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 3636 讲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程评价及其影响。往往对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连带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低,2017 年前全国卷没有命题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地理背景2.西气东输工程读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回答问题。(1)西气东输的线路一线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二线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2(2)西气东输的原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我国能源构成中一直以煤炭为主,大量使用煤炭,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北煤南运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总体上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目前东北、华北地区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深度思考】 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为什么长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勘探和开发?提示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勘探开发难度大;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天然气的需求量较小,且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技术力量薄弱,配套设施缺乏,而天然气开发对技术要求较高。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3(2018广东六校联考)“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主供气源来自中亚三国。读图,回答(1)(2)题。(1)“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沿线自西向东依次经过我国的( )A.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B.阴山、秦岭、南岭地形区C.寒带、温带、热带气候区D.黄河、长江、珠江流域(2)该工程建设产生的显著影响是( )A.加快新疆资源开采,促进其经济发展B.诱发沿线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缓解沪、浙、珠三角等地区能源短缺D.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判断, “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的干线不经过第一级阶梯、阴山山脉和寒带地区,经过黄河、长江和珠江流域,D 正确。第(2)题,该工程是从中亚国家输入天然气,可以深化我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A 错误,D 正确;该工程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极小,排除 B;该工程不经过沪、浙,排除 C。答案 (1)D (2)D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4意义方面对调入地区对调出地区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促进资源开发经济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形成资源相关产业链,增加经济收入社会带动相关产业和设施的完善带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高生活水平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利于生态环境保护考法一 能源调出方向的判断1.(经典高考题)下图示意我国整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A. B. C. D.(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地带的是( )东北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西南地区A. B. C. D.答案 (1)C (2)D考法二 油气管道建设的条件及影响分析2.(2018济宁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分布图。5材料二 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2013 年 7 月 28 日中缅油气管道(从中东进口,再通过管道输送)开始向中国输送天然气。(1)结合图文材料从地质、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建设不利的自然条件。(2)与传统的海上油气运输航线相比,铺设中缅油气管道有哪些好处?(3)试述中缅油气管道的开通对我国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解析 第(1)题,对中缅油气管道缅甸段工程经过地区地质、地形和气候特征的了解是解题的基础。地壳运动活跃导致断裂发育多,不利于管道铺设和运营安全;地形起伏大,山河相间的地形增大工程建设成本;多暴雨和山洪增大管道铺设的困难,增加工程难度等。第(2)题,注意对比分析海运的不足和管道运输的优势即可。第(3)题,注意从“我国能源安全” “经济发展”两方面分析。能源安全威胁之一来自海盗对海运通道的破坏以及战时敌对国家对海上运输的破坏。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石油作为重要工业原料对工业的影响。答案 (1)位于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经过众多山地河流(或山河相间的地形),地势起伏大;雨季多暴雨,容易引起滑坡和泥石流。(2)可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增加油气运输量;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等。(3)可增加我国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实现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减小能源风险;保障能源安全;可增加中国和缅甸的经济贸易联系;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状况等。(任答两点)考点二 我国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南水北调(1)南水北调三线方案图示6(2)南水北调三线比较调水路线西线中线东线水源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阴段供水区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可调水量与水质调水量较小、水质最好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调水量最大、水质较差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地形复杂,工程艰巨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现有可用设施差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好,有京杭大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72.西电东送线路(主力电源)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南线:乌江、澜沧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减轻铁路运输压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安定起重要作用3.晋煤外运类型主要线路通往东北集通线、京包京沈线、滨州线 东西运煤通道通往华北京包京沈线、大秦线(在秦皇岛港出口)、石太京石京沪线(在天津港出口)、陇海线(在连云港出口)等南北运煤通道宝成成昆线、同蒲太焦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沿海运煤通道以海港为枢纽知识拓展 世界著名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1.美国北水南调工程其中加利福尼亚北水南调工程最为著名。加利福尼亚北部湿润,南部地势平坦,光热条件好,是著名的阳光地带,但干旱少雨,通过调水,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等城市的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得到了保证。2.埃及西水东调工程8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引尼罗河水向东穿过苏伊士运河,到达干旱的西奈半岛。通过调水,苏伊士运河两岸将新增耕地 380 万亩,促进当地的发展和繁荣。3.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澳大利亚政府在大分水岭东侧河流上游修建水利工程,通过自流或抽水,将东坡河水一部分调入西侧墨累达令盆地。这些水利工程不仅可以供水,还可利用落差发电供应东部城市。4.以色列北水南调工程以色列把北方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输送到干旱缺水的南方。利用南部充足的光热条件,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使之成为国家赚取外汇最多的产业之一。(2014浙江文综,1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A. B. C. D.(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9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解析 第(1)题,把长江水调往北方,可能导致华北平原部分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次生盐碱化,不会解决盐碱化问题,项错;南水北调东线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丙河段水量较过去增多,有利于改善航运条件,项正确;丙至戊段中,丙丁之间北高南低,无法自流,丁至戊段南高北低,可自流,故项错误;把长江水调往华北平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戊地用水紧张,项正确。故 D 符合题意。第(2)题,南水北调工程是为了解决或缓解北方缺水的问题,必须保证水源地的水质不出现问题,这样可以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A 项正确。南水北调,使得长江的径流入海量相对减少,不会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B 项错误。南水北调使长江的入海径流减少,可能使甲地咸水入侵的概率加大,不会降低咸水入侵的可能,C 项错。长江口外海洋潮汐规律是由日、月、地球相互间的作用力产生的,不会受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D 项错。答案 (1)D (2)A南水北调的影响思路分析考法一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分析及影响1.(2016江苏地理,2526)下图为华北某城市 2003 年和 2013 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回答(1)(2)题。(双选)10(1)与 2003 年相比,2013 年( )A.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B.供水总量增大C.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D.生活用水增幅最大(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 )A.利于改善生态环境B.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C.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D.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解析 第(1)题,由图 1 可知,从 2003 年到 2013 年,地表水、地下水的供应量均下降,而再生水供应比例明显提升,说明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2003 年供水总量为 35.8108 m3,2013 年供水总量为 33.3108 m3,供水总量下降;由图 2 可以看出, 从 2003 年到2013 年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环境用水增幅最大。第(2)题,南水北调会缓解该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但不可能解决缺水问题,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量呈下降趋势,而南水北调水供水量上升,会增加该地区的用水成本。答案 (1)AC (2)AD考法二 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及保护措施2.2015广东文综,41(4)、(5),14 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1(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 分)(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 分)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 分钟 满分:9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兰郑长管道始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5 省 67 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 13 题。1.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12A.青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