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伟大的悲剧中,我 们曾为斯科特等勇敢者的悲壮 之举感动不已。其实,在我们 中国,也有这样具有崇高献身 精神的探索者,今天,我们就 来接触一批登上地球之巅 的勇士们。 登上地球之巅字音学习词语积累文章中心文章结构本文质疑美图欣赏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同 尼泊尔、印度等国边境上的喜马拉雅山脉 的最高峰,它高达8844.43米,是世界最高 峰。珠峰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 十摄氏度,空气稀薄,经常刮七八级大风 ,十二级大风也不少见。风吹积雪,四溅 飞舞,弥漫天际。由于珠峰的地理环境独 特,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珠穆朗玛峰简介珠穆朗玛峰风光珠峰中绒布 冰川的景色1953年希拉里和丹增首次成功登上珠峰登山三阶段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在海拔5120米的珠峰下 一块宽阔的谷地上停下来。这就是登山队的大本营。 参加这次登山活动的共有214名队员和工作人员,他们 有着共同的目标:登上珠峰,为国争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1、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丰富有关珠穆朗玛峰的知识 。了解人。了解人 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2 2、速读课文,、速读课文,复述复述故事,提高学生的概括故事,提高学生的概括 能力。能力。 3 3、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 4 4、 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团队合 作作精神和崇高的精神和崇高的奉献奉献精神,激励学生精神,激励学生探索探索自自 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然奥妙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精神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1960年5月,英勇的中国登山健儿发扬一不 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从珠穆朗玛峰北坡 成功登顶,书写了世界登山史上的新纪录。郭超人,北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奔赴西藏, 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从事新闻工作。当时,他作 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 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登山成功后,郭超人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 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 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 作者简介郭超人(19342000),高级记者,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 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 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 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50年代曾采 写大量新闻报道揭露西藏农奴制的黑暗,60 年代随中国登山队完成攀登珠峰和希夏邦马 峰的报道,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 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已出 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 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万用卡 字音学习冰镐 体力不济 砭骨 崔巍滞留 迸散 窒息 匍匐go j bin wizh bng zh p f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砭骨: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履践:崔巍:阴霾:侵袭:迫不及待:寄托:哀思:践踏。 形容山高大雄伟。本文指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侵入和袭击。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情上。悲哀思念的感情。快速默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思考: 1.在突击顶峰的过程中,登山队员们先 后遇到了哪些特别的困难?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们 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的? 3.用简洁的语句复述登山队员突击顶峰 的经过。中国登山队队员在突击主峰时遇 到哪些困难?(6)高山反应(1)山路险峻(2)天气严寒(3)缺乏氧气(4)身体虚弱(5)黑夜登山中国登山队员靠什么克服 这些困难的?靠的是坚强的意志、坚忍 不拔、团结合作和勇于牺牲的 精神。作者重点写了征服“第二台阶 ”和刘连满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 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 2.课文详写了哪些典型事例表现队员 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的?复述课文: 速读课文,简要复述四名登山队员 突击主峰的经过。经过充分的准备,5月24日上午9时,登山队员王富 洲、刘连满、屈银华和贡布向珠峰最后380米高度冲击。 两个多小时后,著名的“第二台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 们沿着第三次行军侦察的路线,冒着严寒,花了五个多小 时,用搭人梯的方式,爬上了不到7米高的“第二台阶”。 这时,队员们又不得不面对黑夜的挑战。他们借着雪夜的 反光,艰难向前行进。他们现在又受到缺氧的严重威胁。 刘连满反应最强烈,为了争取时间,大家决定他留下休息 ,其余三人以最快速度突击登顶。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 毅然决定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氧气留给同志,并留下短信。 与此同时,三位登山队员匍匐在地上,借着星光和反照的 雪光,辨认路途,艰难前进。到8830米,氧气全部用完 ,三人开始了危险的无氧攀登。必胜的信念支持着他们在 凌晨成功登顶。 文章结构 :本文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四位勇士攀登珠 穆朗玛峰的经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8):四名勇士登上第二台阶。第二部分(915):刘连满因为过度疲劳停止攀 登,他冒着死亡的危险,将氧气留给队友。第三部分(1623):三名勇士在氧气用完的情况 下登上了峰巅。课文详实而生动地记叙了英勇的中 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攀上世界最高峰 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书写了世界登山史 上的新记录,表现了登山健儿不畏艰险 、勇于牺牲、团结合作的精神。明确中心:体验反思: 1、假如你当时遇到了象刘连满 的这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2、课文中感人的情节很多, 请找一找并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 的体会。 写法探究(一):本文叙事,详略得 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 详写? (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 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 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 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 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 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 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 为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写法探究(二):课文中有不少描写 自然环境的句子,请找出来,想想它们在文 章中起什么作用?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 境外,还不时用闲笔描写美丽的珠穆 朗玛峰的景色。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 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 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 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 一弛,给人美的享受。 课堂小结: “无限风光在险峰”,正是因为有 了英雄们的挑战地球之巅的壮举,珠 峰一个令万千人顶礼膜拜的圣地 ,一个令旅游者心驰神往的盛境,才 向世人展示了她的神秘与伟岸。重温 往事,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人类征服自 然的脚步走得更稳健、更深远。屈银华王富洲贡 布认识三位登顶的英雄屈银华贡布(藏)王富洲攀越冰裂缝 在峰顶展示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在峰顶展示一面飘扬的五星红旗拓展延伸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 峰,站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 有哪些话要说的呢?资料补充50年间,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登山者踏上登顶珠峰的漫漫险途,全世界共有1000多人到达过她的顶峰,但同时也有近200名勇士长眠于珠穆朗玛的冰雪世界里。作业布置: 1、完成学案上的“实战训练” 。 2、假如你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玛峰,站 在珠穆朗玛峰项上,你会有哪些话要 说呢?写一篇登山后的心得体会。 新闻是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详细报道有新闻 价值的人物、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 通讯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 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 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 新闻和通讯的主要区别是: 一 、新闻中的事实一般是概括性的;通讯则 要求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反映现实生活。 二、 新闻叙述要简洁、明快、篇幅短小;通 讯则要有细节描写,还往往含有作者的议论 ,一般篇幅比较长。 三、 新闻的时效性比通讯更强。 “斩钉截铁”表明了说话语 气的果断坚决;“异口同声 ”表明两人的说法完全一致 。用这两个词强调了屈银 华和贡布向主峰发起进攻 的决心之大。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