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8 个常考的文言虚词1【而】(一)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师说。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劝学。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二)代词 1 、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释:妪每谓予曰: “其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2 、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而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 3 、通“耐”、“能”,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亦若此矣。( 三) 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而已】【而后】【而况】【既而】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灭, 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大王来何操?(鸿门宴)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释: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2 用在形容 词 前 , 表 示 程 度 深 , 可 译 为 “ 怎 么 ”“ 多么”“怎么这样”。例释: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三)作语助词 ,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3【乎】(一) 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释:几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 2 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吗”、“呢”。例释: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例释: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例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例释: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6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 例释:生乎吾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前一个“乎”:在;后一个“乎”: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论语) (乎:对。)(三)可作词尾 ,译为“, 的样子”“ ,地”。例释: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4. 【乃】(一)用作副词。 1 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 顺 承 或 时 间 上 的 紧 接 , 可 译 为 “ 才 ”“ 这才”“就”等。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二)用作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 译为“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3 还可作连词用,表衔接或转折,解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非独政能也,乃其姊亦烈也史记刺客列传。2 5. 【其】(一)用作代词 ,又分几种情况: 1第三人称代词。 作领属性定语, 可译为“他的”, “它的(包括复数)”。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2 第三人称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 应译为“他”“它 (包括复数)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3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表示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5指示代词,表示近指, 相当于“这”“这个”“这些”。 有蒋氏者, 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6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用作副词。 1 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可要)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三)用作连词。 1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 还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四)助词 ,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6. 【且】(一)用作连词。1递进关系,而且,并且。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2递进关系,况且,再说。且焉置土石? 3 让步关系,尚且,还。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4并列关系:又,又, 又, ,一面, ,一面, 。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5 表选择关系,译为“还是,或者”。例释: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战国策齐策(二)用作副词。 1 将,将要。且为之奈何 (鸿门宴 )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2 暂且,姑且。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 “再说”。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7. 【若】(一)动词 ,像,好像。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 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及”、“比得上”,战国策齐策:“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作代词。1. 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三)用作连词。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 赤壁之战) 2 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 高帝纪) 3至,至于。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4表并列,译为“和”、“与”。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8【所】(一)名词 ,处所,地方。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二)助词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 , 的人”、“所 , 的事物”、“所 , 的情况”等。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2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臣所过屠者朱亥(信陵君窃符救赵)9【为】(一)动词。 (wei)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判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2以为,认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3 判断词, 是。非为织作迟, 群家妇难为。 (孔雀东南飞)(二)介词。 1 表被动,读wei ,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 所”,译为“被”。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3 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慎勿为妇死,贵贱轻何薄 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请以 赵 十 五 城 为 秦 王 寿 。 ( 廉 颇 蔺 相 如 列传)4对,向。为之奈何? (鸿门宴 ) 。5表示动作、 行为的时间。 可译为“当”“等到”等。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呢。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10【焉】(一)兼词。 1 相当于“于之”、 “于此”、“于彼”。 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2相当于“于何”。 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且焉置土石?(二)代词。 1 相当于“之”。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2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三)语气词。 1. 句末语气词,了,啊,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2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四) 助词 , 作词尾,相当于“然”, 译为“,的样子”“ , 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11【也】(一)句末语气词,1表示判断语气。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 邹忌讽齐王纳谏 )张良曰: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2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例:即不忍其觳觫, 若无罪而就死地, 故以羊易之也 (齐桓晋文之事)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鸣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过秦论 )4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语气。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崤之战)(二)句中语气词 。用在句中, 表示语气停顿。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12【以】(一)介词 1 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项脊轩志 )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以八月十三斩于市。5表示原因。译为:因为,由于。赵王 岂 以 一 璧 之 故 欺 秦 邪 ? ( 廉 颇 蔺 相 如 列传)6表示依据。译为:按照,依照,根据。今以实校之。(赤壁之战)(二)连词。 1 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2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3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例如:不赂者以赂者丧 ( 六国论)5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例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三)助词 。1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2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例: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四)动词 1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任用。忠不必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