下文将会做一简述。 )2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是笔者所任教的高一(1、2、3)班(20012002 学年)三个平行班共 150 名学生,其中男生约占三分之二,女生约占三分之一,基本反映了大多数学校男女生的比例的状况。22 研究内容(1)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研究,为了使本次实验更接近实际的教学行为,笔者在研究阶段不和任何学生和教师说明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2)研究时间:一学年(20012002 学年)(3)分组方法:建立在学校对新生公平、公正的分班原则的基础上,笔者所任教的三个平行教学班。三个教学班在新生入学后摸底考试化学成绩分布情况见表一。 2表一组别 人数 摸底考试成绩 ( )Xi优秀率 标准差 (S )高一(1) 50 75.2 62% 11.22高一(2) 50 75.1 60% 11.53高一(3) 50 74.8 58% 11.39经过 T 检验,三个组之间化学成绩无显著性差异。(4)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定义: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材中的某一内容设计出一个问题,这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外通过积极的思维、查阅有关资料、学生间的讨论以及向教师提出问题、讨论,结合一定的科学方法就能解决的。譬如: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双氧水能使混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原因是双氧水的弱酸性还是双氧水的漂白性。这一课题的解决只要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和积极的思维活动就能解决。这样的课题是通过知识的再发现,以此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学科教学上可以算得上是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它不要求学生马上就解决问题,而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积极的思考、探究和求证来完成。(5)研究行为:笔者对这一课题型课外作业在一学年的时间里,始终采用两种不同的布置方式和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三组研究对象实施这一教学行为,具体的教学实施行为如下:高一(1)班:进行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并进行及时的评价。高一(2)班:只进行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不进行及时的评价。高一(3)班:不进行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注:进行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的同时,不增加高中学生每天化学作业的总量,即适当减少高一(1、2)班化学其它的课外作业的布置。(6)研究目的:课题型课外作业布置和评价对学生成绩将产生什么影响,将对哪些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样的课外作业的布置后是否需要评价,评价与否对教学质量产生怎样的影响。(7)研究素材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几个案例。笔者在一学年的实践和研究中,曾经布置许多课题型课外作业,为完成这样的作业,学生需要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和利用课本中所学的知识;需要设计调研方案;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搜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对所作的解释加以检验;需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意思传达给同学和教师。为此3笔者设计的一些课题型的作业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激疑性。现将一年来曾经布置的两个课题型作业做一解读,愿与读者商榷。在学习硫及硫的化合物这一章之前,笔者就布置学生到因特网上查阅有关酸雨的形成过程以及化学原理,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对酸雨的感性认识,并结合生产实际,这对学生兴趣以及好奇等都产生了影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不同的化学学习途径,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占有资料、处理分析资料、解读资料的方法和能力,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用 4mol 金属 Al 来制取 4mol 氢氧化铝有几条途径?哪种方法最为经济?为什么?这样的课题型作业与生产相结合,需要学生运用已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出制取氢氧化铝的不同方法以及氢氧化钠、盐酸或硫酸以及氨水、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市场价格(作为教师不需要简单地告诉学生这些,只需要指导学生获取这些材料的方法和途径,譬如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因特网获取有关材料) 。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像一位工厂的技术人员一样,为解决工厂的实际问题而进行调查、研究,并最后做出可行性报告。3研究成果31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成绩与高一入学成绩比较组别 人数 期末考试平均分 ( )Xi优秀率 标准差 (S)高一(1) 50 83.22 74% 12.30高一(2) 50 81.94 68% 10.89高一(3) 50 81.61 62% 10.04上述数据表明:高一第一学期末化学成绩和高一新生摸底考试相比,三个班的平均分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三个班的优秀率有较大的差异,同时我们看到三个班的化学成绩标准差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了这一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发生了影响。32 一第二学期期末成绩与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成绩比较组别 人数 期末考试平均分 ( )Xi优秀率 标准差(S)高一(1) 50 84.45 80% 11.99高一(2) 50 82.29 70% 10.82高一(3) 50 78.61 58% 9.064注:为减少优秀率统计的差异,确定优秀率为超过全年级平均分的学生数占全班总数的百分比。上述数据表明:高一第二学期末化学成绩和高一新生摸底考试相比,三个班的平均分有了显著的差异,高一(1)班比高一(3)班平均分高 5.84 分,高一(2)班比高一(3)平均分高 3.68 分。高一(1、2)班的优秀率比较高一(3)班优秀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三个班的标准差的显著不同也可得出,这一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成绩,而且不但影响了化学平均分,也影响了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的化学成绩。经过双侧 t 检验,可以得知,高一(1、2)班的化学成绩无任在平均分还是在优秀率上,比较高一(3)存在着显著差异。4 讨论41 教师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能提高班级尖子生的学习成绩。为什么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是说任务重,或者说思维量大的任务是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笔者以为其理论依据是叶克斯多德森定律,该定律描述的是,适度的焦虑能提高学习效率,焦虑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任务大的学习任务将产生大的动机和高的焦虑水平,任务小的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刺激较小,动机过弱,焦虑水平过低,则无法提高学习成绩。下图就是用来描述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图表。结合这次的教学实验,笔者以为,高一(1、2)班进行了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提高了他们的焦虑水平,但由于同时减少了高学习成绩低难度大的任务难度适中的任务难度低的任务低 焦虑水平 高5其它作业的布置,也就从另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焦虑水平,使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会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表现在教学质量的影响上,就是学生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学习优秀率有明显的变化,班级的化学成绩的标准差又怎么会有较大的差异?显然,学生任务大的作业布置对不同的学生产生了不同的焦虑水平,对部分学生可能产生过大的焦虑水平,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点启示: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能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难度不能太大,这样的课外作业布置要控制好作业的难度,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的学生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对于重点中学而言,学生的学习初始状态较好,建议可以采用这一教学行为。42 教师课题型课外作业若能及时得到评价,将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那么,为什么同样进行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的高一(1)和高一(2)班他们的学习成绩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呢?问题一定在于对这一教学行为是否能得到及时反馈上,高一(1)班能做到及时的反馈,而高一(2)班没有,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行为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生个体的自觉性和学习习惯是不同的,势必造成这样的结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斯(C.C.Ross)和亨利(L.K.Henry) 的“反馈实验” ,就是把一个班的学生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每天都有反馈,第二组每周一次的反馈,第三组则没有学习的反馈,8 周以后,除第二组以外不变,第一组和第三组的做法互换,结果实验如下图所示:实验表明,及时的反馈在学习上的效果的显著的。本次实验也正想验证这样的课外思考型的作业是否需要进行及时的反馈,许多教师,当然也包括笔者自己,以为一些非书面的作业,特别是一些很难用9080706050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1 周 8 周 16 周6书面文字表达的作业,譬如我们现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的一些课题的研究型的作业等等,是否需要得到及时的反馈,怎样进行反馈等存在着疑问。显然,及时的反馈是必要的,没有反馈的作业,其效果是有限的,对于一些自觉性较强、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仍在起作用,但是所起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能及时做出评价,特别有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强化作用,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也快,这样的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肯定,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愉快,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得以提高,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能很好得到培养,养成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深刻的体验,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希望的。5研究的方向本次研究表明:课题型课外作业的布置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别能提高班级尖子生的学习成绩;若能及时得到评价,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同时,笔者在研究实验过程中觉得,如何编写好课题型课外作业,如何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进一步做好课题型课外作业的评价等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参考文献:1 施良方著: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10 版2 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年出版3 司马贺著,荆其诚、张厚粲译:人类的认知:思维的信息加工 ,科学出版社,1986 年出版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