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是中关村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率先形成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2014年中关村新创办科技型企业1.3 万家,今年前三季度新创办科技型企业 1.8 万家,同比增长 25% 。中关村现在有各类创新创业服务机构800 余家,以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为特征的分享经济新模式不断涌现,比如在众包方面,出现了百度、小米、京东、58 同城、创易网等“研发众包”、“创意众包”模式;再比如, 在众筹方面,涌现了32 家股权众筹平台和全国首家股权众筹行业组织。同时,涌现了精确人脸识别、基因治疗药物、纳米压力发电等一批原创前沿技术。 2015年 1-8 月中关村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增速均超过30% 。二是中关村在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推动首都构建 “高精尖” 经济结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城市病和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北京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北京的“瘦身健体”过程中,中关村担负着重要作用。中关村高精尖产业发展强劲,2014年现代服务业实现收入2.3 万亿元,占示范区总收入的 63.5%,同比增长 15.6%;移动互联网、卫星应用产业收入同比增速都超过了 30% 。2015 年上半年,中关村企业贡献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的 77.9%。2014年,中关村企业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 ,万元增加值能耗仅为全市水平的1/5 。中关村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业态,成为北京经济新的增长点。比如,奇虎360 免费安全、去哪儿网在线旅游、 乐视互联网电视等, 都深刻改变了传统行业,形成了新业态; 再比如,金融业也通过互联网技术得到深刻改变,现在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企业有 600 多家。中关村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特征越来越明显,2014年中关村第二产业的技术收入996.8 亿元,同比增速高达53.2%。三是中关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担负着重要角色,成为推动区域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去年“ 2.26”讲话以后,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中关村企业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2014年,中关村企业流向天津和河北省的技术合同2500 项。截至 2014 年底,中关村企业在天津和河北省设立分支机构 1532 家。中关村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向周边地区延伸服务,如打造了秦皇岛 e 谷创想空间、天津东丽孵化器等一批创业孵化平台。中关村与天津和河北省围绕“4+N ” 功能承接平台建设, 共建了 “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保定 - 中关村创新中心”、“中关村正定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等一批特色园区。中关村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无疑具有关键作用,但目前来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比如中关村流向天津和河北省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规模还不大,仅占到流向京外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2%,而流向福建的占到19.7%,流向广东的占到6.0%。随着京津冀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周边地区产业配套服务和发展环境的完善, 会有更多中关村科技成果和企业落户天津和河北省。此外,指数分析报告分别对 “中关村指数” 的 6 个一级指标维度进行了具体分析:一是高端创新要素加速聚集, 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持续优化。 中关村人才高端高智特征进一步凸显,年轻人成为创新创业中坚力量。2014年,中关村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占51.2%,科技活动人员占 26.4%,29 岁及以下从业者人数占 45% ,创业者平均年龄37.8 岁,13 位中关村创业者入选福布斯“中国30 位 U30创业者”榜单; 90 后创业者、领军企业骨干创业者、连续创业者三类群体成为中关村创业主力军。创业投资市场持续活跃,2014年披露股权投资总额达 329.8 亿元,占全市 91.9%,占全国 41.2%,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网络小额贷款、 P2P等新型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涌现,引领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潮流。创业服务机构多元化蓬勃发展, 3W咖啡、天使汇、36 氪、IC 咖啡、清华 X-LAB 、微软创投加速器、 JD+、“YOU+ ”等新型创业服务机构、众创平台不断涌现;天使创投、众筹、创客孵化、创业咖啡、创业教育、创业媒体、开源开放共享平台、创业社区、智能硬件供应链等创业服务新模式层出不穷。二是创新成效进一步凸显, 协同创新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创新投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14年中关村每千名从业人员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64.4 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到1540.5 亿元,其中科技活动经费超亿元的企业251 家,较上年增加 79家, R&D 经费支出占示范区增加值的比重为10% 。 创新成果产出丰硕,创新效率稳步提升。 