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套讲练含答案1第八单元 检测试题(时间:40 分钟 满分:85 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三元里抗英中体现出的民族主义观念1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观念的表现2有识之士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态度3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的特点和评价4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5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的态度6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肯定及反思7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重建权威体制的艰难8五四运动的时代主题9毛泽东重视农民运动1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11新民主主义革命全面内战的爆发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广西南宁一模)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 ”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解析:C 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著作的体现,故 A 项错误;乡绅主动指挥鸦片战争是对材料的误读,故 B 项错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反映出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 C 项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 D 项错误。2.(2017四川宜宾一模)1843 年 8 月,清政府审定五口通商章程,对某些条款表示不同意见,但对领事裁判权却认为“通商之务,贵在息争”,如此可以“免致小事酿成大案”。这反映了清政府( )A.竭力塑造通商大国形象B.对近代国际关系茫然无知C.力图改变小农经济状态D.试图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打开中2019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套讲练含答案2国大门,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故 A 项错误;材料表明清政府认为与外国交涉,以平息争端为主,其对领事裁判权的认可表明了对近代外交和国际关系的茫然无知,害怕涉外纠纷的麻烦,损害了国家主权而不知,故 B 项正确;小农经济与材料无关,故 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必定是不平等关系,故 D 项错误。【新知生成】 领事裁判权: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是指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强迫中国与之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的一种司法特权。依照这种特权,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何种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或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领事或由其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3.(2017海南海口调研)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 ”这表明( )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解析:B 从材料信息中可知,刘坤一等主张不能与日本妥协,这说明当时马关条约还没有签订,故 A 项错误;刘坤一等表示要继续斗争,反对清政府以放弃辽、台为条件与日本屈辱议和,故 B 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此事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 C 项错误;D 项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4.(2017山东潍坊期末)有人评论义和团:“明显是由反动的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 ”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 )A.行动具有爱国和盲目双重性B.革命任务始终是反侵略反封建C.参与者具有广泛性和全民族性D.失败是中外势力联合剿杀所致解析:A 由“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可知材料认为义和团运动既具有爱国性,又具有非理性、盲目性,故 A 项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革命任务是反抗外来侵略,并没有反对清政府,故 B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爱国运动,不是全民族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故 D2019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套讲练含答案3项错误。5.“按欧美诸邦,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其不欲中国之扰乱固也。故当两军相持,历年不决之际,彼等必欲有所助以冀速定。而之腐败,久已为西人所厌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亦情势之常矣”材料说明( )A.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B.维新变法运动得到列强的默许C.资产阶级革命得到西方的认可D.国民革命利用北洋政府与西方的矛盾解析:A 据材料中“是时新通商于中国”可知材料所述时间为鸦片战争后不久,“两军相持”所指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太平军与清军相持。据“其属望于革命军者必加厚”可知太平军与列强尚未交恶,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运动持观望态度,A 项正确。6.(2018北京西城期中)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 31 条批语,除 4 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 )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D.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解析:D 1853 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日益封建化,他接受资政新篇并不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施政纲领并未发生根本改变,A 项错误;资政新篇是由洪仁玕提出的,只能说明农民阶级中有个别接受西方思想的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农民阶级要求的体现,B 项错误;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 年,太平天国早已由盛转衰,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给予肯定的态度,说明洪秀全希望通过资政新篇作为施政纲领挽救统治危机,D项正确。7.(2017北京延庆一模)梁启超在辛亥革命十周年,发表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演讲,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民主与进步。两年后,再以我对双十节的感想为题演讲,对民国的乱象大加挞伐,并将原因归于国民党乃至孙中山。这说明梁启超( )A.根本上反对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B.思想变化受共产党成立直接影响C.对辛亥革命既有肯定又进行反思2019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套讲练含答案4D.与时俱进积极投身国民革命运动解析:C 从材料无法看出梁启超对民主共和的态度,故 A 项错误;从材料无法看出梁启超思想的变化与共产党成立有直接关系,故 B 项错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知,前半部分反映了对辛亥革命正面的、进步的方面的肯定和赞美,后半部分则是对其负面的、不足的方面的反思和批判,体现了对辛亥革命既有肯定又进行反思,故 C 项正确;1923 年国民革命运动尚未开始,故 D 项错误。8.“清政府推翻后,人们就无所适从了,不久就开始滥杀人了,谁军权在握,想杀人就杀人辛亥革命开启了以后的几十年革命”。该观点旨在说明( )A.北洋政府政治分权以及军阀割据混战B.辛亥革命后重建统一权威体制的艰难C.新文化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解析:B 材料主旨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这一统一的权威,却没有建立一个新的强有力的权威,人们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无所适从,军阀割据混战,社会一片混乱,B 项正确。A 项不是材料的主旨,C、D 两项材料无体现。9.(2017广西来宾开学考试)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 )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 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 D.中国人亟须接受启蒙思想解析:A 梁漱溟要求背离法治、采用非法手段的学生接受审判的观点体现了法治的思想,但在当时被视为“冒天下之大不韪”,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A 项正确;B 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 C 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错误。10.(2018河北邯郸期末)1926 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 ”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 ”这反映出毛泽东( )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B.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C.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2019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套讲练含答案5解析:A 据材料可以看出在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主张重视农村,发动农民起来参加反帝斗争,反映了毛泽东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故 A 项正确;在国民革命期间革命工作的重心在城市,毛泽东在 1928 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中国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故 B 项错误;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毛泽东肯定农民的重要性,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 1927 年秋收起义后,故 D 项错误。11.(2017山东枣庄一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收回租界大事记载:1943年签订中美新约 中英新约,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这表明( )A.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完全平等的地位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中国国际地位提高C.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废止D.南京国民政府具有高超的外交技巧解析:B 材料“美英两国放弃包括租界在内的各项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侵略特权”并不能说明中国取得了与英美完全平等的地位,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的时间是1943 年,当时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经成立,中国人民坚持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成为抗击法西斯势力的重要力量,国际地位大为提高,所以英、美两国为对付共同的敌人日本而取消一些在华取得的特权,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是英美放弃一些侵略特权,不是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被废止,故 C 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的外交技巧不是根本原因,故 D 项错误。【新知生成】 全民族抗战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1)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取消治外法权,实现关税自主。(2)参与解决重大国际事务:开罗会议、 波茨坦公告 。(3)参与创建战后国际秩序:创建联合国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参与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成为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会员国;参与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为关贸总协定的创始会员国。12.(2017江西九江一模)中国共产党某部队曾于 1946 年向中央发出此电文:“我们提议中央能允许我们在本月底即开始实施主力突围的计划,即经鄂中分两个纵队分别向陕南及武当山突围,然后转至陕甘宁边区。 ”该电文发出的背景应该是(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B.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C.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D.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解析:B 根据时间“1946 年”以及电文内容可以看出该电文的背景应该是国民党2019 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套讲练含答案6发动全面内战。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国民党只是为发动内战做准备,故 A项错误;1946 年夏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故 B 项正确;国民党军队进攻陕北解放区是在 1947 年,故 C 项错误;解放军决定进行战略反攻是在 1947 年,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其中 13 题 25 分,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7河南郑州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