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农业区位。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思维看待农业 问题,明确自然、交通、技术、社会、政策等因素只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一般条件。农业地 域类型的形成还有深刻的原因,即这种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每个地区除满 足区内需要外,还能为区外提供大量商品性农产品才形成的。由此可见,农业地域类型是 不同地区利用各自的特有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并在地区间进行商品交换,是农 业生产社会分工在地域上的具体体现。 由于本节内容多,概括性强,涉及面广,教学时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可适当补充一 些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发展 变化,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分布和生产特色,从而深刻领会农业生产因地制宜、因时制 宜原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 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教具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片、打印好材料等。 学生:搜集当地的农作物品种及影响农作物分布的因素。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 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及所属农业地域类 型的方法。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导入新课 师 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问题:画面上的人们从事的是什么生产活动?这类生产活动 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视频资料“三江平原的种植业、青藏高原的畜牧业” 生 (看录像,思考上述问题并作答)他们从事的都是农业生产活动。有些是从事种植业, 通过种植农作物获得产品;有些是从事畜牧养殖业,即通过放牧、养殖动物等来获得产品。师 对。他们的这些活动都是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是直接从野生动植物的选育、驯化、栽培、 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农业种类不同,是因为不同地区的条件不 同所造成的。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探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农业地域类型。 板 书: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2一、农业区位因素 推进新课 师 (承转)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某事物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该 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是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联系。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 选择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节思考这个问题。 生 (阅读教材并讨论回答)农业的区位选择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三大因 素的制约。 师 (激励性评价后精讲)农业生产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不仅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又要受 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农业生产与布局。 师 请同学们看一组材料,并思考材料当中所提出的问题。 课件展示:中国名茶 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是浙江杭州龙井乡用每年清明前采摘的新茶精制而成的,它以色 香味俱佳而驰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将此茶种带回国精心栽培,但始终没有种好。 问题:说说我国“明前龙井”在日本种不好的原因。 生 (观看投影,并分组讨论,回答)日本与中国江南的自然条件不同,日本的气候、土壤 等条件不适合茶树的生长。 师 (总结)是这样的。不同作物,所需条件是不同的,由于茶树性喜温湿的气候和酸性土 壤条件,所以在我国的江南一带生长较好,而日本的土壤不适宜种植茶树,所以日本人尽 管想精心培育,却不能成功。这说明,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板 书: 自然条件 师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光照,那么光照对农业生产具有什么重要意义? 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 板 书: 光照 生 (讨论并回答)光照是地球生物的能量源泉,也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太阳辐射为绿 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能量。 师 (总结)农作物生长离不开光照。但光照条件在各个区域是不同的,如新疆,由于气候 干旱,光照十分充足,而英国,由于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光照条件则较差。同时, 不同农作物对于光照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瓜果生长成熟需要充足的光照,而多汁牧草则可 以在光照较差的条件下旺盛生长。所以光照长短、强弱的地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 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承转)农作物的旺盛生长,不仅需要光照,而且也必须满足一定的热量条件。请同学们 看相关内容并讨论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何重要影响。 板 书: 热量 生 (合作探究,讨论并回答)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热量条件不同,农作物 的种类和种植方式也不同。 师 (总结)热量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3课件展示:“中国南北方农业布局及耕作制度”的影像资料 问题: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及耕作制度有何不同,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生 (观看材料并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通过材料可知,我国南北方的农作物不同,南方 主要种植喜热的甘蔗、橡胶等作物,而北方则主要是喜温的大豆、苹果等。同时,作物 熟制也不同,南方水稻可达一年三熟,而东北则为一年一熟。 师 很好。热量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我们常以活动积温,作为衡量大多数农作物 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积温不同,适宜的农作物种类和耕作制度也不同,要根据当地气候 条件,选择适当的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承转)热量和光照都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而任何农业活动都必须在土地上进行,所 以土地资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 板 书: 土地 (提问)讨论当地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合作探究 学生讨论,并选代表回答。 生 人口增长,建筑用地增多,土地污染严重,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师 (精讲)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可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也是有限的。 