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家称农产品价格长期看涨10 月份物价上涨创下 25 个月来新高,在新涨价因素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 CPI 涨幅“贡献”了 74%。一时间,农产品价格上涨再次引起各方热议。针对本轮农产品涨价,出现了“供需失衡说”“中间加价说”“热钱炒作论”等众多解释。为弄清真相,记者深入河南、山东、广西等农产品主要产地进行调研。原因 1 农资成本粮食产量主要靠化肥撑着受石油、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总体呈上涨态势。而且由于“能源短缺” 长期存在,决定了农资成本难以下降。在山东省济阳县,农民郑庆河详细给记者算了一笔投入账,一亩小麦生产资料投入达 450 元左右:农机收种花费近 100 元;一季小麦浇三遍水约 60 元;化肥约 220 元;农药约 60 元;种子约 10 元。按小麦亩产 400 公斤和目前粮价计算,农资成本抵消了毛收入的 56%左右。“相对于化肥价格的上涨,现在粮食涨价幅度并不大。 ”山东省巨野县种粮大户王景山租种 200 亩土地。他说,现在看来,粮食单产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增加,而且产量主要靠化肥撑着。近些年,多数农资价格已经翻倍,但种粮效益却屡屡徘徊于亏本边缘。在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领域,同样存在农资成本高涨的现象。河南省商丘市的老菜农金献荣说,肥料、农药年年涨价,现在种菜成本比以前高了不少,一包 50 公斤重的复合肥价格要 180 多元,开春施肥季节价格更贵。金献荣今年种了 15 亩茄子、6 亩西瓜,大部分的投资都花在农资上。“这 10 年,不少工业品价格翻了几倍,但小麦、玉米价格涨幅只有 40%左右,这算多吗?” 不少农民对记者表示,工农产品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 剪刀差”。许多人将农产品涨价归结为自然灾害、加工环节、货币政策和人为炒作等,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还只是“结构性、阶段性、季节性因素” ,难以解释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的特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等专家表示,从长期看,农资价格上涨等生产成本上升,才是农产品涨价的趋势性原因。原因 2 务农成本一天 60 元找不到本地工近年来,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镇, “用工荒” 现象也在一些地方的农业领域出现,导致农村劳动力价格迅速上升。在山东省临沭县石门镇金岭村,66 岁的农民李景美说,一亩小麦从播种、管理、收获、入仓到销售,要动用劳动力 20 个左右。原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少,都是自己耕种, “自己给自己打工” ,劳动力成本被忽略了。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收入大幅提高,拉动务农用工成本迅速上升。在广西凭祥市夏石镇,农民苏端荣种了 100 多亩甘蔗,近期砍甘蔗时劳力的短缺使他发了愁:“ 山地甘蔗收割无法实现机械化,全靠人力,但每天开 60元还找不到本地人干活。 ”人工成本迅速上升助推农产品价格上涨。以糖价上涨为例,近日广西物价部门下发通知,将普通糖料蔗收购首付价由 260 元吨提高到 350 元吨。广西糖业协会理事长农光分析,此番糖价的大幅上扬与干旱造成的甘蔗减产、游资炒作都有关系。 “但是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减少和成本上升,是近年来糖价持续走高的重要原因。 ”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指出,今年农村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如新疆的采摘棉花报酬现在是按公斤算,采摘一公斤皮棉需要 3 元钱。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一些地方出现“用工荒” ,农民工的工资普遍上涨一两倍, “这会推高从事粮食生产的比较成本” 。原因 3 农村地价盖房种地收益差 30 多万倍随着城市地价快速上涨,拉动了城郊地价,并进一步传导至农业地价。此外,一些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和种植大户,大规模租地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地价,从而抬高农产品生产成本,推升农产品价格。“现在农田租赁价格这么高,过去不敢想。 ”在河南虞城县,农民王家福今秋出租了 6 亩责任田,每亩每年 1000 元,一租 5 年,对方租种用来种植药材。他说,近年来中央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当地租种土地大规模种植芍药、西瓜、西红柿等高效作物的人越来越多,抬高了地租。甘蔗种植大户苏端荣也感受到地价上升带来的压力。两年前,他租一亩旱地种甘蔗仅花 200 元,坡地仅花 30 元,今年租地价格涨了一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农地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 ”郑风田说,在同一单位的土地面积上,务农和其他行业的收入差距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在北京四环附近,用一亩地建商品房和种小麦,收益要差 30 多万倍。 ”分析农产品生产进入“ 高成本”周望军坦言,价格上涨有些趋势是长期的,比如由于土地、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农产品价格会是一个长期的上涨趋势。“农产品价格的新一轮上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产品价值的理性回归。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秦庆武说,我国种粮成本早就居高不下,但粮食价格却长期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食品价格上涨成为物价 第一推手 ,也有统计因素。 ”有关专家坦言,在当前 CPI 统计结构中,食品价格比重约占三分之一, “这样大的比重仍带有短缺经济时期的特点,与食品占居民支出比重已显著下降的发展现实不相适应”。“总体来看,食品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民务农收入,保护农业生产积极性;但也会影响城乡困难群体的生活水平。 ”秦庆武等专家认为,政府应改进价格调控政策,厘清炒作上涨和趋势性上涨等不同情况,分类调控。另一方面,应采取制度性措施,改进物价统计结构;同时应完善食品涨价与贫困户补贴挂钩政策,确保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下降。记者深入河南、山东、广西等农产品主要产地调研发现,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农产品生产三大“基础成本” 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刚性上涨渐成常态,长期被低估的农产品正通过涨价回归价值,进入趋势性的上涨通道。有关人士提醒,农产品生产进入“高成本” 阶段后,食品价格容易受到借势炒作等因素影响,这为物价调控提出了新课题,值得密切关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