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8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5页 / 共48页
第6页 / 共48页
第7页 / 共48页
第8页 / 共48页
第9页 / 共48页
第1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LOGO华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综合测试(三)龙 猫 2015年12月22日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v司马迁说的“通古今之变”,就是要探寻规律、探 讨命运。本质性连续就是规律,而不论现象有怎样 的变化和变形。如何做到“通古今之变”?比如, 当前我们常听到关于社会不公的声音。如何认识和 对待社会不公问题,需要历史地考察。30多年的改 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快速发展不 可避免地使许多历史中的问题更加凸显,这些问题 也关涉规律和命运。其实,像社会不公这类问题有 更深层的历史原因,需要史学参与解析。勇于面对 现实的史学应该能够提出可资参考的解决之路,但 实际上我们的史学还没有顶上来,功能还亟待全面 发挥。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v 1下列关于“探求历史规律问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是 v A探求历史规律问题,要有充分的才、学、识、德、胆去 揭示历史之“真”。 v B探求历史规律问题,要通过对历史材料进行抽象,探求 历史内在的本质之真。 v C探求历史规律问题,还需要马克思主义等先进的理论来 指导。 vD探求历史规律问题,可以解决我们当前 遇到的关于社会不公的问题。【说得太绝对 ,“应该能够提出可资参考的解决之路”】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v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vA历史著作的记述本身就有“直书”“曲 笔”“虚言”等差别,所以不可信。(“直 书”还是可以相信的) v B后人因对历史的认识有立场、观念的差别,故求“真” 是不容易的事。 v C只有弄清历史现象之“真”,才有可能探寻历史规律、 探讨历史命运。 v D有时,人们会由于利益纠葛而掩饰、扭曲历史,不敢面 对历史的真实。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v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v A我国周初提出“夏鉴”“殷鉴”,其后又有“以古为鉴 ,可知兴替”等“以史明道”的论述,说明我国史学自古 以来就强调“经世致用”。 vB苏轼对历史上租佃关系的认识和吕陶一样,而 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才把古今剥削规律的谜底 基本说透了,揭示出历史内在的本质之真。(“直 书”还是可以相信的) v C不论历史现象有怎样的变化和变形,都是有规律的,司 马迁说的“通古今之变”,就是要探寻规律、探讨命运。 v D勇于面对现实的史学应该走到前台来,对当今我们面临 的很多有关民族和人类命运问题,提出可资参考的解决之 路。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v 4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v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 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v 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 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v 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 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v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 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 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原文标点 为“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 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呆送还 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v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v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 帝的高级秘书官。 v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 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v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 ,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v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 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v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v A张学颜深得有关官员赏识。大学士高拱推荐张学颜任辽 地巡抚,有人质疑高拱力争,侍郎魏学曾的看法与高拱 一致,张学颜最终获得任命。 v B张学颜敢于治理,恪尽职守。辽地边境线长,兵马耗费 粮草很大,无法支撑,大饥荒使兵马损失惨重,张学颜采 取多个措施,巩固边防。 v C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 ,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呆,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 的赵完,维护了国家利益。(“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 完”错,应是皇帝下令逮捕赵完) v D张学颜精于心计,体恤百姓。他写了关于会计的书,治 理庄田,清理各种弊端;对陷入困境的百姓给予关照。明 朝被认为最富裕的时期,他出过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v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v(1)张生卓荦倜傥,人未之识也,置诸盘错,利 器当见。(5分) v答案:张先生卓越出众,人们还没有了解他,把他 放到复杂环境中,(他的)杰出的才能就会显露出 来。(得分点:“卓荦倜傥”“识”“器”“见” 各1分,句意1分) v(2)黜懦将数人,创平阳堡以通两河,移游击于 正安堡以卫镇城,战守具悉就经面。(5分) v答案:罢免几个懦弱的将领,创建平阳堡来沟通两 河,把游击巡逻之军迁移到正安堡来保卫镇城,进 攻守卫的器械全部加以经营谋划。(得分点:“黜 ”“具”“经画”各1分,句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慈姥矶 何 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苦辛”之词人何逊v何逊的诗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等方 面的有益探索,不仅进一步发展了 “永明体”,为律诗走向成熟做出 了贡献,而且在状物抒情、意境创 造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的成就与特 点,也使得他在齐梁之际成为独树 一帜的优秀诗人。 