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布森和沃克的“视崖”视崖 实验背景知识 实验介绍 实验应用 竖立在加拿大多伦多市中心,高逾500米 的世界最高的电视塔是游客必去之处。此 塔最独特之处是在其350米高层所建的玻璃 地面。面对这块呈扇形的玻璃地面,几乎 每个试踏越的游客都战战兢兢,如再俯视 玻璃下面350米以下的地面景物,更为惊心 动魄。这种恐惧是深度直觉造成的。 所谓深度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 前后相对距离的直觉。它能够了解环境中 各种物体的位置排列,从而引导人的运动 活动,在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婴儿,当他们可以爬行以后,很多父 母就开始为他们会不会从某个地方摔下去 受伤而担忧,深度知觉可以使婴儿避免从 床上、台阶上摔下来,减少意外伤害。 关于婴儿所具有的的深度知觉是天生存在 机制还是通过后天的经验发展的这一问题 存在争议 实验目的了解婴儿深度知觉发展的状况并检测婴儿的深度 知觉是先天具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 实验过程试验装置的设计如下:一张特制的1.2米高的桌子 ,边缘有护栏,桌子表面的一半时 结实的桌面, 另一半则没有桌面,是空的。用红白格相间的棋 盘布从结实的桌面上扑到空桌面下方的地板上。 然后在整个桌面上覆盖一层透明的玻璃。在玻璃 上中间放一块0.3米宽的中间板。这样,在中间板 的两侧就形成了“浅滩”和“深渊”,中间板和 玻璃平台的高度相差不多。从中间板上看,有结 实的桌面的一侧看起来似乎像个“浅滩”,而另 一侧则是“悬崖”。 此实验的被试由36名年龄在614个月的婴儿 和他们的母亲组成。做实验时,把每个婴儿轮流 放在视崖的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浅滩”一侧唤 引自己的孩子,然后在“深渊”的一侧唤引自己的 孩子。在实验过程中,36名被试婴儿中有27名在母亲的 招引下愿意从中间板爬过“浅滩”到母亲身边,只 有3名“冒险”婴儿极为犹豫的爬过“悬崖”,其余几 名婴儿不愿意离开中间板。当母亲在“悬崖”一侧 呼唤孩子时,大部分婴儿的反应是拒绝爬过悬崖 ,他们不愿意朝母亲的方向爬而是朝向相反的方 向爬,他们试图逃避或试图另寻通往母亲的途径 ,还有一些婴儿因为不能到母亲身边而哭起来。 (如下图)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婴儿能感觉到视觉悬崖的 存在,很早就具有了深度知觉的能力,并 且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随着年龄递增不断 发展。 吉布森和沃克对深度知觉问题进行了更加 深入的研究,给出一个精确的数据:9个月前 的婴儿的深度知觉阈限为26cm。但是实验 的被试是614个月的婴儿(更小的婴儿 因为不能够自主运动,所以无法进行实验 ),因而不能判定是先天具有的,有可能 是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活动中,通过不 断尝试和错误(摔跤)学会的。于是吉布 森又用动物幼仔做被试,以此作为视崖实 验的参照,因为大部分的动物幼仔比婴儿 能更早的进行自主运动 对动物幼仔的实验结果如下: (1)对小鸡山羊的测试。小鸡出壳后马上能自己觅 食,小山羊出生后很快就能直立行走。测试结果 是它们一次也不会走向“悬崖” (2)对小老鼠的测试。结果“浅滩”和“悬崖”对他们 并无区别,他们走向两侧的概率是一样的。因为 老鼠靠嗅觉而不是靠视觉寻找食物。 (3)对小海龟的测试。76%的小海龟爬到“浅滩”的 一方,24%的爬到深的一方。不小一部分小海龟 爬过”悬崖“,可能是因为海龟的深度知觉能力较 差,也可能是因为海龟的他们生活在水里,它们 不会害怕“摔跤”。 实验结论:他们的测试结果和进化论是一致的,很多 动物如果要生存,就需要在能独自活动之 前具备深度知觉能力,否则会有很多潜在 的、致命的危险。所以,很多动物特别是 形成自主运动较快的动物所具有的深度知 觉能力是天生的。 教育者怎样促使婴儿的深度知觉能力的发展?1、帮助婴幼儿活动、爬行2、锻炼孩子自己走路3、让孩子做有益于健康的游戏总之,要让孩子多接触外界事物,多积累 感觉方面的经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