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含答案1模块二模块二 经济成长历程经济成长历程第第单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点_时空坐标_单元概览_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政策整体感知(1)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2)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古代中国文明的经济基础(1)古代中国纺织业、制瓷业和冶铸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享誉海内外(2)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占有特殊地位(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相辅相成(2)古代中国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存在(1)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推行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封建社会后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抑制和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错失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机遇主旨归纳古代中国文明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依附于农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2019 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含答案2第第 13 讲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考点 1 田园风情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对应学生用书第 104 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生产技术由粗放生产到精耕细作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3)铁犁牛耕时期工具 发展状况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出现犁壁和播种工具耧车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2.耕作技术(1)春秋战国时期: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2)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和赵过推行的代田法。(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3耕作制度(1)两汉是以一年一熟为主。(2)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4水利灌溉(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水力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概念阐释 精耕细作2019 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含答案3精耕细作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其作用是改变了农业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率。二、经营方式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2)特点生产方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生产结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3)评价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十分脆弱。轻巧识记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发展演变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史料一 在牛犁耕作未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宋代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 ”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2019 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含答案4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中国经济通史史料二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时期内容备注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春秋战国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耧车提高播种效率 秦汉 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翻车 魏晋南北朝 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颁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宋元十二气历明清农政全书史料解读(1)史料一信息“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耦用人,耕用牛”说明牛耕的使用改变了过去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农业耕作效率的提高,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史料二说明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涉及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灌溉工具以及农书等多个方面,体现出古代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耕用牛犁”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提示 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耕牛的运用,节省了人力。它们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2)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史料二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2019 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含答案5史论归纳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3)改变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史料一 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 ,此其分事也。墨子非乐上史料二 元民以农为本,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民国河北元氏县志史料三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史料解读(1)史料一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特点:男耕女织。(2)史料二反映了 20 世纪初河北经济形态的主要特征。其仍然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并且具有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的特点。(3)史料三反映了封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从官员动员、改进技术和赈灾减负等方面概括政府对农业采取的措施。2019 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含答案6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二,概括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提示 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2)根据史料二、三,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提示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受制于自然环境,具有脆弱性。(3)根据以上史料,分析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提示 有利因素:政府重视,官员的动员、引导;不利因素:自身具有脆弱性,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史论归纳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1基本特点(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小生产模式。2影响因素(1)有利因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封建政府的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2)不利因素自耕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自耕农生产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2018甘肃重点协作体联考)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2019 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含答案7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 ”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B 材料论述了如何耕作土地,如何种植农作物,描述了战国时期垄作法的耕作模式和优点,是精耕细作的表现,故 B 项正确。A 项内容出现在汉代,排除;材料并未反映水利灌溉的情况和土地所有制的情况,C、D 两项排除。2(2017安徽“江淮十校”高三联考)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 “公田不治”已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这一变化说明( ) 【导学号:02990057】A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B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D 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逐渐瓦解,私有制逐渐确立,不是对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表述,故 A 项错误;商鞅变法是材料中一个方面,不是对材料的全面概括,故 B 项错误;小农经济发展不是材料主旨,故 C 项错误;从材料中西周末期井田制瓦解到商鞅变法,反映的是土地所有制的变化过程,故 D 项正确。3阅读下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中原西北东北江南岭南战国11729西汉238541347东汉467951413829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情况表A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B汉代的铁犁技术已经普及全国C南方农业发展水平超过了北方D长途贩运促进了农业技术传播2019 版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含答案8A 根据材料中从战国到东汉时期江南和岭南地区发现的铁犁铧增多,说明汉代南方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故 A 项正确;铁犁技术普及全国的说法错误,故B 项错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时,汉代南方农业发展不及北方,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长途贩运对农业技术的推广,故 D 项错误。4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 ”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 ,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 )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放和利用A 材料中“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粪药”表明农业生产技术精细,故 A 项正确;根据材料中“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并不能看出技术领先世界,故 B 项错误;统治者与材料中“宋代陈敷的农书中提出”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信息“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也会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但“粪药”主要是表明精耕细作,故 D 项错误。考点 2 天工物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 107 页)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官营手工业1历程(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2)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2特点(1)经营方式: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2)产量质量: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3)历史地位:素称发达,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3概况2019 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