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第第 11 讲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一)一、五四运动1.背景:1919 年初,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时间中心主力第一阶段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学生第二阶段6 月 5 日起上海工人3.结果(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3)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5.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特别提示 五四运动的特点(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3)爱国性:维护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1)阶级条件:工人阶级队伍壮大。(2)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3)组织条件: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陈独秀、李大钊的酝酿。(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1)召开:1921 年 7 月 23 日,在上海召开,后又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2018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2)内容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中心工作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3)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1)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1923 年,中共“三大”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2)实现:1924 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2.北伐战争(1)条件群众基础:工农运动蓬勃发展。组织基础:1925 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军事条件: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2)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3)进程:北伐军歼灭吴佩孚、孙传芳部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 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3.结局国民革命失败(1)原因:帝国主义干涉,寻找新的代理人;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限制工农运动,放弃革命领导权。(2)标志: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误区警示 国民革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2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3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最终失败了。四、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2018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1.武装起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2)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10 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土地革命(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3.根据地建设(1)理论: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实践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军事:从 1930 年 10 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政权:1931 年 11 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3)成就:到 1930 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4.红军长征(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经过开始: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生死转折: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胜利会师: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轻巧识记 国共的十年对峙(1)一个核心:农村革命道路的探索。(2)三点成就:开辟了井冈山道路;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策略。(3)四个转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2018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4到北方;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一致对外” 。(4)六点实践: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遵义会议。1.有关中华民国分期问题中华民国简称“民国” ,是 1912 年至 1949 年中国国家的名称。中华民国分为三个历史时期:(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 年 1 月至 3 月)。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它是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的政权。(2)北洋政府时期(1912 年至 1928 年)。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组建了第一个北洋军阀政府,其后,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相继任北洋政府总统。它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地主和买办阶级的联合专政。(3)国民党政府时期(1927 年至 1949 年)。1927 年 4 月国民党新军阀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它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发展买办的封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2.“左”倾和右倾的区别左倾是指政治上追求进步、同情劳动人民的倾向。而带引号的“左”倾,则是政治思想上超越客观,脱离社会现实条件,陷入空想、盲动和冒险的倾向。所以,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添加了引号,即“左”倾,以区别于真正的左倾。 “左”倾思想表现为急于求成,主观地夸大革命力量,轻视敌人力量和客观困难。在革命和建设中采取盲目的冒险的行动;或者在革命组织内部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政策;或者在同盟军问题上实行关门主义,打倒一切。右倾是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考点一 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影响1.五四运动彰显的新的时代潮流(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2018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5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2.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新式知识群体精英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要求:分析下面材料,论证感性爱国与理性爱国的统一性。材料 五四学生运动,可分为以傅斯年、梁实秋为首的理性爱国者和以杨晦、匡互生为主的以情感宣泄为主的暴力爱国者。对于杨晦、匡互生这样的火烧赵家楼,并且痛打所谓“卖国贼”的学生,许多学者认为他们表现了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1919 年 6 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竟是天经地义,不容讨论的了。感情和理性,都是人类心灵的重要部分,而且有时两相冲突。爱国大部分是感情的产物,理性不过占一小部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 ”摘编自黄广明、杨潇启蒙是最好的爱国新文化运动健将的觉悟等论证:_ _答案 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民族利益受到严重危害,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外来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山东问题发生后,爱国学生奔走相告,唤起了民众的觉醒;抗战时期为国捐躯的将士们,他们都是爱国英雄。同时,激情爱国往往又极不理性,导致无政府主义倾向加剧。五四运动中,学生用暴力惩治了他们眼中的“汉奸” 。这样的结局就是暴力赢了,文明输了,情感赢了,法律丢了。激情爱国往往破坏了社会理性,难以达到预期目的。2018 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61.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当这些和平的缔造者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的时候,这些希望破灭了。这一决定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充当先锋的是中国城市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这一运动唤醒了这个国家,唤起这个国家的各个阶层反抗外国尤其是日本人的干涉。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五四运动中民族意识觉醒,作者认识到这一点难能可贵。命题角度 五四运动与时代潮流;对五四运动的再认识。2.时评的政治倾向1919 年 6 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 ” 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 ”发现问题 北京晨报的时评与鲁迅日记对当日天气的说法不尽相同。命题角度 史料使用与甄别,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的关系;个人主观观点与政治倾向的关系。考点二 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19241937 年)1.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功绩(1)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2)国民革命的历史功绩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2.长征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系(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