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5页
第2页 / 共85页
第3页 / 共85页
第4页 / 共85页
第5页 / 共85页
第6页 / 共85页
第7页 / 共85页
第8页 / 共85页
第9页 / 共85页
第10页 / 共85页
亲,该文档总共8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外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国家级骨干教师 曹卯子英语外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v第一部分 几种观点和我的认 识v第二部分 他山之石v第三部分 教法流派v第四部分 专业成长 v第五部分 几种技能v第六部分 几个问题第一部分 几种观点和我的认识v二、“习得”与“学得”v三、双语教学v四、学习英语的年龄 v一、英语教学定位第一部分 几种观点和我的认识v一、英语教学定位1、二语:指在本国内,人们学习并 使用的非自己母语的语言。2、外语:指在本国以外的某个国家 或区域讲的非自己母语的语言。3、二者区别:(1)“二语”通常在本国内有官方地位或被认 可,而“外语”则没有。(2)“二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的目的不同。(3)“二语”比“外语”有更多的环境支持。4.基本认识:(1)英语在我国不是“二语”而是“外语”。(2)在我国环境里进行英语教学不是二语教学而 是外语教学。v二、 “习得”与“学得”英语辅导报社社长兼总编包天仁教授认为:解决对英语教学类型的认识,即究竟是习得还是学得问题,是当务之急。要搞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TEFL)还是二语教学(TESL)问题。母语可以习得,二语也可以习得,但外语是不能习得的。复旦大学陆效用教授撰稿认为:不管是外语教学还是二语教学,说的都是一回事;外语学习和二语学习是一码事,二者均是指母语之外的语言学习;习得和学得是通用的,对于语言教师来说,不必探究那些语言知识或技能是习得来的,哪些是学得来的。v我的看法:首先,习得和学得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v其次,我认为母语、二语、外语均可习得,只是程度不一。 v再次,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均可习得和学得,只是程度不一。 v最后,既然习得和学得,尤其是习得,对儿童的学习有很重要意义,我们就应创造条件、营造习得环境或近乎习得环境以促进儿童更快、更轻松、更好的学习,从而达到我们的语言教学目的。三、双语教学(一)、什么是双语教学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双语现象指个人 或语言集团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必然产生于能够经常进行双语接触 的双语环境里。双语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指在一个国家 或地区利用两种语言上课。双语教学就是实施双语教育的手段,也泛指双语 教育 。在全部学校或部分学校实行双语教学,即把两种语言都作为学习不同科目的教学语言和学习的科目。但是,并 非全部课程都用双语,而是一些课程用一种语言教学,另 一些课程用另一种语言。另一种形式,即在一些学校用一种语言教学,另一些 学校用另一种语言教学。乙类双语教育是为了增加学生对所学二语或外语的接 触机会而实施的,其目的在于优化目的语的学习环境。它 的做法是用作为目的语的二语或外语去教授目的语以外的 部分课程或全部课程。甲类是为了实施国家或地区的语言政策而实施的双语教育。 (二)、双语教学的模式与要求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过渡性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 保留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概括而言,双语教学模式就是使用学生需要保护或学习的 语言作为非外语/二语学科的教学语言,能够全浸者全浸 ,否则过渡一下再全浸。 前提条件:各课教师或进行双语教学学科的教师除了精 通本学科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还要精通用作教学语言的 外语或二语。 v四、学习英语年龄探讨相见欢【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v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阑阑玉砌应应犹在,只是朱颜颜改。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东流。第二部分 他山之石一、台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文件的演进及其对大陆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二、香港小学教学启示三、其他国家教育第二部分 他山之石一、台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文件的演进及其对大陆 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一)1994年国民中学英语课程标准1994年标准,主要包括“目标”、“时间分配” 、“教材纲要”、“实施方法”以及“附录”等五部分。(二)国民中小学英语课程纲要 由“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分段能力指标” 、“分段能力指标与十大基本能力之关系”、“实施要点 ”以及“附录”六个部分构成。 基本能力: 了解自我与发展潜能; 欣赏、表现与创新; 生涯规划与终身学习; 表达、沟通与分享 尊重、关怀与团队合作; 文化学习与国际了解; 规划、组织与实践; 运用科技与资讯; 主动探索与研究; 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1、基本理念目的理念是:“国民中小学英语课程宗旨在奠定国人 英语沟通基础,涵泳国际观,以期未来能增进国人对国际 事务之处理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内容理念是:“教 材内容及活动设计宜生活化、实用化及趣味化;体裁多样 人。”实施理念是:“英语课程强调营自然、愉快的语言 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之学习兴趣和基本沟通能力。上课 宜采轻松、活泼之教学模式。”“沟通能力之培养宜透过 多元教材与活动练习,让学生藉由多方面语言接触,及实 地应用来学习英语,而非由老师单向灌输方法结构等语言 知识。为了维持学生之学习动机且不增加学习负担,教材 之分量及程度宜适中,学生之学习兴趣与吸收能力应胜于 教学进度之考量。” 2、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 的兴趣与方法;增进对本国与外国文化习俗之认识。