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 特点分析教学建议 (第一、二单元)德阳中学 张远海 电子信箱:zyh8942833163.COM一、教材编写意图1、鲁教版重视微粒观教材中多次重复出现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 粒构成的,这些微粒很小很小。 这些微粒是运动的,有间隔的, 微粒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而且宏观物质变化都与微粒变化有关即:在化 学反应中分子发生变化,而原子不变。 这是鲁教版教材的量点。2、鲁教版强调化学反应 的能量观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通过化学反应人们可以获得或消除物质, 可以储存或释放能量3、鲁教版注重宏观 与微观的联系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不应回避微观,而是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努力将宏观与 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形象化的微粒 模型、拟人画等方式,使学生建立起微观 粒子的行为表征,引导学生从微观本质上 认识和思考宏观的现象和变化,促进学生 对知识的理解。如:二、鲁教版与上教版教材差异 及教学建议 1、两种版本的逻辑顺序不同 上教版在编者按写构成物质的奥秘这一理 论性较强的内容编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 中强调逻辑顺序。 而鲁教版是利用分散难点将元素化合物知 识与基本理论进行混编。淡化逻辑顺序, 强调学生认知水平的均衡性。 建议适当时提示由分子、原子构成物质有哪些。 第三次出现是第二单元第三节原子的结构。 作者利用历史叙述式教学手段引入原子可分。先 从道尔顿的原子理论到汤姆生发现电子现到卢瑟 福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这个编排是合理的而学 生对此兴趣很浓。而且让学生了解化学史也了解 化学的发展。但在归纳原子结构时有点散,需要 我们在教学中进行整理。本节中另一个亮点就是 利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出离子。增加了原子序数 的概念。这对学生的思维的培养和高中学习都有 好处。 2、两种版本编写角度差异 上教版是先利用学生较熟知的物质入手, 让学生先直观地认识空气中的氮气、氧气 、二氧化碳等到物质的性质变化(实验 )用途。 鲁教版是先对身边熟悉的自然界中的水入 手从宏观物质的物质的反应(水的分解与 合成实验)到微观的分子和原子。它们之 间联系的桥梁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如:鲁教版在编写构成物质奥秘时,出现在三个 地方。 1、在第一单元中P7对简单化学式含义的认识;元 素及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让学生在感 观上有一个印象。本节内容切勿拨高。 第二次将分子和原子放在第二单元第二节水的分 解与合成一节中。这样编写虽然逻辑上不完整, 但学生易理解。建议从水的分解与合成是化学变 化。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入手。引出分子和原 子的概念。3、两种版本对内容重点 取舍有些不同 如:第一单元鲁教版对实验的基本操作、 实验仪器认识及实验的各项注意事项叙述 很详细。而上教版很简略。这一点鲁教版 好。 鲁教版将物质变化放在第一单元,而物质 的性质放在第二单元。我认为对学生的认 知有点脱节。建议将物质的性质物在与变 化一起学习,在第二单元进行一个简单的 复习。 又如:上教版对化学研究的对象做了一个 详解。即研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 组成和结构、物质的用途和制法。这一点 比鲁教版好。 再如:物质的溶解一节,鲁教版着重强调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但在教材中和教参中 都提出其它物质作溶剂,在教学中要注意 这一点。 还有在学习电离即:P51在水的作用下,组 成NaCl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向水扩大散在水 中,开成自由移动的离子。鲁教直接给出 ,只求知道,但学生对此概念理解有困难 ,建议先做导电性实验,再引入更好一些 。 还有在学习水分子运动一节,理清教材主 要内容即 (1)水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与吸收和 释放能量引起分子的运动和分子之间的间 隔变化。 (2)水天然循环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 (3)水的人工净化 重点注意强调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用过滤 可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出液体用蒸馏等 (4)纯净物和混合物 (5)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和硬水软化的方法 (6)自来水厂的生产过程。三、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两种版式本比较: 第一单元上教版与鲁教版编写不同。上教版重点 在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同时对化学研究的 对象做了详细阐述。