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健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清洗废水、喷漆废水治理工程操作说明书建设单位:健达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东莞市大宇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东莞市大宇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清洗废水操作说明书一、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二、工艺流程说明清洗废水从生产车间汇集后流入调节池,在调节池内进行水质水量均衡后由提升泵送至PH调整池,采用PH计自动控制加入碱(或酸)调PH值为 78 后进入絮凝反应池,在絮凝反应池加入絮凝剂(PAC )和助凝剂( PAM )形成絮凝体。清洗废水由絮凝反应池出来后进斜管沉淀池,斜管沉淀池内安装沉淀斜管, 废水中絮凝体被有效沉淀下来,底部污泥排入污泥干化池,污泥干化池污泥经干化后外运,滤液返回调节池再处理, 上清液自流入砂滤池,进行二次沉淀。清洗废水调节池PH调节池絮凝池斜管沉淀池砂滤池清水池达标排放反冲泵污泥干化场干化外运在砂滤池中装有石英砂滤料,将水中絮凝体再次过滤,底部污泥排入污泥干化池, 污泥干化池污泥经干化后外运,上部清水进入清水池达标排放或回用。三、电气设计说明1提升泵(1)工作原理:主要作用是将调节池污水提升到反应池。(2)电气控制原理:自动: 泵浦开机、停机受调节池液位控制,高液位时自动起,低液位时自动停机;手动: 人工手动控制泵浦开、停;配置: 2 台,一用一备,故障自动却换。2NaoH加药泵(1)工作原理:主要作用是调节水质的酸碱度(PH ) ,PH6 9 为正常。(2)电气控制原理自动: 泵浦开机、停机受反应池PH计控制, PH低于 7.0 时泵启动加药,PH 到 8.0 时泵停机;手动: 人工手动控制泵浦开、停;配置: 1 台3H2SO4加药泵(1)工作原理:主要作用是调节水质的酸碱度(PH ) ,PH6 9 为正常。(2)电气控制原理自动: 泵浦开机、停机受反应池PH计控制, PH低于 8.5 时泵启动加药,PH 到 7.0 时泵停机;手动: 人工手动控制泵浦开、停;配置: 1 台4PAC加药泵(1)工作原理:主要作用是往反应池中投放PAC药剂,用来捕集废水中微细颗粒形成小颗粒。(2)电气控制原理自动: 泵浦开机、停机与提升泵连动;手动: 人工手动控制泵浦开、停;配置: 1 台5PAM 加药泵(1)工作原理:主要作用是往反应池中投放PAM药剂,将废水中小颗粒聚合成胶凝体。(2)电气控制原理自动: 泵浦开机、停机与提升泵连动;手动: 人工手动控制泵浦开、停;配置: 1 台6反冲泵(1)工作原理:主要是用来反冲斜管沉淀池和砂滤池中的斜管和石英砂,起到清理斜管和石英砂作用。(2)电气控制原理手动: 人工手动控制泵浦开、停。开此泵前,系统其它的设备都处于停止状态,并且将斜管沉淀池和砂滤池的水排干,然后开起泵浦 ,一般反冲10 分钟作用,两个水池可以交差反冲;配置: 1 台四、处理前的检查准备工作1检查 NaoH药桶、 H2SO4药桶、 PAC药桶、 PAM 药桶药液量是否充分?2检查反应池PH显示控制仪是否处于测量状态?3检查各泵浦、阀门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各路管道有无堵塞?五、化学药剂的配制药剂名称配制浓度量每桶投放药量备注NaoH 10% 20kg 工业一级品H2SO42.5% 5kg 工业一级品PAC 1.5% 3kg 工业用途PAM 0.125% 0.25kg 工业用途药剂配制注意事项1配制药剂时应配戴防护胶手套及口罩等防护工具。2对 NaOH 、H2SO4、PAC 、PAM 四种药剂配制时,应先充分溶解后再倒入药桶以防沉淀,有利充分溶解。3对备用或未用完的药剂应妥善保管及存放。六、废水处理系统功能简介1 本系统设定有手动,自动操作功能,操作自如,安全可靠。2系统设定自动,多重保护功能,如药剂桶或调节水池低液位,系统可自动停止动作。3系统的提升泵浦配置有一主一备泵浦,两泵浦有切换使用功能,确保有备运行。4系统自动运作时,无须人工调节加药剂,本系统的NaoH加药计量泵会自动加药或停止加药,该处理 PH参数已设定标准, 无需任何变动。5系统在自动运作前,各药桶搅拌提前数分钟(可调)先运行后,自动起动提升泵或其它泵浦。本系统设备有自动、手动单独控制功能,可任意选择使用,正常情况下,系统设备采用自动控制运行,当自动控制出现故障时可用人工手动控制。七、废水处理操作说明1首先检查 NaoH 、H2SO4、PAC 、PAM 药桶应保持足量的药液以供系统处理之用。2各药桶投放药物时,应先用手动起动进行搅拌约10-15 分钟后方进行自动处理操作。