3、分段能力指标纲要将英语科课程分为国小及国中两个阶段,提 出要“运用儿童在发音学习方面之优势,于国小阶段强调 听、说教学,让儿童借由丰富的英语听、说经验,奠定良 好的英语口语沟通基础。” “国小阶段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国中阶段则听、 说、读写并重。”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语学习的兴与方法”方面, 纲要首次要求学生:“体会学英语的最终目标在沟通表 达,方法知识只是学习的工具,并非学习的目标。”4、分段能力指标与十大基本能力之关系培养学生“可以带着走的基本能力”,而非过去课程 标准所信笺的学科知识。“透过主题、沟通功能及教学活动之设计”,使“英语 课程所培养之能力可呼应并达成部分基本能力之精神”。5、实施要点纲要“实施要点”部分,主要列述了对“教材纲 要”、“教材编纂原则”、“教学方法”、“教学评量”、“教 学资源”等五个方面的要求。(1)教材纲要部分纲要强调:“英语课程应符合趣味化、实用化 和生活化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材之内容取 材,应涵闰主题与体裁、沟通功能以及语言成份三个 部分。其中,语言成份包括字母、发音、字汇、句型 结构四个方面。 教材所涵盖的主题层面宜多元,以学生日常生活相关 之主题。对句型结构的要求是:“国小、国中教材可采用之 句型,应以基本常用为主,避免冷僻、抽象之方法知 识的灌输。”(2)教材编纂原则部分纲要指出:“国小、国中之英语教材包含 有声教材及平面教材。各种教材的编制以学生之 兴趣及需要依归,内容实用、浅显、生动活泼且 有趣。编制教材宜参考分段能力指标及附录中所 列之主题、体裁及沟通功能,以落实英语课程目 标。”教材的主题应与学生之生活密切配合,体裁 宜随着学生年龄及英语能力的增长呈现多元的风 貌。赋予了学校和教师主动发展课程、自编教材 的机会。(3)教学方法部分“应尽量适应以英语进行”,“并突破 由教师作单向知识灌输的模式”;“尽量透 过情境地化的活动、双向互动的练习,让学 生从活动中学习。”“教学实施强调适进复习,实地应用, 不要求死背强记,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对于英语程度较高之学生,应视而不 见其程度,担供适当之课外补充教材,以期 能尽量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4)教学评量部分纲要指出:“教学评量宜采用多 元化的评量模式。国小阶段可采取形成性 评量,了解学生之学习起点,评量其个别 之进步情形,亦可采用档案评量的方式, 将学生之积压项学习活动表现详加纪录, 作为评量的参考,同时也可将学生的学习 态度、认真程度等都列入评量范围。(5)教学资源部分(6)附录(三)英语课程文件演进1、以“课程纲要”取代“课程标准”2、将学习英语的年龄向下延伸3、淡化课程的知识性4、将课程目标与人的发展所需的十种能力联系起来 5、对能力指标提出具有一贯性的分段要求6、课程内容更加集中、简易7、提出情境化、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8、教学评价更加全面,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9、更加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选用10、教材编写不再提出具体编写方式(四)台湾英语课程文件的演进对大陆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1、课程标准应当走向“纲要化”2、 应赋予“以人为本”更丰富、明晰的内涵3、课程目标应更加集中,课程内容应更加 开放灵活4、以“互动教学”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5、应注重营造真实自然的英语学习环境第三部分 教法流派一、国外教法流派1、语法翻译法2、直接教学法3、听说法4、交际法 二、国内教法流派1、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 包天仁2、张思中外语教学法 张思中3、英语“三位一体”教学法 马 承4、外语立体教学法 张正东5、 辩证综合法 李庭芗中国儿童英语“三文治故事教学法” 【创始人简介】纪玉华 山东青岛人。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外语系,攻读英美语言文学,1985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目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现任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文系教授、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生导师、外语教学法研究室主任。国家级课题“儿童英语故事教学法新探”负责人。(二)“三文治故事教学法”的名称何时、何地首次公开使用?在我国,该教学法名称于1997年首次公开使用 在国外,该名称首次亮相是在1998年。 一、“三文治故事教学法”的名称何时、何地首次公开使用? (一)什么是“三文治故事教学法”? “三文治故事教学法”(Sandwich Story Methodology),是 一种以母语夹着外语的方式通过讲故事教外语的方法二、“三文治故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和理论依据 (一)“三文治故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词在句子中教,句子在篇章中教,篇章围绕故事写,故事围 绕兴趣选,兴趣以理解为前提,理解靠母语来支持,母语 是通往英语的桥梁,英语是学习的最终目标。 (二)“三文治故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从发展心理学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的故事性 2从发展心理学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的娱乐性3从“最近发展区”理论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的渐进性 4从重复和记忆的关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v语言重复的类型1从重复者的行为方面看,重复可分为有意识重复和无 意识重复。 2从重复的内容方面看,有意识重复和无意识重复又可 分别分为有意义重复和无意义重复。无意义重复即机械重 复或与现实无关的重复;有意义重复即与现实有关且基于 理解之上的重复。3从重复者的感受方面看,有意识的有意义重复又有无 乐趣和有乐趣之分。 综上所述,语言重复可归纳为6种类型:(1)“有有 有”型(即有意识有意义有乐趣);(2)“有有无 ”型(即有意识有意义无乐趣);(3)“有无有” 型(即有意识无意义有乐趣);(4)“有无无”型 (即有意识无意义无乐趣);(5)“无有有”型( 即无意识有意义有乐趣);(6)“无无有”型(即 无意识无意义有乐趣)。v语言重复与语言记忆的关系影响记忆的因素非常多,至少有以下四大因素:(1)时间因素 (2)材料性质因素 (3)材料数量因素 (4)输入方式因素 从重复与记忆的关系看“三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