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作者:应城市实验初中 齐新国 2017-8-9第 1 页(共 4 页)应城市实验初中 齐新国 摩擦力教学设计 2014. 04.21.设计思想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摩擦现象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及生活的经验设计探究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开展实验探究,在收集实验信息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归纳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求知的精神。摩擦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现实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在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把有关摩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知识与技能1知道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规律及其最大值;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滚动摩擦力. 4知道摩擦的利与弊.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动手实验,探究摩擦力跟压力以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3.培养学生与他人取长补短,共同探讨,合作交流的情感意识。重点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重点难点 难点 设计并完成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器材准备 长木板, 小车,弹簧测力计,钩码,毛巾,棉布等若干套。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引入新课提问:生活中存在许多摩擦现象,摩擦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能不能就地取材,用手做出某个动作来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可视具体情况作适当提示)跃跃欲试,用手来做摩擦力存在的动作:搓手、手沿桌面滑动、把手掌压在桌面上推(或拉)而未动,用手提起课本等。互动交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引入摩擦力概念做准备。作者:应城市实验初中 齐新国 2017-8-9第 2 页(共 4 页)1你能试着给摩擦力下一个定义吗?请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两个物体之间不接触能否产生摩擦力?两个物体之间只是接触了能否产生摩擦力呢?摩擦力产生在何处?对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有什么影响?回答以上问题后,给摩擦力下个定义吧!1讨论并交流:必须互相接触;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在接触面上;阻碍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为实验探究打基础。知道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摩擦力的概念2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碰到很多与摩擦有关的事件。进一步分析摩擦力的定义,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可以发现摩擦力有三类,你能分析出有哪三类吗?人们已经把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三类,请你们说说怎样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如何测定静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思考实验原理,动手测量。实验中你是否发现了什么规律?简单介绍最大静摩擦力。2讨论,交流,实验: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要发生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滑动或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或滚动摩擦力。实验原理是二力平衡的条件。把小车翻放在水平长木板上,动手实验,测出静摩擦力。发现静摩擦力随拉力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就不在增大了。知道三种摩擦力(三种摩擦力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已不可回避,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困难)通过测定静摩擦力,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实验设计作铺垫。作者:应城市实验初中 齐新国 2017-8-9第 3 页(共 4 页)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3提出问题,引导猜想: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对于猜想“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做小实验:讲台很重,用手给一个向上提的力后,再移动讲台桌就不会有很大的摩擦力了,讲台重力不变,也没离开地面,为什么摩擦力小了?3讨论并交流:触面间的压力大小物体的重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积的大小学生可以想到是对地面的压力小了。可见摩擦力跟重力没有直接关系。4根据猜想,摩擦力跟三个因素有关,我们应该依据什么思想来进行探究呢?4控制变量的思想。5布置学生探究实验:提供器材:长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钩码、毛巾、棉布等。提出要求:分组讨论怎么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检验猜想。适度引领:如何测出滑动摩擦力?如何测出压力?如何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5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探 究 影 响摩擦力 的 因 素6实验完毕后,媒体展示实验数据及实验结论。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摩擦力跟压力6小组代表对展示进行解说,交流。摩擦力跟接触面积的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探究中发现科学规律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交流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收获知识,收获情感体验,包括尝到成功的喜悦及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即使是失败了,学生经历了情感上的波动,这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学生失败后会反思,会再实践,再验证。作者:应城市实验初中 齐新国 2017-8-9第 4 页(共 4 页)成正比。压力一定,接触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大小无关。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达成目标1提问:有摩擦好不好? 可能出现多种答案:摩擦不好;摩擦有用; 有时不好,有时有用。2引导:摩擦不好,请举例;摩擦有用 3提问:2相应的学生回答:推东西时费力;机器零件的磨损走路时,鞋底与路面;刹车时3提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减小有害的摩擦?想想生活中有什么实例?生活中,为什么车要安轮子,轴承上为什么有那么多滚珠?它们工作时产生的摩擦是滚动摩擦。我们能不能用手边的小车验证一下滑动摩擦与滚动摩擦有什么不同?提供实验用具:带轮的小车、大砝码、弹簧测力计。实验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醒思路。3讨论、交流、归纳: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学生拿到实验工具后,设计实验:首先使有轮子的一面朝下,将大砝码放在上面用弹簧测力计拉动。记录滚动摩擦力的大小。将小车倒过来,平面向下做一次,记录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比较结果。使两接触面彼此分开的方法:润滑油,磁悬浮,气垫。摩擦与我们播放视频摩擦与我们 观看视频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勇于探究生活中的物理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学习的内容;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对本节学习情况进行简要评价。课外小习作:如果没有摩擦回顾本节学习内容;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考虑完成物理小作文。巩固提高;拓宽视野。作者:应城市实验初中 齐新国 2017-8-9第 5 页(共 4 页)教 学 反 思摩擦力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这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例子和简单的学生实验来进行的,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静摩擦力在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已无法回避,学生对简单情形下静摩擦力的有无、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大小的判断并不困难,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并作了适当的安排,目的是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