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讲人:XX,课程目录,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学生的人格发展,1,2,3,本章重点提示:心理发展的含义、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最近发展区概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以及中学生自我意识特点,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一)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 连续性与阶段性 后一阶段的发展基于前一阶段 新特征取代旧特征 2.定向性与顺序性 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出生 成熟 衰老 死亡 3.不平衡性 不同系统的不同进程 同一机能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速率 4.差异性 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11、12岁) 少年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期(65岁死),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17、18岁),初中阶段。半成熟、半幼稚。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高中阶段。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分裂的危机 。,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奥地利生物学家劳伦兹(K.Z.Lorenz)曾发现,小鸭子在出生后不久所遇到的某一种剌激或对象(母鸡、人或电动玩具),会印入到它的感觉之中,使它对这种最先印入的剌激产生偏好和追随反应。当它们以后再遇到这个剌激或和这个剌激类似的对象或剌激时,就会引起它的偏好或追随。,第一节 学生心理发展的概述,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发生认识论”主要研究作为知识形成基础的心理结构(即认识结构)和探讨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与教育,心理发展阶段说,阶段性;独特性;顺序性; 连续性。,心理发展观,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影响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心理发展建构说,图式、同化顺应、平衡,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改变;顺应则是质的变化。,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是指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动作或活动是指外部动作和内化了的思维活动。,指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认知结构。,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主体发展趋向,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平衡。,(1115岁)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711岁)获得了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可进行逻辑运算(需具体事物支持)。,(02岁)感觉和动作分化,(27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未掌握守恒。,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在桌子上放置三座山的模型,在高低、大小、位置上,三座山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实验时,先让一个三岁的幼儿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偶娃娃放置在对面。此时实验者要幼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娃娃看见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结果发现,该幼儿采同样的方式回答两个问题;只会从自身所处的角度看三座山的关系(如两座小山在大山的背后),不会设身处地从对面娃娃的立场来看问题。,imaginary audience,即假想观众。这是青春期思维的自我中心的一种表现。无法区分自己的关心焦点与他人关心焦点的不同。,第二节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是个体心理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在有指导的情景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指外部的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东西,把客体的东西转化为主体的东西。,心理发展观,最近发展区,内化学说,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与教育,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发展区,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最近,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第三节 学生的人格发展,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人格发展阶段,教育价值,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少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后期,探讨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帮助受教育者顺利发展。,埃里克森心理社会(人格)发展阶段, 婴儿前期(01.5岁): 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婴儿后期(23岁): 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人格)发展阶段, 幼儿期(45岁): 主要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实现。 童年期(611岁): 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人格)发展阶段, 青少年期(12-18岁): 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避免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 成年早期(18-25岁): 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埃里克森心理社会(人格)发展阶段, 成年中期(25-50岁): 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克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 成年后期(50以后 ): 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完善感,克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第三节 学生的人格发展,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第三节 学生的人格发展,社会自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最原始的形态 3岁左右基本成熟,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自我评价的独立性迅速发展 3岁以后至少年期基本成熟,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李飞,二十八岁,男,未婚。1982年1月出生,出生具体坐标北纬197.5度,东经36.55度。出生地:医院。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名列前茅。品学兼优,连续三年获得学院奖学金。 曾担任系学生会外联部干部、系团总支组织部副部长、班级生活委员等。本人性格热情开朗,待人友好,为人诚实谦虚。工作勤奋,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尽职尽责,有耐心。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第三节 学生的人格发展,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的,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社会化: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伴群体,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和健康人格的发展。,Thank You!,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