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9 9* * 精神的三间小屋精神的三间小屋课题精神的三间小屋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 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重点)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难点)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 (重点)作者简介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 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 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 11 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 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 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 200 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 昆仑殇 预约死亡 ,散文集素面朝天 提醒幸福 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 16 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 17 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 30 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 范大学文学硕士。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课前预习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毕淑敏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01 年版) 。有改动。 毕淑敏散文是 2006 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本书收录了毕淑敏2多篇关于心理学的散文,本书收录生命的借记卡 让死亡回归家庭非典附送的风铃等优秀散文作品。读准字音宽宥 (yu) 游弋(y) 轻觑(q) 麾下(hu)广袤 (mo) 赘余(zhu) 窗棂(ln) 坍塌(tn)要诀(ju) 困厄() 襟怀(jn) 灼晃(zhu)自惭形秽(hu) 憎恶(w) 积攒(zn)俯拾即(j)是 驰骋(chn) 云霓(n)形销骨立(xio) 濡养(r) 嘟囔(d)挟持(xi) 潮汐(x) 灰烬(jn)辨清字形理解词语襟怀:胸襟、胸怀;心胸。广袤: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袤,从南到北的长度。驰骋: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坍塌:倒塌,崩塌。宽宥:宽恕,原谅。游弋:在水中游泳。轻觑:轻视、小看。麾下:指将帅的部下。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自惭形秽:“惭” ,惭愧;“形秽” ,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3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相得,相互配合,映衬。彰,显著。形销骨立: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销,消瘦。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得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可望而不可即:比喻事物高远,难以实现或接近。望,远远地看;即,靠近,接触。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新课导入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该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2.作者认为应该修建三间精神小屋的原因是什么?为了给精神建立栖息地,使人生健康、美丽、庄严、伟大、真诚、完满、永恒。【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第一部分():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 。第二部分():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17第一层(、):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13第三层():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1417第三部分(、 ):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18 194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品味亮点词语】1.“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句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濡养”和“腐蚀”的作用分别是“快活和充满创意”和“花容磨损日月无光” 。2.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 ,结合文章,文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鹊”指的是“事业” 。 “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 。 “鸠占鹊巢”指的是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感悟精彩句子】1.“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蔑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 ”从修辞的角度理解这句话的表达效果。用排比的句式列举种种的“爱”与“恨” ,形成对比,为下文的议论张本。2.“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 ”理解这句话中比喻的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比喻“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既贴切又奇特而鲜明。3.“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这一组排比句指出我们建筑美观结实的“精神小屋”需要的条件分别是:拥有健康、庄严、努力、真诚。4.理解“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是抽丝剥茧,需要水落石出的过程”这句话的含义。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把找相宜的事业比作寻找雨后的菌子,说明相宜的事业5并不容易找到;更进一步说明对自身的认识有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把握文章主旨】1.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 ,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2.理解本文的主旨思想。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章以三间小屋为载体,阐述了精神追求的内涵及其意义,激励人们关注自我心灵,提升精神境界,使人格得到升华,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本文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文中的议论、描写、抒情交织在一起,为更好地说理铺垫了基础。2.构思新颖独特。 文章是按照议论文三段式的基本模式组织全文的。开篇“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 然后分析如何建立起精神世界的“三间小屋” ;最后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看似普通的结构全篇,但是作者却将怎样构建精神的三间小屋作为全文的线索,一线贯之,可谓构思巧妙。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作为说理性散文,作者巧用了比喻、排比、对比等手法,将复杂的人生哲理形象化、具体化,而且议论性语句富有意蕴,说理深刻,回味无穷。如最后一段文字“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矗立我们的精神大厦,开拓我们的精神旷野。因为,精神的宇宙是如此地辽阔啊。 ”既恢弘大气,又十分接地气,让读者读罢立即明白所说的道理。6【方法活用,片段作文】本文第七自然段语言生动而又深刻,精美而又睿智,词语感情色彩鲜明,并且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仿写一段文字,描绘自己的精神小屋。教学板书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教学反思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道理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这一重点的突破是通过同学们反复感悟文中的重点语句,把握文章前后的联系,以及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切身体验。教师在组织教学中,以“心灵鸡汤”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语句,感悟人生,让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感悟人生的真谛。写作观点要明确方法指导:道理论证结合语境分析句子含义1.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2.从语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入手品味。3.联系背景主题、结合人物性格特点品味。4.哲理性语句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