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解读 王新春 2006、3前言w2004年1月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 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 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我国铁路网 中长期建设目标,描绘了铁路网至2020 年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 务院对铁路发展的高度重视。中长期 铁路网规划的批准和实施,标志着我 国铁路新一轮大规模建设高潮的到来。 规划出台背景 -1w新一届政府经济社会新政策对铁路发展 提出新要求 w为了实现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目标,以温家宝为 总理新一届政府提出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 的货币政策,同时牢牢把握城乡协调、东西互动、内 外交流、上下结合、远近兼顾、松紧适度的原则。加 快铁路网建设,既是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拉动内需,带动国民 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 规划出台背景-2w铁道部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w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好国民经济发展 的先行,铁道部党组在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深入调 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以加快解决我国铁路存在的主要矛盾,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提供可靠的运力支持,使铁路适应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的要求。 w2003年6月28日,铁道部召开铁路跨越式发展研讨会, 刘志军部长系统地提出了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 、重点任务和工作措施。铁路跨越式发展,主要是指 运输能力的快速扩充和技术装备水平的快速提高;同 时以这两个重点为主线,推动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加快 发展,早日实现中国铁路的现代化。规划正是铁 路跨越式发展战略的体现。 w 规划出台背景-3w铁路建设成绩突出,但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 展需要 w从总体来看,铁路运输能力依然不足,不能适应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主要干线能力 紧张,部分地区进出通道不畅,季节性运输紧张问题 突出;尤其是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 六大铁路干线能力基本饱和,大部分区段能力利用率 已达100%;运输质量尚待提高,旅客买票难、乘车难 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货物运输速度慢,达到时间难 以确定;路网规模总量与我国人口、国土面积和经济 发展水平不相称,特别是西部地区路网单薄,不适应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规划出台背景-4w与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发展速度相比略显滞后 ,面临公路、航空的巨大压力 w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突飞猛进,运输工具持 续改进,公路运量不断提高,在全社会客货运输总量 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高速公路,从无到有 ,发展迅猛,截至2003年底已经突破3万公里。同时, 民用航空得到较快发展,航线数量与覆盖范围不断增 加,客货运量持续增长。与之相比,铁路虽然也有了 很大发展,但增长速度稍显缓慢,在服务质量上也有 一定差距,导致铁路在全社会客货运输总量中所占比 重逐年下降。加快铁路网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是铁 路寻求自身发展,在与公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的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 规划的特点 -1w实现里程和速度跨越 w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 10万公里,较之2002年的7.2万公里增长38.89%,将 实现铁路营业里程的跨越式发展。同时,铁路将在目 前五次大规模提速调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大提速,并兴 建“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形成快速客运网络,主 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行车速度将进一步提高。 高速、准高速铁路的建成投产,将实现铁路旅行速度 的飞越。 规划的特点 -2w改善路网分布,东中西布局合理 w截至2002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7.2万公里,每万平 方公里国土面积路网密度约为75公里。但是西部与东 中部无论是在铁路里程还是路网密度都有较大差距: 西部地区约2.6万公里,路网密度约为38公里万平方 公里;东中部地区约4.6万公里,路网密度约为169公 里。规划将进一步完善我国铁路网布局,建设西 部开发性新线,扩大西部路网规模,形成西部铁路网 骨架,路网规模达到4万公里,路网密度达到58公里 万平方公里。铁路东西部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规划的特点 -3w以科技带动铁路发展 w无论是快速客运专线和城际客运系统建设,还 是电气化改造、既有线技术改造、枢纽建设和 集装箱运输、能源运输通道建设,都将面临一 系列技术上的难点,但这也将促进铁路技术创 新与科技攻关能力。通过规划的实施,将 提升铁路科技水平,带动铁路发展。而技术装 备水平的提高,也将有助于铁路改善和提高服 务质量,提升安全等级,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 会效益。 规划的特点 -4w重视国际铁路通道与国边防线路建设 w规划将以很大力度扩大西部路网规模,形成西部 铁路网骨架。其中,规划新建中吉乌铁路喀什涂尔 尕特段,改建中越通道昆明一河口段,新建中老通道 昆明景洪磨憨段、中缅通道大理瑞丽段,形成 西北、西南进出国境国际铁路通道。同时,这些线路 以及规划中的太原中卫、临河哈密、青藏线延伸 线、东北东边道等铁路,对于加强国边防铁路建设意 义重大。 规划的特点 -5w强调枢纽建设,以铁路枢纽带动综合运输枢纽 发展 w目前,铁路点线能力不配套的问题突出,部分枢纽的 改造与新线建设和既有线改造不同步,能力不足,制 约了线路能力的发挥。规划强调在加快新线建设 和既有线改造的同时,系统安排枢纽建设,强化重点 客站,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有机衔接;调整主要编组 站,建设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完善枢纽结构,使铁路 点线能力协调发展,系统提高运输能力、运输质量和 运输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路网整体作用。根据规 划拟重点完善的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和 西安等枢纽,也将带动综合运输枢纽的发展,为各种 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规划的特点 -6w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质量 w根据规划,铁路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中 ,将继续大提速,并建设快速客运服务网络, 缩短旅客在途时间。拟建的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将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极大地方便了所在 区域城乡居民的出行。在追求速度的同时,铁 路部门也将改进技术装备水平,提高科技含量 ,提升服务质量,保证旅客出行安全。 规划实施展望 -1w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大 部分20万人口以上城市、大宗资源开发 地、主要港口、重要口岸的较为完善的 铁路网。并与其他运输方式紧密合作、 有机衔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 、协调发展。 规划实施展望 -2w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较 2002年增加2.8万公里。其中,西部地区 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4万公里,东中部地 区营业里程达到6万公里,较2002年各增 加1.4万公里;每万平方公里路网密度为 58公里和220公里,较2002年增长50% 和32.7%。 规划实施展望 -3w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增建四线 或多线。铁路复线里程达到5万公里,比 2002年增加2.6万公里,电气化里程达到 5万公里左右,比2002年增加3.2万公里 ;复线率、电化率各达到50%,分别比 2002年增加17个、25个百分点。除海南 省和西藏自治区外,复线铁路连通我国 大陆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 规划实施展望 -4w形成以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 、西安为中心,京沪、京广、京哈、陇 海、浙赣、青太、沪汉蓉、沪甬厦客运 专线为骨架,客货混跑快速线路为连接 线的快速客运服务网,总里程达3万公里 。主要干线城市间铁路旅行实现1000公 里左右范围内“朝发夕至”,2000公里左 右范围内“夕发朝至”,4000公里左右范 围内“一日到达”。 规划实施展望 -5w形成以大同(含蒙西地区)、神府、太原( 含晋南地区)、晋东南、陕西、贵州、河 南、兖州、两淮、黑龙江东部10个煤炭 外运基地为服务重点的铁路重载煤炭运 输网,年运输能力达到20亿吨左右,满 足煤炭外运需要。 规划实施展望 -6w形成以上海为中心,集装箱运输通道为 骨架,连接其他17个集装箱中心站,辐 射各集装箱专门办理站的快速集装箱运 输服务网,实现集装箱货物运输的便捷 、及时、安全。 Xiexie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