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3页 / 共82页
第4页 / 共82页
第5页 / 共82页
第6页 / 共82页
第7页 / 共82页
第8页 / 共82页
第9页 / 共82页
第10页 / 共82页
亲,该文档总共8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 (并序并序 )是谁,在是谁,在桃花源记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中为我们勾勒 了一个理想社会?了一个理想社会?陶渊明陶渊明晋书陶潜传 : “素简贵,不私事 上官。郡遣督邮至 县,吏白应束带见 之。潜叹曰:吾 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拳拳事乡里小人 邪! 义熙二年,解 印去县,乃赋归 去来。” 后人称赞他为“千古隐逸之宗”,“采菊东 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陶渊明一生的写 照,不同流合污,品格高尚的如菊花般 清雅淡香。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不及也。苏轼与苏辙书 前人评价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时期大 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五柳先 生,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 江)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思 想中融入了儒道两种精神。前期(41 岁以前),他渴望进取,做过江州祭 酒,刘裕幕下镇军参军、彭泽令,时 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41岁以后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 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 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 官场彻底决裂。归隐后第二年,他家 乡遭焚,生活陷入极端贫困,但他安 贫乐道;元嘉三年,江州刺史檀道济 劝他出山,他守节不仕。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 五言诗成就最高。他的五言 诗可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 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 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 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 批评家常称其为“田园诗 人”。陶渊明现存文12篇, 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在 艺术上平淡、自然、朴素, 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 强的感染力。 主要作品:归园田居 饮酒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 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 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长于诗文辞赋。他 的作品有两类题材:一类 是描绘田园美景,寄托他 洁身自好的高洁志趣;另 一类寄寓抱负,多悲愤慷 慨之音。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 ,辞赋归去来兮辞著 称文史。 后人对陶渊明的评价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俗;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 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 苏东坡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庐峰烟,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因高偶成句,俯仰愧高山。 白居易题岳阳楼陶渊明诗,人皆曰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 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底人 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朱熹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 欧阳修前人评价二、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 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 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陶潜 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 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鼓 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 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 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 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 ,赋归去来兮辞。 回回 去去 吧吧归 去 来 兮 辞助词,无实义助词,无实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回回 去去题 解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 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 体,也称楚辞。辞句式散文化,一般押韵。两句一组,四句一节。六字句为主,一般每句三拍。chuchngyng熹微znshngminjioxiyhunyotiohunggozhok正音:惆怅飏x樽觞眄庭柯矫岫翳盘桓棹窈窕遑遑皋全班诵读全辞。要求读出语调、语 气、语速、语顿、语意。四、通读序文,理顺小序的意思 。注意个别字词。1.生生所资2.脱然3.靡途4.遂见用于小邑5.稔6.寻通读序文,理顺小序的意思。注 意个别字词。1.生生所资:所赖以维持生活的(生:名词活用为动词,维持)2.脱然:轻快的样子3.靡途:没有门路4.遂见用于小邑:所以被任命为小 县县令5.稔:庄稼成熟6.寻:不久通读序文,了解陶潜辞官归隐的 原因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已交病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 骏奔性本爱丘山,做官“深 愧平生之志”。我的家境贫困,耕种田地不能维持自己 的生活。家中孩子很多,米缸里经常没有存 粮,所赖以维持生活的物资,我也没有获取 它们的技能。亲戚朋友多劝我出去做个小官 ,自己心里也产生了这种念头,但苦于没有 门路。刚巧碰上有出使到外地去的事情,各 地州郡长官都以爱惜人才为美德,叔父因为 看到我贫苦就加以推荐,于是被任命为小县 县令。这时战乱没有平息,心里害怕远地的 差使。彭泽县离开家乡只有一百里路程,公 田收获的粮食足够酿酒之用,因此就要了下 来。但过了没几天,思念田园,归乡的念头 就产生了。为什么呢?因为我的本性坦率自然,不会勉强做作; 饥冻虽是急迫之事,但违背自己本心就会 使人感到十分痛苦。虽然自己曾经做过官 ,但都是为生活所驱使;于是感到烦恼, 激动不已,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但还是想 等到庄稼成熟以后,就收拾行装连夜离去 。