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按照经济规律办事 认真做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唯实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宽广的社会 主义大道上胜利地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在人类发展史上,仅仅是短暂的一瞬。但是,我们国家是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渡过这三十年的。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一个贫穷落后、任人欺凌的旧中国,一跃成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的新中国。今天,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就象巨人一样,坚 强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三十年来,我们前进 的道路是不平坦 的。旧中国留下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我们不得不在空地上建设社会主义。国内外的阶级敌 人,公开地和隐蔽地 向我们发动了多次进攻,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倒转历史前进 的车轮。面对这一切,我们伟 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国防等各条战线 上都取得了辉煌 的成就。就以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来说,虽然受到林彪、陈伯达、“四人帮”的严重干扰破坏,出现过曲折和起伏,但是总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从年到年,我 国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同时期美国为,日本为,西德 为,苏联为。我 国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同时期美国为,日本为,西德为,苏联为。我 国的主要产品产量成倍或儿 十倍 的增长。年,粮食已达,亿斤以上,占世界第二位煤炭已达亿吨以上,占世界第三位。钢已达,多万吨,占世界第五位电力已达,多亿度,占世界第七位,石油已超过一亿吨,占世界第八位机床 拥有量超过日本、西德,居世界第三位。铁路解放初期只有公里,年已发展 到,多公里。在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和国防尖端 方面,我们也取得了可喜 的成绩。我们主要依靠 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 了原 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大 大提高了我国科学技术的水平,推动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过三十年的建设,我们已经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 国民经济体系,已经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打下了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的立足点。当然,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正视我们所遭受的挫折,清醒地看待我们前进中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建国以来,主要是由于受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也由于在某些时候,工作不谨慎,违背客观规律,思想指导上发生过一些错误,因而使社会主 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始终一贯地、充分地发挥出来,没有能够取得本来有可能取得的更大成就。我们决不能 自满自足,安于现状,而必须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总起来看,在过去三十年里,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了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正是依靠这四项基本原则的力量,我们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也纠正了自己工作 中的失误,保证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粉碎“四人帮”以后,亿万人民欢欣鼓舞,全国出现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林彪、“四人帮”使社会主义经济蒙受的严重创伤,并不是在短时期里就能够 完全医治好的。去年十二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由于林彪、四人帮的长期破坏,国民经济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些重大的比例失调状况没有完全改 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 配中的一些混乱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城乡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系列 问题必须妥善解决。我们必须在这几年中认真地逐步地解决这些问题,切实做到综合平衡,以便为迅速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三 中全会根据我 国的国情,作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从今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 上 来。今年春天,党中央又针对我 国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集中三年时间,认真搞好国民经济的 调整、改革、整顿、提高。这是我们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之后的第一个战役,必须努力打好。华国锋同志还着重指 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四个方面 的任务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 的,但是调整是目前国民经济全局的关键”。应当看到,目前的调整同六十年代初期那次调整并不完全相同。在那次调整 中,国民经济各项指标一般来说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而这次调整是有下有上,在调整 中前进。这样的调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积极的,是为了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迅速而又稳步地把四个现代化搞上去。我们应 当坚决按照党 中央的部署,全力以赴,认真做好 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当前,在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的问题是,调整的方针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大家都知道,我 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突出表现在基本建设战线过长,重工业太重,挤了农业、轻工业,影响了人 民生活 的改善。显然,调整首先就应 当坚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但是,半年多过去了,一方面,某些地方不该上马 的项 目还在继续上另一方面,许多该下马的项 目下不了马。所以,基本建设规模仍然超过我国现有的物力、财力所能够负担的水平,先生产后基建,先挖潜后新建的原则仍然得不到落实。还应当看到,今年轻工业投资在工业总投资中的比重仍低于第一个五年计划,上半年轻工业增长的速度仍低于重工业增长的速度,因此,轻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一方面基本建设的支 出减不下来,轻工业生产又上不去,另一方面,为了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增加工人、农民的收入,消费基金扩大 了。这样,就加重 了财政的负担和市场的紧张。调整是 目前国民经济全局的关键。如果不迅速扭转现在调整方针不能很好贯彻的局面,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的间题就解决不了,改革、整顿、提高就很难进行,党 中央提出的打好四个现代化第一个战役的任务就无从实现。为什么会出现调整不下去的情况一个重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一致。例如,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是否还严重存在调整究竟是十分迫切还是不那末迫切有下有上,在调 整中前进应当怎样理解,怎样掌握调整积累和消费、农轻重这些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应 当采取什么措施,调整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间题,在经济部门、理论界都还有一些不 同的看法。