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建铁路吉 林 至 珲 春 线路基冻胀监测与试验方案设计技 术 交 底2 0 1 3年0 9月北京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路基冻胀监测与试验方案i 目录 一、一般地段路基冻胀变形监测方案 . 3 (一)监测对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监测断面布置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路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路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路涵、路桥、路隧过渡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监测点布置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监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监测网等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基点布设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监测点的形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观测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重点地段试验及监测方案 . 7 (一) 、GDK070+267.37 GDK070+780.00 工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监测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作量及元器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DK189+048.00 DK189+505.00工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监测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作量及元器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GDK222+581.10 GDK223+198.88 工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监测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作量及元器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 GDK279+356.00 GDK280+322.50 工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监测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作量及元器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附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监测方案的实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各单位职责分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建设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设计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施工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监理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设计单位机构设置及人员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计划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期工作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人工监测计划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路基冻胀监测与试验方案ii 3. 自动监测与科学试验计划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资料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路基冻胀监测与试验方案3 一、一般地段路基冻胀变形监测方案(一)监测对象由于本线 2013 年冬季前所有路基均要完成基床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因此监测对象为本线全部路基的基床表层顶面。(二)监测断面布置原则1. 路堤一般按照不大于 5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过渡段按照路涵、路桥、路隧过渡段要求进行加密布设。2. 路堑一般按照不大于 50m布设一个监测断面。3. 路涵、路桥、路隧过渡段1)路涵(框构)过渡段路涵过渡段处布设9 个断面,其中涵洞中心布设1 个断面,涵洞中心两侧各布设 4 个断面,一般在其边墙外1m 、5m 、10m 、20m左右,如下图 10 所示:图 10 路涵过渡段断面布设 对于单孔框构桥可直接采用上图所示监测断面进行埋设;对于多孔框构桥除了在路涵分界处两侧设置监测断面之外,还要在对应每跨中心布设一个监测断面。2)路桥过渡段路桥过渡段在路基上设置三个监测断面,分别距桥台 2m 、10m 、20m ,如下图 11所示: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路基冻胀监测与试验方案4 图 11 路桥过渡段断面布设 3)路隧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在路基上设置三个监测断面,分别距隧道口2m 、10m 、20m ,如下图12所示:图 12 路隧过渡段断面布设(三)监测点布置原则每个监测断面布设 3个监测点,分别位于路基线路中心及碴脚附近, 具体如图 13。路基中心线冻胀观测桩冻胀观测桩冻胀观测桩1:1.51:1.54%4%4%4%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图13 人工观测断面监测点布设图对于斜交涵洞,监测点的布置与涵洞平行。具体如图14。图14 斜交涵洞监测点布设图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路基冻胀监测与试验方案5 (四)监测方法1. 监测网等级1)一般技术要求参照规范,路基冻胀监测按变形测量三等规定执行(见表8) 。表 8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 (mm )三等1.0 0.5 2)主要技术指标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表9执行。表 9 测网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 (mm )每站高差 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附 合或环线闭 合差( mm )检测已测 高差较差 (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 求三等1.0 0.3 0.6n0.8nDS05型仪器,按国家二等 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注: n 为测站数。2. 基点布设要求1)基准点的布设为了满足路基变形监测精度要求,并减少线上下高程联测的频次,需在线下原精密水准网的基础上,布设线上路基变形监测基准网,新布设的水准基点间的距离应满足沿线路方向小于 1km 。由于本线 CP 点未设置,线上水准基点可在已施工完成的桥台或路基中部的涵洞处埋设新的水准基点,路堑段落可在桩板墙的桩上埋设新的水准基点。若已设置CP 点则可直接利用。3. 监测点的形式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在填筑路基面上埋设专用冻胀观测桩。冻胀观测桩采用在路基面上埋设直径为 30cm 的圆形混凝土桩 ( 强度等级 C25), 厚度10cm ,桩顶面与路基面齐平,标志钉采用 M8 型不锈钢螺钉, 位于桩中心位置, 镶入深 5cm ,表面凸出约 5mm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路基冻胀监测与试验方案6 帽头, 如图15所示。图 15冻胀监测桩4. 观测要求综合考虑监测频次、路基冻胀监测观测方式如下:第一:每次监测前采用基岩点或深埋水准点对使用的线上基准点进行复测。第二:对路基上的监测点进行观测时均应起闭于线上基准点,如果连续长度超过2km ,选取部分路堑段水准基点。第三:以桥梁及路基段线上基准点为主水准路线,采用矩形环单程水准网形式,按照后- 前- 前- 后方式或前 -后-后-前的顺序进行单程观测。以中视方式观测所有断面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分别从不同的两个测站测量两次。图 16 人工水准测量方法示意图第四:首次观测画好水准线路图,以后每次观测均固定水准路线。第五:每次监测完成之后,需对数据进行按规定格式录入表格并及时提交设计相关单位。原则要求分别于 2013年10月下旬、 2013年11月上旬、 2013年11月中旬、 2013年11月下旬、 2013年12月上旬、 2013年12月中旬、 2014年1月中旬、 2014年2月中旬、2014年3月中旬、2014年3月下旬、2014年4月上旬、2014年4月中旬、2014年4月下旬、2014年5月上旬各监测一次。具体视气温变化情况及自动监测数据情况增减监测频率。新建铁路吉林至珲春线路基冻胀监测与试验方案7 二、重点地段试验及监测方案(一)监测内容1. 地表冻胀变形监测2. 分层冻胀变形监测3. 地温监测4. 含水量监测5. 水位6. 室内土工试验7. 微型气象站8. 季节性冻深(二)段落选择为了解线路纵向连续冻胀变形时空规律,采用纵向连续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监测不同结构形式路基面的冻胀变形情况。布设段落需考虑以下要求:现场施工情况;不同冻深段落;基准点设置位置;不同土质受路基冻胀的影响程度,据此选择的路基工点见表10。其中采用测量仪定点自动监测系统的段落为GDK070+267.37 GDK070+780.00 ; 采用冻胀计自动监测系统的段落为DK136+750.00 DK136+850.00 ;DCM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