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为了缓和人地矛盾,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 率,不同的土地应该有不同的利用方式,而且,不同位置的土地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接 近水源的土地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业。 如江汉平原的耕地,由于水源丰富,又较肥沃,就可以种植水稻、油菜等作物且产量较高, 而像内蒙古高原,由于缺少水源,较适宜发展畜牧业;城市郊区由于地价较高,农业生产 只能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产品,如花卉、蔬菜等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另外,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 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不同。 板 书: 地形 (承转)请同学们讨论:农作物的生长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离不开什么? 生 水分。板 书: 水分 师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任何农业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那么,水分是怎样影响农业布局的 呢?请同学们从水的作用、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对农业的影响方面来讨论。 生 (合作探究,得出结论)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输送 者,一切农业生产过程只有在水分的作用下才能顺利完成。对于不同的区域来说,水分在 时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并且表现出由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的趋势。水分比较多的地方可以发展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 水分比较少的地方适合经营旱作农业。 师 (激励性评价后,总结)通过上面的学习可知,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很大的依赖性, 主要体现在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和水分等方面。 课件展示: 表格(系统梳理知识)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光照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热量 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农作 物种类、耕作制度、栽培方法等 土地 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同位置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价值;土地本身 的肥力不同,其生产力也不同 水分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源是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 业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地形 影响农业布局,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 18的宜发展牧业或林业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分析影响下列农业活动的主要自然条件: 古巴大规模种植甘蔗。 ( ) 吐鲁番盆地生产长绒棉和葡萄。 ( ) 天山地区的冬夏牧场。 ( ) 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 ) 热量 光照 地形 地形 (承转)同学们的答案很正确。农业生产不仅与自然条件有关,还与其他众多因素相关。 请看下一组材料。 课件展示:“以色列的智能农业”图片和材料 在以色列,有一种智能的节水压力灌溉系统。这种系统不但可以通过塑料管直接把水送到 植物的根部,而且在灌溉前可先将化肥溶入水中,使水、肥灌溉同时完成,用少量的水肥 就能达到最佳效果。更神奇的是,这种灌溉系统的整个过程全部由计算机控制。埋在地下 的湿度传感器,可以传回有关土壤湿度的信息;有的传感系统还能通过检测植物的茎和果 实的直径变化,来决定灌溉的间隔;等等。计算机收到这些信息后,便自动调节和控制灌 溉,既节水,又省时、省力。 师 请同学们思考,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 生 (分析材料讨论回答)科学技术。 师 由此事例可见,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劳动力、技术装 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 板 书: (二)农业技术因素 师 (提问)不同的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要求有何不同? 生 (合作探究后回答)各种农业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就种植业来说,经济作物 对劳动力的需求要大于粮食作物,种植水稻的劳动力需求又要大于小麦。 师 (补充总结)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劳动者借助土地、农具、种子、化肥、农药等来完 成农业生产活动。不同农业生产活动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同,而不同的耕作方式、耕作技术 等对农业生产影响也很大。请看以下图片。 课件展示:A 图 我国水稻农耕景观 B 图 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 请同学们思考:这两张图的耕作方式有 何不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生 (讨论并回答)A 图是手工劳作,B 图是机械化作业,两种方式主要是农业生产技术不 同;先进的技术装备能大大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师 对,先进的耕作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力不断地从农业生产中解5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 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如世界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培育的杂交水稻,因单产 高而被外国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 (承转)对于种植业来说,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同,人们的种植方式及耕作制度也 有很大差异,那么,农业生产有哪些主要方式呢? 生 种植方式主要有单作、间作、套作、连作等。 师 (精讲)不同地区,人们的种植方式是不同的,如华北地区的玉米与大豆的套作,南方 水稻田的连作等。采用不同种植方式,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空气等资源, 并且可以做到养分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耕作制度,如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三年五熟等。一个区域在确定了农作物种类和数量后,要采取合理的种植方式 和耕作制度,并落实到具体土地上去。 课件展示: 课堂训练 简要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技术因素: a.培育良种 b.机械化 c.节水技术 杂交水稻使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 ) 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要少量农业工人。 ( ) 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 ( ) 答案:a;b;c (承转)由以上学习可知,自然条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