思想认识不统一,行动当然就不可能完全一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回顾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 的历程时指出“保持必要的社会政治安定,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国民经济就高速度地、稳定地向前发展,反之,国民经济就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这是对我国社会主 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 也指明了在三年的调整工作以至今后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识和运用经济规律的重大意义。当前,为 了在人 民内部统一思想,步调 一致地去夺取四个现代化第一个战役的胜利,我们必须坚持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调 查研究,总结经验,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只有广大的干部和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了经济规律,在经济活动中尊重经济规律,调整的方针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为此,我们认为至 少有以下几个经济理论 问题是迫切需要深入研 究和广泛讨论 的。第一,国民经济 的调整工作怎样才能符合杜会主义基本经济规体的要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体现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 的特征。它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许多经济规律中是起主导 作用 的。斯大林在谈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关系时指出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只是在具 有国民经济的计划发展所要实现的任务时,才能产生应有 的效果。而这个任务是包含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中的。因此,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作用,只是 在它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为依据时,才能充分发挥起来。可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对于 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方 面的比例关系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首先就应当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但是,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期间,不准讲经济规律,尤其不准讲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规律。他们指责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表述,只偏重于经济,没有包括他们所谓的“政治挂帅”。张春桥公开叫嚷,八亿人 民生 活苦点没有关系,妄图否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在林彪、“四人帮”的长期干扰破坏下,许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的这条经济规律,在思想上逐渐淡漠 了。粉碎“四人帮”以后,我们重新提出要宣传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尊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报刊上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总的说来,对这个问题仍然重视不够。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 的手段。斯大林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 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 物 质和文 化 需要”。在这里,生产的目的和达 到 目的的手段是统一的。但手段毕竟要服务于目的。如果离开了满足社会及其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这个目的,为生产而 生产,这本身就违反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关键的间题,是要处理好长远利益 同当前利益的关系,整体利益 同个人利益的关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越低,越应 当把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需 要 放 在第一见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间题,人民出版社年版,第页。位。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文化仍然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因此,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按照社会主 义基本经济规律办事,首先就要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保证人民的生活逐年有所提高。这一点做到了,然后再拿出力量来搞基本建设。但是,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 自年以来,大多数年份没有处理好国家建设和人 民生活的关系,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了人民生活 的改善,挫伤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当然,也影响了生产的发展。这是违反客观经济规律,首先是违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受到的惩罚。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在长期的社会主 义建设 中,不注意随着生产的发展相应地提高人民的生活,紧吃紧穿搞建设,是行不通 的。因此,在当前的调整工作中,我们必须 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 的经验,把尊重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放在首要的地位,坚决把国民经济比例调整好。第二,在调整工作 中,要足够地估计农业劳动生产率目前的水平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农业是 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对于这个规律的内容,马克思多次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因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的首要的条件,所以在这种生产中使用的劳动,即经济学上最 广义的农业劳动,必须有足够的生产率,使可供支配的劳动时间,不致全被直接生产者的食物生产 占去,也就是使农业剩余劳动,从而农业剩余产品成为可能。进一步说,社会上的一部分人用在农业上的全部劳动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必须足以为整个社会,从而 也为非农业工人生产必要 的食物也就是使从事农业的人和从事工业的人有实行这种巨大分工的可能并且也使生产食物的农民和生产原料的农民有实行分工的可能。”毛泽东同志总结国内外社会主 义建设的经验,也一再指出,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首先加强这个基础。经典作家的论述明确告诉我们,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对于社会分工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在客观上起着制约 的作用。人类的经济发展史充分证明,这种制约作用是始终存在的。而且,农业劳动生产率越是低,社会对农产 品的需求越是不能充分满足,农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也就越强。建国 以来,我 国的农业生产 同旧中国相比,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截至目前,农业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同一些经济发达 的国家相比,差距甚大。例如,我国农业劳动力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而美国只占总人口的不到。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的粮食和肉类,我 国分别为,。多斤和多斤,美国是,。多斤和,多斤。全国每人占有的粮食,我国是多斤,美国是,多斤。我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只能养活几个人,而美国能养活多人。当然,我们的农业生产决不是停步不前的。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过程中,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