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7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5页 / 共47页
第6页 / 共47页
第7页 / 共47页
第8页 / 共47页
第9页 / 共47页
第1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9讲 植物的激素调节 最新考纲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其他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的应用() 4.实验: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考点突破能力培养知识梳理实验探究知识梳理温故串知 重温教材 夯实基础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思维激活1】 鲍森詹森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要向下传递,但实验并没有充分证明,如何补充实验可以充分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要传递到下部才能发挥作用?提示:设置对照组,将琼脂片换成云母片或玻璃片,其他条件均相同。见附表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合成部位:主要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运输方式 3.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思维激活2】 生长素在极性运输时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哪种方式?提示:主动运输。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应用1.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两 重 性2.顶端优势(1)现象: 优先生长, 受到抑制。(2)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发育受到 。顶芽侧芽抑制3.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的 的化学物质,如-萘乙酸、2,4-D等。人工合成(2)应用 四、其他植物激素1.其他植物激素连一连2.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 共同调节。3.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 的结果。相互作用程序性表达建网络图考点突破悟法提能 核心归纳 重点突破植物的向性运动分析考点一剖析考点1.不同处理方法下植物向性运动结果分析见附表2.植物的向光性原因分析3.植物茎的背地性和根的向地性原因分析【典例1】 为了探究光照和重力对横放状态下植物生长的影响,某同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分别进行了如图1的处理,其茎弯曲生长情况用柱状图(图2)表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燕麦幼苗中只有芽尖能产生生长素B.图1中的燕麦幼苗的生长都受到光照和重力的影响C.如果实验结果为图2所示的情况,则说明重力是引起茎弯曲生长的主要因素D.图1中只有的燕麦幼苗的芽尖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解析:燕麦幼苗中幼嫩的芽尖、叶、根尖等部位都能产生生长素;图1中的燕麦幼苗的生长都受到光照和重力的影响,中光照对尖端生长素的分布不起作用;图1中的燕麦幼苗的芽尖在重力和单向光的作用下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重力的作用下发生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答案:C延伸拓展:对图1中的燕麦幼苗做怎样的处理就不会发生弯曲现象?提示:去掉芽尖。方法: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两种方法一看胚芽鞘尖端以下的部分能否获得生长素:能则生长;不能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二看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若均匀则直立生长;若不均匀则弯曲生长。突破方法【跟踪演练1】 用燕麦幼苗做如下两个实验。组实验如甲图:将切 下的胚芽鞘尖端C水平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A、B紧贴在C切面上,数 小时后如甲图所示处理。组实验如乙图,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 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乙图所示处理。以下说法 错误的是( )A.两天后,胚芽鞘D的生长向左,因右侧生长素多,向下运输多,右侧生长快B.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右,因B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根的生长C.两天后,胚芽鞘G直立生长,因为X,Y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D.两天后,胚根E的生长向左,因B侧生长素浓度低,根的生长慢D解析:甲组的胚芽鞘尖端水平放置,生长素能从A向B运输,因此琼脂块B的生长素比A多,所以D的右侧生长快,向左弯曲。乙组的胚芽鞘顶端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因此X、Y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G直立生长。生长素生理作用特性曲线分析考点二1.根、芽、茎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分析剖析考点(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所起的生理功效不同。(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所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需要的生长素浓度不同。(3)曲线在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效果。其中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4)对于根、芽、茎而言,“高浓度”生长素分别是指大于A、B、C点对应的浓度,“低浓度”生长素分别是指小于A、B、C点对应的浓度。(5)图中AA、BB、CC段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变化特点是促进作用逐渐降低。A、B、C点的作用特点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2.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曲线分析(1)图示含义: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敏感。(2)应用: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典例2】 图示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促进根、芽、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分别为 。 (2)D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的生长效应是 。 (3)从图中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三者敏感程度由弱到强依次是 。 (4)图中单独看一条曲线表明生长素具有 。 (5)若想培育无根豆芽,配制的生长素浓度最好为 molL-1。 A.10-10 B.10-8 C.10-4 D.10-12解析: (1)据图示可知,图中促进根、芽、茎生长的生长素最适浓度分别为10-10 molL-1、10-8 molL-1、10-4 molL-1。(2)D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表示对芽的生长效应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3)据图分析,根、芽、茎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有差异,茎最不敏感,根最敏感,三者敏感程度依次增强是茎1,即浓 度降低后,促进作用增强,说明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在高浓度范围内,即为B; 若21,即生长素浓度稍降低,促进作用随着降低,说明该溶液的生长素浓 度在低浓度范围内,即为A。 答案: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最适生长素浓度产生最大值,高 于最适浓度时有可能出现与低于最适浓度相同的弯曲生长,从而产生相同的 值 (2)若2小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素浓度为A;若2大于1,则该溶液的生长 素浓度为B。解题指导分析解释实验现象或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是实验探究中的基本要求。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的类型属于由因推果。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实验的结果是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得到的,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结果来分析得出结论。在试题中,实验的结果如果没有给予,则依据假设推测得出实验结果,然后根据推测的结果分析假设是否成立,如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一致则假设成立,即可得出结论。实验探究积累技能 透析实验 分析误差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原理】 适宜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插条生根,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插条生根。实验基础【实验步骤】 1.正式实验前为何要做预实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 透析: “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减少因设计的盲目性 而造成的浪费。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等量的清水作为对照的目的是什么? 透析:清水条件下可以测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 3.在本实验中,生长素类似物的功能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与其促进生长的功能 是不是一回事? 透析: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一端生出许多不定根,而不只是刺激不 定根的生长。 4.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哪些? 透析:温度、处理的时间、量筒的容量等。 5.该实验能不能得到具体的最适浓度? 透析:不能,只能得到一个浓度范围。透析实验误差1:生根数量对比性不强,没有明显的促进现象。原因分析:没做预实验,浓度设置偏离最适浓度。误差2:各小组在平行实验过程中得到的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差别较大,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原因分析:没有控制好无关变量,如选择的插条发育程度差别较大,或药液处理插条的时间长短不一,或配制的药液浓度出现偏差等。误差分析应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图1是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的实验结果,图2是水平放置的一株燕麦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迁移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1可初步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 ppm之间,图中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是 ppm。 (2)图2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 的特点,a、b、c、d四处中,生长素可能对植物生长起抑制作用的是 处。 解析: (1)由题图可以看出,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浓度为12 ppm时,根的平均长度最长,可确定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在816 ppm之间。浓度为16 ppm时,根平均长度比空白对照组短,说明该浓度下,生长素类似物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2)在重力影响下,a、c处生长素浓度分别高于b、d处,但a处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因此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特点两重性。答案: (1)816 16 (2)两重性 a点击进入课时训练点击进入即时检测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