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 解读及复习对策 王道信 一、认真复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题型 98年高考语文第10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恰当的一组是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蒲 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 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刺贪刺虐”的目的, “高人一等”,是评价蒲松龄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入骨三 分”,则概括了他在创作上的成就。今天这节课要学习他的 名篇促织,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1、两种题型 A, 。 B。;“ ”。 C,; ? D。,“ ”?一、认真复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题型 95年高考语文第5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 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B. 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 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C. 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 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 立刻写信去报名。D. “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 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1、两种题型一、认真复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正确选用标点(特别注意区分逗号与句号、句号与问号、冒号 与逗号用法) 正确书写标点(特别注意引号、括号、书名号的书写,不写不 规范标点) 正确发挥标点表情达意的功能(特别注意分析句子间关系,通过标点使句意清 晰、消除歧义、传达感情) 2、三个层面一、认真复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例 97年高考语文第3题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 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 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B 当太阳完全被月亮的身影遮住时,与神女般若隐若现 的“海尔波普”彗星相比,清晰的水星亮晶晶地伴在被遮黑 的太阳旁边,金星、木星也同现在天宇。C 出版社在1997年第一季度社科新书征订单上提醒邮购 者:务必在汇款单上写清姓名及详细地址(汇款单附言栏内 注明所购的书名、册数)。D. 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 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3、解题时将三个层面在脑中一轮,以确保判断无误一、认真复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例 括号书写正确的项是: A、 B、 , C、 , D、 , E、 。 F、 , G、 ,3、解题时将三个层面在脑中一轮,以确保判断无误一、认真复习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例 选择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 A、她们轻轻地划着船,两旁的水哗,哗,哗。 B、她们使劲地划着船,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 C、雨珠发出清脆的声响,叮咚,叮咚 D、夜静极了,耳畔依稀传来“哗哗哗”的声音。3、解题时将三个层面在脑中一轮,以确保判断无误例 李科长听说材料没上报张局长非常生气。二、注意词语考试范围扩大了 日晕长江水,月晕午时风(字音)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字形)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字形)要开展工作,就得先摸清情况,闭塞眼睛捉麻雀,不但捉 不到家雀,还会把头碰破。(字义) 实词、虚词、熟语(包括成语、俗语、格 言、谚语、歇后语等)注意熟语的形、音、义 三、古诗词鉴赏要注重比较阅读 。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谈谈你更喜欢哪首诗,说说理由。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吴宫怀古陆龟蒙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堪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要求:(1)答案的确定性,(2)答案的开放性 四、文言文翻译例: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翻译划线的句子成现代汉语。山雉与凤凰楚人有担山雉者,路人问:“何鸟也?”担雉者欺之曰: “凤凰也。”路人曰:“我闻有凤凰,今直见之。汝贩之乎 ?”曰:“然。”则十金,弗与;请加倍,乃与之。将欲献 楚王,经宿而鸟死。路人遑惜金,惟恨不得以献楚王。国人 传之,咸以为真凤凰,贵,欲以献之。遂闻楚王。楚王感其 欲献于己,召而厚赐之,过于买鸟之金十倍。 可能单独选用文段(寓言、游记、短论),并加大分值 解题步骤: 1、对译(注意微殊)2、调整(注意增删) 3、组句(注意关联词) 五、现代文小阅读 例:下列引文所含信息的判断或推测正确的项是:惟和田玉被视为最佳。“贵重者尽出于阗”,誉为“玉之 精英”。“各式不同,如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 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上品”以“羊脂玉”为冠,其“洁 白如猪膏叩之鸣者”“月光盛处,必得美玉”。A、于阗是古地名,现和田在古代的于阗一带。B、和田玉、羊脂玉、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 之赤、墨之黑皆为玉之上品C、羊脂玉白如猪皮熬出的膏,敲击能发出清脆的声 音。D、“月光盛处,必得美玉”,足见光线强,美玉在 水中反射的光才特别耀眼,人们才易发现它们。 应加大社科类文章的阅读训练,注意对引文信息的 准确判断和整合。 六、现代文阅读要注意小小说的 阅读训练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烈女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如今又悄悄地回来了。