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太白楼:采石矶畔璀璨明珠前不久,央视走遍中国栏目记者随我市著名作家戎林登上采石矶。现场录制了太白楼胜景,生动叙述着李白跳江捉月,骑鲸升天的故事,还有宋金采石大战的壮烈场面,惊天动地、憾人心魄,一千多年来,采石矶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发生了多场军事战争,谱写出威武雄壮的军事篇章, 留下了几多神奇的传说。 采石矶更是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圣地,一代诗仙李白留下了望天门山等不朽诗篇。为此,早在唐代元和年间这里就建起了太白楼。集文武于一身,使太白楼更显珍贵。如今采石矶满目青翠,花木扶疏,成了“ 翠螺出大江,九山环一湖 ” 的点睛之笔。为了秀出诗山的文化景致,马鞍山市委、市政府投资 2000 余万元,耗时近 20个月,对采石矶公园内的太白楼进行了彻底的修缮和整治。 成了采石矶畔一颗璀璨明珠。 它枕山面江熠熠闪光,是一座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的古建筑,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 长江三楼一阁 ” 素有“ 风月江天贮一楼” 之称。修葺后的太白楼本着 “ 修旧如旧 ” 原则,还其本来的历史原貌。主体屋面瓦由原来的黄琉璃瓦变成了灰色筒瓦并取消了兽纹等装饰,正吻用鱼吻,殿刹用葫芦样式, 一改长期以来金碧辉煌的黄琉璃筒瓦的皇家宫苑的风格, 营造出诗仙李白飘逸的楚风徽韵。达到清光绪三年的本真面貌。太白楼高18 米,长 34 米,宽 17 米,主楼三层。东西厢房木建筑采用传统的彩绘和矿物复合颜料的复原彩绘,给人耳目一新的美感。一层为祠,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李白祠。走进楼前,扑入眼帘的是大门额上蓝底金书唐李公青莲祠六个大字,一对石狮雄踞两侧,雕刻精细,虎虎生威,两边楹联:“ 江涛涌雪,山雾凌云 ” 平添楼阁的壮阔之势。大厅正面陈列着一幅根据民间传说 “ 李白醉酒跳江捉月, 骑鲸升天 ” 意境创作的大型锻铜高浮雕李白骑鲸升天图。旁边展示一幅唐代中国版图制作的大型光导“ 李白游踪示意图 ” ,在闪烁的光影中让游客踏着诗仙一生的行踪作一.次祖国名山大川的漫游。四周墙壁装饰由砂岩高浮雕制作的唐代飞天凤凰镜等图画,大厅左边是李白在马鞍山所作的诗作横江词,右边是李白的生平简介。游人从中可领略诗人一生坎坷不平,怀才不遇的失意。但就是这种命运的多舛,才造就了诗人丰瞻的鸿篇巨著。使诗人与酒结缘与诗相伴。过着“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的浪漫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宝贵精神财富。拾阶而上登斯楼,进入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的意境。正厅陈有楠木雕刻的李白饮酒邀月像背景的采石山水图漆画。画面题写李白的妨孰十咏?牛渚矶诗作。在此,游人尽可沉淫在我国博大精深的楹联文化中, 大厅两旁抱柱上镌有一副金字楹联:谢宣城何许人只凭江上五言诗教先生低首,下联为:韩荆州差解事肯借阶前盈尺地使国土扬眉。 高度概括了诗仙一生崇拜山水诗人谢眺的景仰之情。还有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赵朴初自撰自书的楹联:“ 有句思谪仙争看炉火照天地;此山腾傲气岂惮鼻息吹红霓” 笔法圆润流畅,对仗工整,合辙押韵,上联巧妙运用李白的诗作 秋浦歌中的诗句,下联准确概括了李白 “ 不愿弯腰折眉事权贵 ” 的铮铮骨气。整个楼阁祠的楹联多达 200 余幅,幅幅精妙绝伦,令人回味无穷。如“ 绿水孤帆过看两岸青山狂客无心歌盛世; 清风朗月犹照三千白发谪仙有志济黎元” 就是妙用李白名句直抒诗人愤世嫉俗,拯救苍生的抱负登上三楼展示的是 “ 神仙诗酒,一代风流 ” 的景象。正面墙上绘有饮中八仙图是根据杜甫的“ 饮中八仙歌 ” 诗意而作,楼的横梁上彩绘酒坛、酒杯,四周陈列着白瓷、七星盘等唐代器物,其中的仿唐琴利用电子感应技术, 人一旦接近就会响起悠扬的音乐,充分营造了现代科技将声、光、电完美结合在一起的艺术氛围。太白楼后的李白祠,顺坡而连,与前楼二层相连,檐下悬有“ 太白” 红匾为李一泯所书。西厢房有“ 宫廷傲权贵,醉草和番书” 雕刻,栩栩如生,尤其是用现代声光复制的李白醉酒和番书让游客如临其境,十分逼真。东厢房充分展示了多姿多彩的唐代器物:三彩钵,唐代砚,水鸟镜,白瓷罐等等。在太白楼东侧新建的李白纪念馆,包含太白堂、翰林村、叠翠楼、清风亭等仿古建筑。叠翠楼陈列各种版本的李白诗集,历史名人咏怀李白的诗词、楹联、碑刻和绘画及近年来中外学者研究李白的专著。 大厅正中玻璃柜中有两块采石:一为禽图;另一为兽图,禽为文官官服图案,兽为武官官服图案,后演变为“ 衣冠禽兽 ” 成语。李白一生仕途失意,既未着禽服又未着兽服,这一切令人深思、 遐想正因如此, 才成就了他的诗作登上唐诗巅峰位置。未能登上庙堂还有江湖,以天地为气,苍穹为瓦,生活为养料,营造浪漫的精神家园。抬头正视当代著名画家范曾创作的“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诗意瓷砖壁画并用电子翻书等多种形式将李白与马鞍山的不解之缘呈现于游人面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纪念馆珍藏着李白手迹题上阳台,这是诗仙唯一留下的墨宝。 是大收藏家张伯驹解放初赠送给毛主席,毛主席收藏六年后献给了故宫博物馆,上有98 枚签章,都是历代皇帝的御玺;宋代皇帝赵佶,清代乾隆、嘉庆两个皇帝和毛主席印章弥足珍贵。书帖仅有 20 余字:“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宫太白书 ” 龙飞凤舞,流露出诗仙洒脱豪迈的神采,似游龙腾跃,是诗情在喷泻。公元744 年 6 月 18 日李白、杜甫结伴渡黄河来到王屋山漫游, 穿过山门进入大殿, 李白被一巨大壁画惊呆,画面表现了王屋山的壮观,巍巍雄峻,气势磅礴,此画是唐代大画家司马承祯所作,他是李白的知交,有知遇之恩,司马承祯死后李白悼念恩人。睹画思人,心潮澎湃,于是狂草一篇“ 上阳台贴 ” 。如今太白楼展示的虽是复印件, 但是足以让千万游客一饱眼福,领略了诗仙文思泉涌的才华和知恩图报的品质。登上太白楼,你就走进了艺术的长廊,进入了诗境,穿行在历史的隧道,绵绵不绝、美不胜收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