3在系统运作约10 分钟后,应检查PH显示仪读数,如读数离中性值(PH 7.5 )偏差过大时,相应调节H2SO4、NaoH药液控制阀。4系统运作约20 分钟后, 检查终端池水质,若水质浑浊不清时应调节PAC 、PAM 药液流量控制阀。八、斜管沉淀池和砂滤池的排污1因清洗废水经过和NaoH 、PAC 、PAM等药剂反应后会产絮凝体沉淀物,经过有效沉淀,池底底部会积累大量沉淀污泥,应定期进行污泥排放,否则容易造成堵塞,影响系统正常处理。2斜管沉淀池排污:一般10 天排污一次,排污时勿须满池排放,只须排放掉池内容积的三分之一即可。3砂滤池排污: 一般 7 天排污一次, 排放量只须排放掉池内容积的三分之一即可。九、斜管沉淀池和砂滤池的反冲洗操作1 斜管沉淀池和砂滤池的反冲洗目的是将堵塞在斜管和砂粒之间的絮凝体物质由池上面往下面采用水压将其反冲至池底,最后排放至污泥干化池,以达到清洗,排污,有利畅通处理过滤的作用。2反冲洗时,先找开斜管沉淀池和砂滤池排放阀,直至池内水位下降至池内容积三分之一时,再启动反冲泵进行反冲洗。3反冲洗最好是同斜管沉淀池和砂滤池排污工作同时进行。十、污泥干化池的污泥处理1 在排污时,滤液将回流至系统调节池,絮凝体将会过滤在池面。2待池内污泥干化后,应及时打包清理,以备下次排污顺利进行。十一、废水处理保养及注意事项1系统运转时应隔二小时作巡查一次。2非本系统相关操作、维护人员,请勿乱动、乱开。3PH控制器控制参数请勿随意变动,以免影响系统自动探测,自动控制处理功能。4反应池 PH值探测控头应不定时检查,保持探头表面的洁净度,确保灵敏度与精确度。5调节池半年清污一次,药桶15 天清理 1 次。喷漆废水处理操作说明一、喷漆废水工艺流程喷漆废水调节池提升泵气浮池砂滤池清水池回用水泵加药射流器污泥干化池浮渣外运回用车间滤液回流浮渣二、工艺流程说明(1).调节池调节池储存水、调节水质、水量的作用,使水量均衡,以免造成对后续工艺的冲击破。(2).气浮池存在于喷漆废水中的污物主要为有机溶济、表面活性济和悬浮物,为更好的去除该污染物,选择加药气浮工艺,在污水中加絮凝剂,在水中形成棉絮状絮状, 该絮体可吸附溶解在水中的各种离子(如 A12+、 A13+、Fe3+)等,和各种悬浮物。 絮体间也相互吸引形成大的絮凝体,絮凝体与溶气水释放出的气泡共同作用一起浮出而被去除。(3).砂滤池由于气浮池的出水还含有大量固体悬浮物, 为了确保出水水质, 设置砂滤池。其作用是: 当水从下流经滤层时,水中部分的固体悬浮物进入上层滤料形成的微小孔眼, 受到吸附和阻留作用被滤料的表面层截留,在滤层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膜,继续过滤着水中的悬浮物。(4).污泥干化池浮渣不能直接外排,必须经干化后定期外运。(5).清水池砂滤池出水进入清水池,待回用于车间。三、电气设计说明1提升泵(1)工作原理:主要作用是将调节池污水提升到气浮池。(2)电气控制原理:自动: 泵浦开机、停机受调节池液位控制,高液位时自动起,低液位时自动停机;手动: 人工手动控制泵浦开、停;配置: 1 台2反冲泵(1)工作原理:主要是用来反冲砂滤池中的石英砂,起到清理石英砂作用。(2)电气控制原理手动: 人工手动控制泵浦开、停。开此泵前,系统其它的设备都处于停止状态,并且将砂滤池的水排干,然后开起泵浦,一般反冲 10 分钟作用。配置: 1 台四、废水处理系统功能简介1本系统设定有手动,自动操作功能,可任意选择使用。2系统设定自动,多重保护功能,如调节池高水位时,提升泵自动运转;调节池低水位,加药罐低水位时,提升泵自动停止。并且系统故障时会自动报警提示。五、化学药剂的配制药剂名称配制浓度量每桶投放药量备注碱式氯化铝( PAC )1.5% 3kg 工业用途聚丙烯酰胺( PAM )0.15% 0.25kg 工业用途药剂配制注意事项: 1. 配制药剂时应配戴防护胶手套及口罩等防护工具。2. 对 PAC 、PAM 两种药剂配制时, 应先充分溶解后再倒入药桶以防沉淀, 有利充分溶解。3. 配制时做好称量和配制过程的记录存档。六、处理操作说明1. 先将药桶灌满水, 启动药桶搅拌气阀, 将配备好的 PAC 或 PAM 缓脱倒入相应的药桶 , 以便充分溶解 , 搅拌均匀2PAC或 PAM 倒入药桶搅拌约1015 分钟后方可启动提升泵浦。3将电控箱手动按钮旋至自动起动位置,系统开始运转。4检查反应池的反应情况,提升泵是否泵水,矾花是否正常?5调节加药阀,注意加药阀不能全开,只打开1/10 流量即可。七、废水处理保养及注意事项1系统运转中,每2小时巡检一次,并作好记录。2巡查路线调节池水位提升泵运转是否正常药桶及加药阀观察气浮池反应区砂滤池的出水贮渣池的浮渣清水池的水位水质情况3巡查点(1)调节池水位(2)泵运转状况(3)加药桶(4)气浮池(5)砂滤池出水(6)贮渣池浮渣工业安全部2007-10-2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