v由于他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意, 其诗多“苦辛”之词,不平之鸣。 他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 往往寓目即书,不喜用典故,写景 抒情极为精妙,格调清新婉转 。何逊(?518) 南朝梁诗人,字 仲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v 1诗的颈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加以赏 析。(6分) v答案:“合”“浮”(2分)“合”字写出了诗人 远望时看到的田野和沙滩合成一片的景象,给人一 种空旷的感觉。(2分)“浮”字写出了诗人往更 远处望时看到的连绵的远山被暮靄笼罩的景象。给 人一种苍茫之感。(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v 2诗人的情感有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v 答案:诗人的情感由开始的“暂解去乡忧”变为后来的“ 客悲不自已”。(准确概括,给2分)开始有友人相送,和 友人一同欣赏黄昏的景色,暂时缓解了离开家乡的愁苦, 后来踏上行程,遥望前路,看到的是一片空旷、苍茫的景 象,又看到了很多回家的船只,于是离家思乡的愁苦变得 更加深重了。(详细分析,给3分,此处分析,如把“归舟 ”理解为“友人乘船回去”也可以。)(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v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v(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v(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v(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v再后来,鸟林的所有猎手忽拉一 夜间全消失了。 v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八百里大崎 山上活跃着这样一支神秘的队伍 :他们除了用枪,最拿手的就是 利用陷井、套子、竹箭等森林中 随手可得的东西对付日本鬼子, 叫他们防不胜防。听说,这支队 伍骁勇善战,神秘莫测。还听说 ,他们的带头人是一个不善言语 的中年汉子。对了,他的身上永 远都带着一把弩。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v(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 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v答案:明线是张明,暗线是漆武。(2分) v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暗线设置悬念,不仅使小说 情节更为集中紧凑,而且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艺 术感染力)。(2分) v明暗线索交织,两人的行为(事迹)时时关联, 逐步呈现,突出了人物形象,表明两人都是真 正的猎手。(2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v(3)小说中漆武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v答案:打猎本领高超。他用一把弩就独自 杀死了一只豹子,还在危急关头射杀豹子, 救了张明;为人低调,能为他人着想,不 慕虚名。他在危急时刻杀死豹子救了张明, 却不张扬,还巧妙地照顾张明面子,不善言 语,不图虚名;热爱祖国,智勇双全。抗 战时期,他带领一支队伍,骁勇善战,利用 各种武器对付日本鬼子,叫敌人防不胜防。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v(4)小说标题“真正的猎手”有哪些作用和内涵 ?请结合文本分别加以分析。(8分) v答案:作用:“真正的猎手”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张明和漆武的故事都围绕它展开,标题具有线索 的作用;“真正的猎手”是对漆武和张明的高度 评价,具有赞扬人物形象的作用。 v内涵:“真正的猎手”一语双关,不仅指主人公 漆武和张明是打猎的好手,也指他们是抗日杀敌的 英雄;“真正的猎手”不仅指主人公打猎本领高 超,也指主人公的精神品质高尚。(“作用”和“ 内涵”各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v根据饶宗颐自己的归纳,其 涉猎的领域可分为:敦煌学 、甲骨学、词学、史学、目 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 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 。学界对其评价为:饶氏治 学,不仅“几乎没有一个时 代是交白卷的”,而且 “只要触角所及,莫不一针 见血、入木三分”。也就是 说,他在所涉猎的研究领域 中,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v2014年金秋,97岁的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荣获“ 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组委会在给饶宗颐 先生的颁奖词中称,“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 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 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 ,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 ,已臻化境” v饶宗颐著述3000万言,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 400余篇,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集10余种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v(2)饶宗颐的学术研究有什么特点?请结 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v答案:涉猎领域广泛,有八大门类;上及 夏商,下至明清,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 白卷的。 v学术研究贯穿一生,善于创新,在学术研 究上拥有50项“第一”;见解独特,在所涉 猎的研究领域中,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 v著述甚丰,成就巨大,荣誉众多。(每一 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v(3)饶宗颐认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 大学问需要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要 分析。(6分) v答案: v忍受孤独,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 索。 v不要注重外在的风光,要注重内在修养。 v有积极向上的态度,坚守自我,对未来有 坚定的信念。(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v(4)饶宗颐“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的人生追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 体分析。(8分) v答案:事业上:著述颇丰,著述3000万言 ,专著60多种,各种论文400余篇;(2分) 学艺双携,刊行诗文作品集20余种、书画 集10余种,白描天下独步。(2分) v生活中:以有益于人作为自己事业的出发 点和归宿;对社会充满悲悯之心,无私捐献 藏物和钱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