但对化学实验仪器的基本操 作较淡化。鲁教版只对物质的变化对进行教学, 重占对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阐葶得较详细。但对 化学研究对象没有具体描述。增加了构成物质的 奥秘,这里教学中有困难,把握不了难度。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教学建议:本节可用2-3课时。 教材处理:P2材料分类中重点对天然材料和人工 制制造材料。(让学生理解如何区别)。 P5对物理变化和化学中的实验设计鲁教版 比上教版好,它能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笔来记实验 现象对学生应付应试有一定的帮助。 P6交流共享让学生及时课堂上消化。 对于长话短说内容让学生知道对本节的知识。挑 战自我是课后或课堂练习。 第二节 化学之旅 教学建议:本节用2课时 教材处理:P11多识一点交流共享让学生阅读并 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想如何研究,这样来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冲动。 P13 重点引导学生做好活动与天地;重点填好空。让学生 对每一步是科学探究的哪一步骤有一个了解。P14 实验最 好让学生亲自做一下。高低不蜡烛在同一烧杯的情况,和 两只大小相同大小的烧杯。(强调相同),询问同学为什 么要这么做,让学生有对比实验变量的问题。 P16活动与天地教会学生做好实验并写好实验告等。第三节 走进化学实验室 教学建议和教材处理: 本节计划2-3课 第1课介绍化学实验仪器见 P143-P145(重点九种见P19)并要展示给 学生,并说明它们的用途和注意事项。第二单元 水和溶液 一、两种版式本比较: 上教版是先学习身边的物质,然后再通过具体的物质的性 质、用途和制法让学生对物质有一个感受性认识,再接触 微观粒子的学习。优点先由宏观到微观,由简单到到复杂 条理清楚,缺点是理论放在一起有一难度突破。 鲁教版编写意图是分散难点。将基本理论穿插其中,先学 习水的物理变化引出分子不变再学习水的分解和合成这一 化学变化来引出分子要分成原子,引出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再由原子引出原子结构。优点:教材内容比上教版编得 好,得学生教学做到由宏观与微观的过渡。用图版形象直 观。但缺点是具体的物质学得太少,开始大面积学习微观 学生接受有一些困难。 学习微粒不学习化学式书写有些脱节,这样不利于化学式 教学。有些教师认为如果化学式在这里学习,加大难度, 请问物质的溶解和质量分数的计算不难吗?第一节 水分子运动 教学建议:本节按排2-3课时 教材处理:用好P28图让学生分析水的三态变化 与水分的哪种情况有关,让学生能够掌握物理变 化,分子不而只是间隙发生变化。 P29图分析水三态变化微粒的排列顺序和运 动情况。 引导学生利用水的三态变化P31(宏观和微观能 解释水的天然循环)。 在学净化黄泥一定让学弄清步骤和过滤基本操作 。(问题:P33 4小步的实验有错误)。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教学建议:共2-3课时 教材处理:充分利用P37活动与天地做好这一实 验,并让学生填好实验现象,推出结论,并通过电解 水实验图让学生用微粒观点进行理解。利用P38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P39的活动与天地中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注意提醒 学生是纯净的氢气,如果不纯的氢气可能会爆爆 炸。关于物质的性质应复习物质的变化入手,并 说明学习物质的性质的重要性,再进一步学习物 质的性。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教学建议:2课时 教材处理:利用好教材中的图示。P44关于 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及不同现象的解释。 重点让学生理解P45氧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各 个内容的含义。最好能形象地讲解P46的离 子形成的卡通画。引出离子。关于相对原 子质量不必让学生死记概念,掌握重点意 义,充分利用好P47图。第四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教学建议:2课时 教材处理及教参的使用 (1)抓住教学建议中的重点提示 如:P91 引导学生形成食盐水是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你如何让学生能感知得 到。 P91提示不要对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进行辨析,而知道食盐水中有二种物质即 溶质是食盐、溶剂是水。可提出碘酒溶液 的溶质是谁?提出溶剂不一定是水。 P92溶液形成只说与微粒大小的关系,不 能旨调重力和浮力的影响。即:溶液是单 个争子或离子。大小比较接近就行了。 P92学习NaCl溶解过程时只简单引导学 生不同溶剂的溶解能力不同。不必深入。 P92学习电离时,可补充导性实验引出导 电原因是离子,而离子是NaCl电离而产生 的。 P92注意提醒学生在做对比实验需要控制 变量。 P93乳化作用的解释。但教材中有一个概 念就是形成乳浊液(细小液滴均匀分散在 水中)学生不好理解要强调。不然会造成 误解,认为乳浊液是均一的。 教材中还一个疑问:教材P33净化黄泥水中 的第四步实验与事实与教参解答不符。 以上是我个人学习的的一些体会,的不妥 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