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2鉴赏诗歌的语言一、对点练1.(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 )“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 ,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答: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炼字。解答本题,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深入理解句意,把握“望” “空”的基本义和语境义,联系语境分析比较其表达效果,明确用哪个更好。作答时,要先明确用哪个更好,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 “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 ,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空”:营造空旷的意境;流露出超然心态。2.(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注】 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答: 2(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解析】 (1)鉴赏诗歌中的关键词,首先要明确词义,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本题中的“软”既可以看作形容词,形容风很软,也可以看作动词,微风吹拂,使江水变得绵软,这是一语双关的用法。答题时,理解“软”字的意思,并指出手法,再指出其表达效果,然后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回答本题首先明确“过”的词义, “过”有经过,路过的意思。诗题中的“过”字在文中主要体现在时间、地点与景物的变化上。答题时抓住“遥辨市” “忽移湾” “一江水” “九子山”等表示移步换景的词语来回答。【答案】 (1) “软”可形容风,即微风吹拂,给人以软绵绵的感受;又可形容江水,即微风吹拂,江面微波荡漾,江水像绸缎一样波动铺展开来。 “软”既是一语双关,又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化视觉为触觉。(2) “过” ,路过,经过,首联介绍经过大通驿的时间,晨雾刚刚散去,朝阳尚未升起;颔联写过大通驿时景物与地点的变化,远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便过了河湾,红树已在身后;颈联写通过大通驿的舒适心情;尾联则写通过大通驿的美景,由眼前美景联想到绘画美。3.(2016全国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内宴奉诏作曹 翰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尝得预时髦。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 曹翰(923992) ,宋初名将。六韬:古代兵书。时髦:指当代俊杰。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 ,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 3【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炼字。首先明确是比较“健”和“弱” 、 “明”和“昏” ,意思截然相反。炼字讲究字词不离诗句,而且还要考虑诗人在其中寄寓的情感。答案见仁见智,但必须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答案】 观点一:作“弱” “昏”好。“臂弱” “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 “明”好。“臂健” “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鹧鸪天 送廓之秋试宋辛弃疾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注】 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白苎(zh):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禹门: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答: 【解析】 词在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辛词是豪放派的代表。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这里选用的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答案】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二、综合练(一) (2018辽宁葫芦岛市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北山道中方风4起犯春霜一径寒,清游乘兴约吟鞍。 眼中最恨友朋少,尘外频闻山水宽。 溪落旧痕枯野埠,树浮空翠湿危栏。 岩头几处悬冰白,几作群羊化石看。【注】 方风,字韶卿,一字景山,浦江(今属浙江)人。宋亡不仕,隐居仙华山,人称岩南先生。常出游名山大川,访问宋朝遗老,每过破军蹶将之处,仰俯徘徊而不能自已,亡国之痛,溢于言表。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中的“犯春霜” “一径寒” “悬冰白”等词句,直接点明了时令犹寒,这是导致后来诗人出游游兴不浓的原因之一。B.颈联所写的溪落旧痕、野岸枯寂和树浮空翠、栏杆沾湿之景,以哀景写哀情,带有一种感伤的情绪。C.尾联,借用“叱石为羊”的典故,诗人有意将它改为“岩头悬冰”即石化之羊,暗喻把元朝政权当作逢春即融的冰山之意。D.“尘外频闻山水宽”一句,表达了诗人因为朋友渐少而对秀美山水充满向往,决意归隐的感情愈加强烈。E.诗人寄情山水,吟风咏月,虽然身在世外,心却不能同步,怀念故国江山的情愫,对异族统治者的鄙视,在不知不觉间就从诗文中显露出来。【解析】 A 项时令犹寒,不是游兴不浓的原因,而是因为朋友少和故国痛。D 项,朋友渐少与归隐之意二者没有因果关系,其中都包含着诗人心中的激愤不平之意。 )【答案】 AD6.历来都认为此诗颈联最为绝妙,请从炼字的角度进行赏析。答: 【答案】 颈联中的“枯”字和“湿”字用得最为精妙,溪水枯落只剩旧日的痕迹,连渡口也显得更加冷落荒芜,一个“枯”字既点明了水势的减退,也暗含了渡口死寂凄凉的景象。树木漂浮在晨雾中,一片浓绿,好像要沾湿了楼头的栏杆。 “湿”字既有雾气的淋漓之势,又有绿色的灵动之态。(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城西楼月下吟5李 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注】。【注】 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 “凉风发”暗示了季节, “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 “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C.“解道澄江净如练 ,令人长忆谢玄晖”两句话中有“话” ,意思是谢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D.诗人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E.这首诗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给人一种明快、浪漫、清新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解析】 B 项, “相接”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E 项,诗歌体现出的是苍茫、悲凉、浓郁的基调,突出诗人的寂寞和忧愁。【答案】 BE8.从炼字的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仔细审读这首诗的颔联,抓住动词“摇” “滴”所具有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指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答案】 “摇” “滴”二字用得极好。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三) (2018湖南永州市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渭川田家王维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恨然吟式微。【注】 雉雊(gu):野鸡鸣叫。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描写夕阳斜照村落的景象,渲染暮色苍茫的气氛。B.第二句描绘穷巷牛羊暮归图, “穷巷”即“深巷” , “穷”字也透着宁静粗朴的况味。C.三、四句写人,野老拄着拐杖倚着柴门,急切地喊着牧童的名字,以声衬寂。D.五、六句视听结合,野鸡欢叫、麦苗青青、蚕眠叶稀,宁静里透着祥和,悠然中透着满足。E.这是田园山水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偶句押韵,所押的韵是“归、扉、稀、依、微” 。【解析】 C 项, “急切地呼喊着牧童的名字” ,错, “以声衬寂”也不恰当;E 项,本诗是五言古体,所押的韵是“ui” , “归、扉、稀、依、微”是韵脚。【答案】 CE10.请结合全诗赏析最后两句的精妙之处。答: 【答案】 直抒胸臆,反衬见意。看到万物皆有所归,归得惬意,诗人既羡慕又惆怅,反复吟咏式微 ,反衬出自己独无所归、归隐太迟的惆怅,寄托归隐田园的心情。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前面诗句以白描手法描写初夏傍晚农村夕阳西下、牛羊回归、老人倚杖、麦苗吐秀、桑叶稀疏、田夫荷锄一系列宁静和谐的景色,最后两句由写景转向抒情,画龙点睛式地揭示了主题。用典。王维在诗中借吟咏式微以表达归隐田园的急切心情。(四) (2018安徽六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始安秋日7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注】 世业:犹世事。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想象,进而表达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B. 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隐现,碎石可见江水磷磷,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C. 诗歌七、八两句写自己平日为官做事信奉黄老,与人无争,但最终还是遭遇贬黜流放。D.整首诗前几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向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E.该诗是作者晚期作品,写景物用语简洁概括,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解析】 A 项“满怀的喜悦之情”错,C 项“自己平日为官做事信奉黄老”错,因为“世业”有“世事”之意。此句有赞美隐士研习黄帝老子的学说,脱尘出俗,能悠游世事之外的意思。宋之问早年曾学道,在陆浑山庄隐居过。这里言外之意很有些悔恨自己未能坚持隐居,热心仕途混迹官场,结果仕途受挫遭贬黜。【答案】 AC12.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答: 【答案】 这两句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余辉铺撒在江面上呈现出的美丽江天晚景,但江天虽好,终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诗人采用“欲抑先扬”手法,褒赞江天美景,实乃为抒发浓浓的愁情。诗句用词新颖活泼, “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8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