2014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43793 件,获得专利授权 22960件,分别占北京市的31.7%和 30.8%,当年申请专利超过千件的企业有6 家;企业主导创制国际标准174 项,国家标准 2877 项;企业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31.4 件,连续四年攀升;每百亿增加值发明专利申请量为533件、授权量为 156件、有效发明专利量 716 件,约是同期北京市整体水平的1.5 倍左右,是全国整体水平的 3.6 倍。创新协作日趋紧密,创新活动与创新组织呈现新趋势。2014年企业委托外单位科研经费支出131.9 亿元, 2008-2014 年年均增长 19.3%,其中企业委托境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2014 年同比增速高达 44.6%。中关村服务创新、营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与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齐头并进;企业创新组织方式也朝着全流程与用户紧密联系的开放式创新转变,如小米社区、百度开发者中心等; 企业组织结构向网络化和扁平化的形态演进,公司内部协作更强,能快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变化。三是产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 在首都构建 “高精尖” 经济结构中的引擎作用不断增强。 2014年,中关村实现总收入3.6 万亿元,达到批复前的3.5 倍,提前完成“十二五”收入规划目标;实现增加值4954.8 亿元,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 41.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3.2%,呈逐年上升趋势。产业质量效益加快提升, 实现利润总额 3031.5 亿元,实缴税费总额 1857.6 亿元,分别达到33.9%、23.3%的高速增长;利润超亿元企业487 家,较上年增加 63 家;从业人员人均总收入 179.4 万元、人均净利润12.8 万元,分别高出国家高新区整体水平 30.6 万元和 2.9 万元;万元增加值能耗0.08 吨标准煤,仅为全市水平的1/5左右。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体地位稳固, 实现收入 26597.4 亿元, 占总收入的 73.8%;高技术服务业占高技术产业收入的比重突破70% 。从企业层面看,制造业服务化特征凸显,越来越多企业的业务集中在“微笑曲线两端”,即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并加快向系统服务和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实现了企业价值倍增;同时,由互联网和大数据引领的跨界融合已经使产业链让位于产业生态圈,如小米、 乐视、京东等企业都涉足了很多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以核心业务为牵引, 构建互为支撑、高度弹性的企业生态。四是高成长性企业持续涌现,重点企业竞争力稳步提高。2014年,中关村具有实际经营活动的新创办科技型企业1.3 万家,呈爆发式增长态势;有539家企业实现收入倍增,较上年增加52 家;加华维尔、旷博生物、酒仙网等6 家企业入选德勤“高科技高成长50 强”;汉喜普泰、趣游2 家企业入选清科“中国最具投资价值企业50 强”;小米、美团、凡客、口袋购物、滴滴打车5 家示范区企业入选 CB Insight推出的“独角兽”企业榜单,其中小米公司仅创办4年时间估值就超过460 亿美元,估值位列所有“独角兽”企业榜首。以亿元级企业和上市企业为代表的重点企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2014年中关村全年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数再创新高,达2556 家,较上年增加 194 家,其中收入过百亿企业共 65 家。截至 2015 年 7 月底,中关村上市企业累计278 家,市值达4.7 万亿元。中关村 18 家企业入选福布斯“ 2015 中国移动互联网 30 强”榜单,5 家企业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 强”。五是对外辐射能力持续增强,京津冀区域创新合作步伐加快。2014年,中关村企业向外省市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342.1 亿元,占中关村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的近六成,其中流向河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快速攀升,达到40.4 亿元,同比增长 44.1%。企业在京外设立分支机构9624家,较上年增加 433 家,遍布国内所有省级行政区。企业对外辐射收入规模也不断扩大,2014年中关村上市公司对外辐射收入超过1.3 万亿元,占上市公司合并报表总收入近四分之三。跨区域合作快速推进,截至2014 年底,中关村已与全国59个地区(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中关村与津冀地区创新合作取得新突破,如与天津共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 京津中关村科技新城, 与保定共建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与廊坊共建固安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与石家庄共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业基地等。六是国际资源配置能力增强,国际化发展层次提高。2014年,中关村有外籍专家 2408 人,占外籍从业人员比重超三成;留学归国人数连续6 年增长,达2.2 万人。英特尔、微软、西门子等99 家“2015 年财富世界 500 强”企业在中关村投资设立子公司或研发机构。吸引全球风险投资显著,2014年,北京及中关村吸引全球风险投资额在全球排名第2 位,总额达到 77.1 亿美元。国际组织与机构纷纷落户中关村,截至2014 年底,仅中关村核心区吸引德国亥姆霍兹驻京联合会等 52 家国际化创新服务机构以及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等国际产业联盟。国际拓展能力也显著提升,2014年,中关村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 31.3%,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小米、百度等130家中关村企业在境外设立了 571 家分支机构。 2014年,企业欧美日专利申请量为2340件,同比增长21.1%;PCT专利申请量 2394件,同比增长 24.8%。中关村企业境外上市和海外并购持续活跃, 2014年新增境外上市企业12 家;中关村企业发起的境外并购21起,并购金额增至361.3 亿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