避开熙熙攘攘的闹区,去走 行人寥落的里巷小路。结果,还是吃惊地发现:她 苏燕,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画家为她作画,诗人 为她写诗,作家正在搜集她的事迹写报告文学。市委礼堂前的空地上,停满了车子。灰的,蓝的, 黑的,大的,小的。她故意问看车的老人: “伯伯,里边演什么戏,停下这么多车?”“吠,姑娘,不作兴这样问在开追悼会呢,连市 长都戴上了黑套套。”小小说的重要特点:意在言外 。 “闹两岔了,这是苏燕的追悼会!没听说过?咳,该知道了 呀?是位姑娘,会计,揭发城建局长贪污巨款的事。往上告不 准,就写了血书跳江。”老人动了感情,抹着眼泪,哽咽地说, “多好的烈女啊咱这小城自古以来就爱出烈女。”哀乐,如沉重的铅液在大厅里缓缓流动。空气中充溢着悲 壮和肃穆。苏燕捏着一朵小白花,低头挤进人群,倾听新上任 的局长致的悼词:“苏燕同志,你用年轻的生命,唤醒了我们反 腐倡廉的警觉性”感情像湍急的水流,半年前的往事哗哗地奔涌在思维的大 海。她一次次地写信、上访、告状。面对着惊人的漠然与无动 于衷,她给省里和中央写了血书,决心以死醒世。她爬上了高 高的山崖,痛苦地闭上双目。巨大的江流在山脚下蜿蜒东去。“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安息吧,苏燕同志!”她哭得如泪人。愿望实现了,恶人得到了恶报。对自己评 价有多高啊,可自己不是烈女。“也许自己原本不用那样做的,”她一边哭,一边想,可是 又有所怀疑,“假如当初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4、对这篇微型小说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A、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在开头就造成强烈的悬念,吸 引读者。B、本文在人物刻画上最主要的手法是心理描写。C、“哀乐,如沉重的铅液在大厅里缓缓流动”一句将听觉形 象诉诸视觉形象,生动形象地渲染了追悼会上沉重、肃穆、悲壮 的气氛。D、“巨大的江流在山脚下蜿蜒东去”这一句景物描写十分精 妙,烘托了人物心理,推动了情节发展。E、小说行文中多处使用了省略号,含蓄隽永,引人深思。F、这篇小说的语言简洁朴实,富有哲理性。 1、文中写“市委礼堂前的空地上,停满了车子。灰的,蓝的, 黑的,大的,小的。”这样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作者以看车老人之口,说“咱这小城自古以来就爱出烈女”, 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3、结尾一句加点的“那样”和“这样”分别指什么?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你由此想到些什么? 七、语言运用更加注重实用性和 开放性。 例1、仿照例句造一个句子,形容他满脸的皱纹很深。例句:他满嘴牙洞,牙洞里的食渣足可喂饱一只老鼠。他满脸是皱纹, _ 例2、高三(1)班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同学们 发言热烈,会议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你是会议主 持人,在小结会议时,请用两个比喻来评价这次学习 经验交流会,要求句意连贯、表意明确、得体。 七、语言运用更加注重实用性和 开放性。 例3、在下面第二段文字横线处缺少一个过渡句,仔细 阅读这两段文字,选择两个不同的角度各写一个过渡句。对西德领导人来说,要随时就某个问题作出反应,要在 联邦议院侃侃而辩,要准备回答记者的种种问题,要随时 了解舆论界的反应,这些都使他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外,施密特卡斯腾斯,根舍和科尔这些领导人还每小 时阅读一次德新社的新闻稿,以便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动向 。以施密特为例,据说在他的床头书 里,政治书籍和政治家的回忆录占第一位。在今年复活节 休假时,他就读了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写的俾斯麦体 制的衰败一书。 八、写作更注重感情真挚、内容 充实、语言通顺。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的旋律,勾起人们的乡情, 让人热泪盈眶。胡安娜清凉的水罐的诗行,激发人 们对美好事物的珍爱,让人潸然泪下,艺术的魅力令人 引发高贵的感动,请以“艺术的魅力让人感动”为话题 谈谈你的感受或认识。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1、 健全人格类 2、 道德情操类 3、 亲情友情类 4、 思想方法类 5、 人与自然类 6、 文化艺术类高考语文复习攻略王道信 一、03年全国高考语文答卷典型错例警示录2、经不住似非而是的干扰3、逻辑推理能力亟待提高4、审题忽略审题干5、诗文赏析空对空6、话题作文忽视审题1、只抓难题,忽视基础二、近三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比较:透视命题趋势 2、汉字题 0.230.640.12 3、词语题 0.820.900.70 4、成语题 0.480.370.37 5、语病题 0.340.690.42 7、诗歌题 0.580.480.55 1、拼音题 0.590.790.59 6、机动题 0.360.260.70 二、近三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比较:透视命题趋势 9、文言文 0.500.740.46 10、文言翻译 00.460.51 11、名句默写 00.610.38 12、大阅读 0.710.430.60 14、作文 另评 8、小阅读 0.620.810.63 13、语言运用 0.730.530.63 三、高中新教材推广前后语文高考命题的变化 2、新教材对高考命题的重大影响 1、自新教材试验起至今命题的沿革 四、话题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 1、开放性更高 2、限制性更严 3、逃逸性更强 五、高考作文复习中必须进行的几项专题训练 1、审题立意的训练 2、自拟标题的训练 3、各类文体的训练 相声段子里有个笑料,现在想起来还忍俊不禁: 一个小伙子爱上一个大姑娘,越看越美,特别是脸上 那对酒窝,盛满了甜甜的笑意,看着它就像喝上醇香 的美酒,如痴如醉。她微微一笑,露出那洁白如玉的 牙齿,更是勾魂摄魄。后来谈崩了,爱之愈深,恨之 愈切,小伙子逢人便说:“什么酒窝呀,不就是脸上一 边一个肉坑,那白厉厉的牙齿一个一个地排着,别提 多恶心了。”固然,小伙子后来是有点像吃不到葡萄就 说葡萄酸的狐狸,但一开始他钟情于大姑娘,恐怕也 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同是一对酒窝,同是两排皓齿,为什么对其认知 评价,前后有这么大的差异?显然这是感情的亲疏使 然矣,感情的亲疏常常干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 知,导致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大相径庭。古时候,有个叫弥子霞的美女是国君的爱妃,一天,母 亲重病,她思母心切,假传圣旨,驾御车探望母亲。后来国情人眼里出西施君发现了,非但没怪罪,反而大加称赞:“为了探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