不久,嫁给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要 急着前去奔丧,就自己弃官离职了。从秋 八月到冬季,做了八十多天的官。就针对 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 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时在乙巳年十 一月。四、关于“序”本文分“序”和“辞”两节,“ 辞”是一种与“赋”相近的文体 名称。“序”说明了自己所以出 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作辞的 缘由。“辞”则抒写了归田的决 心、归田时的愉快心情和归田 后的乐趣。序文重在叙述,辞重在抒情!五、疏通全文,理清叙事脉络五、疏通全文,理清叙事脉络文章结构:辞官、归田、知命。 五、疏通全文,理清叙事脉络叙事线索: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情感线索: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 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 /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飏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 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第一段朗读第一段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 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 而昨非。 注意第二、三句以反问的语气表示归田之 志的决绝。朗读时用升调“胡不归”重读。“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 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种悔悟和庆幸溢 于言外。 “悟、知、远、觉”应重读。朗读的基调第一段自责自慰,有 悔恨之情,也有庆幸之意 ,应读得“气中声硬”。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 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 /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 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 飏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 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第一段 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 2.问/征夫/以前路 文言句式 1.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2.问/征夫/以前路(状语后置句) 回去吧,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 还不回去!既然自认为心志被形体所役 使,又为什么惆怅而独自伤悲?认识到 过去的错误已不可挽救,知道了未来的 事情尚可追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 太远,已经觉悟到今天“是”而昨天“非” 。船轻快地飘荡前进,微风徐徐地吹动 着上衣。向行人打听前面的道路,遗憾 晨光还是这样微弱迷离。 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田园将芜” “心为形役” “已往不谏 ,来者可追” “迷途未远,今是昨非”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 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请摘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弃官归家自责自悔已往已往昨非昨非来者来者今是今是归隐出仕对对比第一段 :分析第一段写辞官归田的决心 。先是自责自悔之词,后是自 宽自恕之词。表达了鄙弃官场 、向往田园的感情。背诵第一段 课文分析第二段朗读第二段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 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 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 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 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 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 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 抚孤松而盘桓。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 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 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 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 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圆/日涉/以 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 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 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 入,抚/孤松/而盘桓。朗读节奏分析“乃瞻衡宇,载欣载奔”表现出他迫切希望回到大 自然怀抱的心情,简直像孩子一样的天真。因此到家 一看,“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更显得亲切动人。这里“松菊” 喻指作者的高洁品格。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把大自然的景物 和自己志节紧密结合起来描写,写的虽是云和鸟,却 是他自己心情的真实写照。 “云、出岫、鸟、知还”重 读,作者就像出岫的云,出仕本属于无心,又像那知 还的倦鸟,对官场仕途已十分厌倦,终于在田园中找 到了自己理想的归宿。“抚孤松而盘桓”,托物言志, 以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孤松”一词加长音长,重读 。分析第二段写初抵家时的情况和 回家后的日常生活。作者归心似 箭,浑身轻松;望见家门,欣喜 若狂;家中景况,有松,有菊, 有幼,有室,有酒,有樽,差足 自慰。作者饮酒自遣,有室中之 乐;涉园观景,有园中之乐。此 乃真正的隐者之乐。归途之乐归途之乐抵家之乐抵家之乐室内之乐室内之乐园中之乐园中之乐欣喜若狂欣喜若狂归心似箭归心似箭舒适安逸舒适安逸留连忘返留连忘返抵家之后自安自得第二段:望见家乡的陋屋,我高兴得往前直奔。僮仆 欢喜地前来迎接,幼儿迎候在家门。庭院小路 虽将荒芜,却喜园中松菊还存。我拉着幼儿走 进内室,屋里摆着盛满酒的酒樽。拿过酒壶酒 杯来自斟自饮,看着庭院里的树枝真使我开颜 。靠着南窗寄托着我的傲世情怀,觉得身居陋 室反而容易心安。天天在园子里散步自成乐趣 ,尽管设有园门却常常关闭。拄着手杖或漫步 或悠闲地随处休息,不时地抬起头来向远处看 看。云烟自然而然地从山洞飘出,鸟儿飞倦了 也知道回还。日光渐暗太阳将快要下山,我抚 摸着孤松而流连忘返。 背诵第二段 二 归家之乐课文分析第三段朗读第三段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 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 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 及,将有事于西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